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衆生在困苦艱難、顛沛流離,艱苦的時期,你能安慰他,令他沒有恐懼的思想,這叫無畏施。這叁種布施以法施爲最上。
談到法布施,你要有正知正見,講經說法,教化衆生,才能令衆生得到利益;你如果邪知邪見,把衆生引到地獄去,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若是有功德,這是著相布施,只可以升天得到天福。等天福享盡了以後,又要受苦了。
「猶如仰箭射虛空」:這裏有個比喻,好像拿一張弓射箭,可是你不是向東、西、南、北方向射,而是向虛空射,但是你射虛空,終究不能達到目的地,只在虛空裏一陣子,暫時能上去,隨著又墜落了。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爲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勢力盡」:就是說仰箭射虛空是空費力,舉刀斬水水無痕,就是沒事找事做,沒有麻煩,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射虛空,力量及不了—
「箭還墜」:箭就墜落下來。無論甚麽物質,由上往下墜的時候,都是重的先下來,輕的在上面,換句話說,箭頭在下,箭尾在上,要是不小心,可能墜到你的頭上,甚至也有生命危險,所以說箭還墜。
「招得來生不如意」:你盡去做有形相的布施,雖然也種福了,可是這種福不是長遠的,而是暫時的,轉眼的,不久的,是靠不住的,所以招得來生不如意。今生或許得到福,來生也許得到福,再來生就不如意了。所以福盡又要受苦了,而在六道輪回裏,頭出頭沒,不能了脫生死,不能超出輪回,這就是不如意的事情。
「爭似無爲實相門」:這怎麽比得上無爲實相無相的解脫門呢?比不了這種解脫門。所以—
「一超直入如來地」:一超直入,不曆僧只獲法身,不立階梯而證得佛果。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但得本。莫愁末」:我們修行學佛法,要認識根本的道理。根本的道理是甚麽呢?就是去欲斷愛,少欲知足,也就是沒有益處的妄想不要打那麽多。你若得到根本的道理,末稍枝葉的問題就不用愁了。本,就是你得到真的,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果位,得到真如自性,本來清淨的,本來是不動搖的,本來是現成的。這個本,也就是如意珠。甚麽是如意珠?就是大圓鏡智,你要是得到大圓鏡智,就不會再有有漏的思想,所以叫得本。不顛倒,把根本抓住了,末梢就不需要那麽注意。
「如淨琉璃含寶月」:本是一塵不染,萬慮皆空的,就好像一個清淨琉璃瓶裏含有一輪明亮的寶月,裏外都是玲珑剔透,光明遍照,只有純陽,沒有陰氣,叫如意珠。這個如意珠是遂心如意,變化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妙用無方的。
「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能了解、明白這如意珠的作用,它的體性、作用和功能,則—
「自利利他終不竭」:這個如意珠,這種大圓鏡智的智慧,既能自利,又可利他。自利,自己不顛倒;利他,令他人不顛倒。再往淺一點說,自己不糊塗,令衆生也不糊塗,就叫自利利他。終不竭,就是沒有完的時候,甚麽時候用它,它的能源總是充足,不會沒有的,這叫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爲。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江月照」:這是譬如乘船泛江,月光照到江裏,這種境界是很自然的。
「松風吹」:松樹被風吹,有一種清香,令人有神清氣爽的感覺,這都是一種非常天然的境界。
「永夜清宵何所爲」:在長夜裏沒有事情可做;可是在這沒有事情可做時,雖然無爲,可是卻無不爲。
「佛性戒珠心地印」:在這永夜清宵,這種天真野趣、自然活潑的景象裏,露出佛性和戒珠。金剛光明寶戒的戒珠,這就是我們的心印法門。
「霧露雲霞體上衣」:好像霧露雲霞一樣,又好像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言其前面所說,「五蘊浮雲空去來」,也就是說五蘊像浮雲似的,霧露似的,是身上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的,是從外面有的體衣,佛性是自己本有的,戒珠也是自己本有的,所以你不要把這種東西認得太真。
現在我們生在末法時代,就是佛法即將滅亡的時候,這時魔強法弱,邪盛正衰,所以種種邪說都出現了,這種邪說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做出來卻會亡國滅種,令人類同歸於盡。
我們都知道天地間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道理,它有陰有陽,有正有邪,你若違背陰陽邪正造化的生理,一定走到滅亡的途徑。現在全世界都怕「愛死病」,由這個名詞就應該覺悟,怎麽死呢?就因爲亂愛,不守正當的軌道,去做一些違背生理的事情,還到處提倡、宣傳,把人性都弄迷昧了,誰也不知道那個是正,是邪;是對,是不對,甚至還要合法化。這個東西一但合法化,那世界就沒有真理了。這是甚麽呢?是一般人所迷的「同性戀」,愛死病就因爲同性戀而發生的。所謂有晝就有夜,有善就有惡,有逆就有順,有天就有地,這是很正常,也是相對的道理。因爲如此,古來聖人提倡男女居於一室,這是人之大倫,也因此才定了禮,所謂男子叁十而娶,女人二十而嫁,這是一種倫常,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叫五倫;又有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應該本照這五倫八德去做人,從來沒有說男人和男人居於一室是人之大倫。
末法時期,這些妖魔鬼怪都出現於世,公然提倡滅絕人種、亡國滅種的亂倫。各位想一想,如果人人都搞同性戀,國家就沒有人了,國家沒有人,世界也沒有人了,世界人類便滅絕。現在天地間恐怕是等不及了,等不及人類自己把自己毒死,同種滅亡,於是就産生「愛死病」。這個愛死病,也就是快死病,到現在爲止,沒有研究出對症之藥。這種病令人身上抵抗力都沒有,外面的邪氣一進來就會死。這種病就是由同性戀而來,這叫以毒克毒,造出好像原子彈那麽厲害的病症,就是這個愛死病,不易治。
我本來不想講這道理,可是我覺得現在有的人還沒有被這種邪說所迷,還有向大家講一講的必要,我講出來,無論甚麽妖魔鬼怪不高興,我都要說我想說的話。這是個大災劫,大危險時期,我們不能不想法子,那麽用甚麽法子呢?大家一起念觀世音菩薩,希望挽救這個浩劫,如果觀世音顯神通,甚麽病都會起死回生,「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活。若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我們大家皈命觀世音菩薩,來救這些都要滅亡的人類。
降龍缽。解虎錫。兩钴金環鳴曆曆。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迹。
「降龍缽」:出家人用來吃飯的缽,名叫「應量器」,就是你吃多少就裝多少,不要不夠,也不要多,恰到好處。可是,這個缽不是單單用來吃飯,而且也是個寶物,能降伏天魔,製服外道,叁千大千世界都能裝進缽裏,所以古來有用缽來降龍,又能替人治病,所以缽的用途很多。降龍缽,龍是隱形莫測的衆生,牠有神通,可是毒龍很毒,毒龍能害人,會放毒氣。人一聞到這股毒氣,會把生命都奪去,究竟甚麽叫做龍?人的脾氣就像一條龍,你要能使脾氣不發作,也可說把龍降伏了,因爲脾氣也是忽有忽無的,你叫它有,它就會有;你叫它沒有,就可以沒有,來之無蹤,去之無影,就像一條龍似的。
「解虎錫」:錫就是錫杖,出家人行腳時用的。錫杖有兩個環,每個環有叁個圈,兩钴是講真、俗二谛,每钴有叁個圈,共有六個圈,表六度萬行。古來大德用錫杖,能使正在打架鬥爭的二虎分開,這兩虎就老老實地趴著,這叫解虎錫。
「兩钴金環鳴曆曆」:鳴曆曆,就是很清楚、很顯著,這個樣子好像著相似的,其實不是著相,所以—
「不是標形虛事持」:不是這麽做樣子。
「如來寶杖親蹤迹」:這是佛的寶杖,佛親手傳給弟子,所以是佛門的一個法寶。出家人叁衣一缽一具不離身,也要帶錫杖,這是用種種法寶來修行。那麽比丘有比丘的樣子,比丘尼有出丘尼的樣子,出家人一定要躬行實踐,腳踏實地地修行,不可以隨便,所謂「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這都要特別注意的。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不求真。不斷妄」:爲甚麽?就因爲得到本了,你就不愁末了,前面一段文又把這段文的意思說明白了。「如淨琉璃含寶月」,就好像在淨琉璃瓶裏含著寶月似的,玲珑剔透。「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明白了這個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自己得到利益,也能利益他人,自利利他,這種力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甚麽叫本?就是我們把生死無明破了,無明破了,你就得到本了,既得到了,末稍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因爲這樣,所以說不求真,不斷妄,也不需要求甚麽真了,因爲無真可求,他已經惑無不盡,真無不存,沒有甚麽妄,只有一個真,連真的名義也沒有。
「了知二法空無相」:因爲你明白「真」沒有形相,「假」也是沒有形相,真妄都沒有形相,有無也沒有形相。因爲自性就好像虛空一樣,真的和妄的都在虛空裏面,你要是沒有迷惑,妄自然就不存在;你要是明白了,真也顯不出來,所以說「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明白真妄、有無都是虛妄而沒有實體,都是名詞而已?空無相,沒有形相會令你執著。
「無相無空無不空」:沒有相,也沒有空,沒有形相,怎麽會有空呢?無不空,可是這時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真空不空,所以叫真空;妙有非有,所以叫妙有。
「即是如來真實相」:這就是實相理體,就是沒有一切執著,甚麽執著都破滅了,這是這段文的大意。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心鏡明」:我們的心鏡,就是大圓鏡智,你要是得到大圓鏡智—
「鑒無礙」:你照甚麽事,一照即了;你照理,一照即空,所以鑒無礙,甚麽障礙都沒有了。
「廓然瑩徹周沙界」:廓然是大的意思,又是光明的意思。瑩徹,就是玲珑剔透,裏面可以看見外面,外面也可以照到裏面,互相瑩徹,沒有障礙。周沙界,…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