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本煥老法師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現的,自己會找到自己。

  不管開悟不開悟,今天大家在這裏真真實實地參禅,一心一意地好用功,必定是有好處的。爲什麼?參禅就好比往家走,你今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停地走,總有一天會到家的。象過去那些一聞就開悟的祖師,那是因爲他原本已經走到了家,或只差很少一點兒,一轉過身來再走一步就到了家了。所以我們現在,不論自己是已經走了十裏,二十裏、一百裏,都要打起精神來,努力前行。參禅這一法是祖師留下來的,過去有很多人開悟,得到這一法的利益,我們能夠依著這一法去走,是一定不錯的,或早或晚,我們大家都能到家。用功時有一點要記住,即切切不能有執著。宗門下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切都要斬得幹幹淨淨的,什麼也不可得,哪怕有一絲一毫的挂念也不行。如果貪戀一個什麼東西,這也就是個生死。過去古人講:“去年窮,不算窮,還有卓錐之地”——卓錐之地,就是過去老太婆納鞋底用的錐子那麼大的地方——“今年窮,窮到底,卓錐之地也無。”我們參禅的人,用功就要用到這個地方,才是真實到家。

  好了,今天我就只講了我自己的,也不知道你們各位用功用得怎麼樣。現在是九點鍾,還有點兒時間。我的意見呢?大家有什麼問題,最好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好嗎?(鼓掌)

  1.請法師講一下,什麼是開悟,開悟之後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答:開悟啊,就是我們對一個東西不明了,最後明了了,這是開悟。我們沒開悟的時候,就象瞎子一樣,成天閉著眼睛瞎摸;而開了悟以後呢,就仿佛睜開了眼睛,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有不有攔路石,就清清楚楚了,路就好走了。但我們不是說開了悟,明心見性了,就成了佛,再不用做事了。不是的,我們開了悟以後還要繼續用功。因爲佛是覺行圓滿的人,我們雖然已經見到了“法性”,有了“覺”,但“行”還不圓滿,所以還要繼續努力。但開了悟以後,他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用功了。

  2.現在未法時期,是修念佛法門比較好,還是參禅比較好?

  答: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治我們衆生的病的。就象藥房裏的藥,你有什麼病,他就下什麼藥。你覺得哪一個法門好、能治自己的習氣毛病,能與自己相應,就選哪一個法門好了。

  念佛法門,是佛到忉利天爲母說法,摩耶夫人看到娑婆世界很苦,所以佛最後開一個方便,將西方極樂世界示現給大家看,叫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永明延壽禅師有一個《四料簡》:“有禅有淨,如帶角虎。”就是說我們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淨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帶了角,那豈不是更厲害嘛!我是叁六年出家的,算來出家已經六十多年了。這六十年來一直習禅,但我自己的回向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呢?因爲我現在沒有把握說將來一定做什麼,所以要念佛,要阿彌陀佛的願力來攝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順便說一下,《普賢行願品》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的。爲什麼呢?它的後面有一段話,“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覺得誦《普賢行願品》生西方極樂世界好。

  我們每個人的心、思想都如大海的水,一天到晚不停。可是你想過沒有,你成天地想東想西、想好想壞、想來想去,有什麼好處呢?有那個時間念念佛不是很好嗎?我自己平生沒有事的時候,就念佛或參禅,或看經誦經,把功夫撲在佛上,我不喜歡把思想放在其它不好的地方上。不知道在座的衆位是怎樣用功的?不管怎樣,希望大家都好好發心精進,希望我們能在西方極樂世界再見。

  3.請問老和尚,念佛人臨終時要注意什麼?

  答: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福德因緣。什麼叫福德?你修廟也是福德,念經也是福德,行菩薩道也是福德,這些都叫福德。福德很重要,因緣也很重要。比如某個人,他做了很多好事,有很多福德、功德,本來可以去極樂世界的,但是可惜呢,他最後要走的時候,家裏人這個哭、那個喊,得了,他走不了啦。爲什麼?因爲我們都是有情衆生,你看爸爸媽媽要走,舍不得,又哭又喊,哎,他/她見你喊他/她,舍不得他/她走,他/她心也就舍不得你起來,結果你就把他/她拉得走不了啦。所以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注意。另外希望在座的大家能組織一個念佛團,有人要走的時候,大家去幫他念佛,成就他。他家人再哭呢,叫他到外頭去哭,不要在跟前哭,聽到沒有啊?(衆笑)

  ----------------------------------------------------------------------

  禅七第一天

  從今天開始打精進禅七。精進禅七又叫生死七。要在這七天當中克期取證。能開悟,就生;不能開悟,就死。所以叫生死七。在這七天當中,我希望大家要精進,要堅持把這個生死七打下去。大家都想一想,我們今生能夠得到人身,又能夠聞到佛法,又能夠出家,今天又有機緣在這裏參加打七,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用功,珍惜這次難得的因緣。我們離開父母,一切都不要,出了家當和尚,爲了什麼?爲了了生脫死,爲了成佛作祖。這了生脫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就可以混過去的。大家一定要精進。只有精進,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那麼怎樣才算精進呢?在禅堂裏,大家跑了坐,坐了跑,整天不歇氣,這個叫精進嗎?精進不僅體現在身體上,還要體現在思想上。不僅身體要精進,還要在思想上精進。思想上不精進,跑死了,坐斷了腿,也沒有用。最主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精進。思想上的精進才是真精進。若老打妄想,跑了坐。坐了跑,則算不上精進。爲什麼?因爲你這個生命一口氣不來就沒有了,若思想作不得主,光身體精進有什麼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精進。

  我希望今天參加這個精進禅七的各位,都立一個大志願。什麼志願呢?就是從今天晚上開始,在這七天當中,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本來面目找到。大家用功時,要有這個決心,這個意願。沒有這個決心,這個意願,要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要發願。發了願才能真正的思想上精進。在這七天當中,不但要在坐著的時候好好用功,行、住、臥的時候也要用功;不但要在禅堂裏好好用功,上廁所、睡覺吃飯時都要好好用功。如果只在禅七打坐時用一下功,走出了禅堂,思想放松了,妄想連天,盡打閑岔,這樣是不行的。所以,希望大家從今天開示這一個時刻開始,立下一個大志向,下一個大決心,一定要在這七天當中,好好用功,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好好用功!參!

  禅七第二天

  我昨天講了,現在是禅堂克期取證的時間。要在這七天取證,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要發道心。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心,什麼也辦不成。我們大家選擇了出家,爲了什麼?並不是說沒有飯吃才出家,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活下去了才出家。既是出了家,就應當有一個大的志向,有一個大的決心,這樣,你才能把用功辦道搞好。出家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明心見性,爲了了生脫死,爲了成佛作祖。但是,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成佛作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原因是什麼?因爲現在是未法時代。佛在世的時候,出家人的根基好,只要佛一呼,善來比丘立即須發自落,袈裟著身。要知道,佛的正法已經過去了,像法也過去了,現在正處于未法時期。我們講未法時代,意思是說,我們衆生的業障也重,根基也淺,善根也薄,所以才稱爲“未法”。佛在世時,衆生的善根深厚,所以,修行自然很容易開悟。在唐代,也有很多開悟的祖師,他們修行很精進,往往因爲一句話就開悟了。爲什麼我們現在修來修去,還不能開悟?這不能怪別的,只怪我們自己的業障太深重,善很太微薄。但是,雖然是這個樣子,我們今天還能夠得到人身,還能夠聞到佛法,還能夠出家修行,這也是很不容易的。這麼不容易的事,我們已經得到了,所以,我們要珍惜人身。怎麼珍惜呢?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發大的道心,一定要精進辦道。古人講,要想了生脫死,用功辦道時,思想上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喪考妣”。如果沒有這樣的緊迫感,沒有這樣的堅決心,要想把功夫用好,談何容易啊!

  我聽說臺灣有很多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出家,我很高興,因爲,這些大學生能夠出家,一方面說明他們有善根,再一方面,他們的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質都是具足,只要好好發道心,好好用功辦道,好好學習佛法,將來他們就是很好的佛門人才。佛教現在正缺少人才。這些人將來會成爲弘揚佛法、利益衆生、教化衆生的法門龍象。但是,這些大學生,高材生出家了之後,並不是萬事大吉。我希望他們還要繼續發大的道心,精進辦道。有了高的文化水平和學曆,並不意味著什麼都好,什麼都具足,還需要發心修行,所以,大家要謙虛,要努力,把功夫用好。大家想一想,釋迎牟尼佛是一個太子出家,他家裏什麼都有,出家後,他父親送幾車好吃的、好穿的給他,他都不要,還要堅持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麥。大家想一想,佛祖,一個太子如果他不出家,可以王位天下;他以一個太子的大福德來出家,他有沒有因此而要好好地享受享受、要好好地驕傲驕傲呢?沒有。不但沒有驕傲,他反而還要到深山中去幾年苦行,一麻一麥,坐在那個地方,蘆葦穿膝。我們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是不是應當向佛學習呢?我想應當。真正有一點道心的,真正想了生脫死的,真正想超凡入聖的,真正想明心見性的,毫無疑問,應當發大的道心,應當向佛學習。大家看過《法華經》,裏面講,佛本來已經成佛無量阿僧祗劫,但是爲了度衆生,他還要化現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八千返,還要精進修行…

《本煥老法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