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從那裏來?"趙州答:"我從瑞像禅院來。"南泉問:"你可曾看見瑞像嗎?"趙州答:"沒有看見瑞像,只看見了躺著的如來。"南泉便坐起身子,問道:"你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趙州答:"有主沙彌。"南泉就問:"哪個是你的主人?"趙州就往前進了兩步,躬身施禮道:"隆冬嚴寒,願和尚您安享萬福。"從此,南泉就十分器重他。
平常心是道
趙州從谂問南泉:"什麼是道?"南泉:"平常心是道。"從谂:"是否有目標可循?"南泉:"有目標就錯了。"趙州:"沒有目標可循,又怎麼知道是道呢?"南泉說:"道不屬知的範疇。知是一種妄覺,不知則是沒有智慧。得道之人虛懷若谷,無滯無礙?"趙州從谂當即明白了大道。
說得出就開門
趙州從谂曾經擔任夥房的燒火僧,有一次,他關上夥房門,燒得滿屋是煙,在裏面大聲喊道:"救火啊!救火啊!"不一會,許多僧人都跑了過來,從谂對他們說:"你們說得出,我就開門!"衆人都無以應對。只有南泉禅師把鑰匙從窗戶遞了進去,從谂這才打開門。
塵埃
有一天,趙州從谂在佛堂前掃地,有僧問趙州:"你是得道高僧了,怎麼還掃地?"趙州回答:"塵埃是從外面飛來的。"那僧又問:"這裏是清淨聖地,怎麼會有塵埃?"趙州說道:"瞧,又飛進來了一個塵埃。"
馭馬高手被驢踢
趙州悟道後,就到各處雲遊,拜訪了當代的許多禅師。有一次,拜訪到茱萸和尚。茱萸見到他,便對他說:"你也該定居下來弘法了。"趙州:"我該定居在什麼地方啊?"茱萸:"哈!哈!哈!你居然連真人你自己的住處也不知道?"趙州:我叁十年來在馬背上馳騁,想不到今天被驢踢了一腳。
煩惱是菩提
衆僧們請他住持觀音院後的一天。從谂上堂說法:"比如明珠握在手裏,黑來顯黑,白來顯白。我老僧把一根草當做佛的丈六金身來使,把佛的丈六金身,當做一根草來用。菩提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菩提。"有僧問:"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煩惱?"從念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煩惱分不開。"又問:"怎樣才能避免?"從谂:"避免它幹什麼?"一絲不挂
有僧問趙州:"如果能做到內心裏一絲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趙州:"不挂什麼?"這僧:"不挂一絲。"趙州:"這不,又挂上了嗎?!"
心淨自淨
一個女尼問趙州:"佛門最秘密的意旨是什麼?"趙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說:"就是這個。"女尼道:"沒想到你心中還有這個。"趙州說:"不!是你心中還有這個!"
禅杖太短
有個新來的和尚對趙州從谂說:"我從長安來,橫扛著一條拄杖,卻不曾碰著一個人。"趙州從谂回答道:"不是因爲沒人,是因爲你的禅杖太短。"和尚頓時就傻了眼。
吃茶去
趙州和尚問新來的僧人:"你來過這裏嗎?"僧人答:"來過!"趙州和尚便對他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個僧人:"你來過這裏嗎?"僧人答:"沒有。"趙州和尚也對他說:"吃茶去!"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問:"怎麼來過的叫他去吃茶,沒有來過的也叫他去吃茶呢?"趙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答應了一聲。趙州和尚就對他說:"走,吃茶去!"
誰來教化你
一個官吏問趙州從谂:"和尚會進地獄嗎?"趙州和尚回答:"老僧第一個進!"官人不解地問:"你是得道高僧,修行這麼好,怎麼了會進地獄呢?"趙州從谂回答道:"我不下地獄,誰來教化你?"
狗子佛性
有僧問趙州:"狗子有佛性嗎?"趙州回答道:"沒有。"那僧便道:"上自諸佛,下至蝼蟻,都有佛性,怎麼狗子卻沒有佛性呢?"趙州答道:"因爲它還有業識。"另有僧人也問此問題。趙州答道:"有。"這僧:"既然有佛性,爲何卻投入到狗的臭皮囊呢?"趙州:"因爲它明知故犯!"
好事不如無
文遠是趙州禅師的侍者,有一次文遠在佛殿拜佛,給從谂禅師看見了,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問:"你在幹什麼?"文遠回答:"我在拜佛!"趙州又問:"拜佛幹什麼?"文遠說:"拜佛也是好事呀!"趙州和尚淡淡地說:"好事不如無!"
〖永嘉玄覺〗
永嘉玄覺,浙江溫州人,俗姓戴。少習經論,精天臺宗止觀法門。後到慧能處印證。
初見慧能時,繞著慧能走了叁圈,振振錫杖而立。慧能:"一個和尚,應該具有叁千威儀,八萬種戒行。你從什麼地方來,竟然如此傲慢無禮。"玄覺:"生命只在呼吸之間,萬物變化迅速。我顧不了這麼多。"慧能:"既然擔心生死時速,爲什麼不證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玄覺:"大道本來就是無生無滅的,萬物本來也沒有遲速可言。"慧能:"是這樣,是這樣。"玄覺這才執禮告辭師父。慧能:"爲什麼這麼勿忙急著回去?"玄覺:"我本來就沒有動過,怎麼談得上匆忙呢?"慧能:"誰知道你沒有動過。"玄覺:"這是你自己産生的分別觀念啊!"慧能:"你已經完全懂得無生的意思。"玄覺:"既然是無生,哪裏還有意思可言呢?"慧能:"如果無生沒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別它呢?"玄覺:"分別本身也沒有意思。"慧能:"很好。你就在這裏住一晚上吧,明天再走。"玄覺就住了一晚上。當時的人稱爲一宿覺。後來玄覺著證道歌盛行于世。谥無相大師。
〖鄧隱峰〗
倒立而化
鄧隱峰,俗姓鄧,福建人。初參馬祖道一,後拜石頭希遷爲師,又折回馬祖道一處契悟。
一天,鄧隱峰推土車時,恰逢馬祖伸腳坐在路上。鄧隱峰就對馬祖說:"請把腳收起來。"馬祖說:"已展不收。"鄧隱峰也不讓,就說:"已進不退。"說完就推著車子從馬祖腳上碾了過去。被碾傷了腳的馬祖回法堂後,提著板斧對僧衆說:"剛才碾傷老僧腳的人,給我出來。"鄧隱峰于是就走到大師跟前,伸長脖子,馬大師卻放下了斧頭。
鄧隱峰示滅之前,他對僧衆說:"各方禅師遷化示寂時,有坐著的,有躺著的,這我都見過,有沒有站著去世的呢?"其中一人回答:"也有。"鄧隱峰說:"有沒有倒立著去世的呢?"衆僧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沒見過。"于是,鄧隱峰就倒立而亡。
〖大梅法常〗
大梅山法常禅師去見馬祖時問:"什麼是佛?"馬祖道:"即心即佛。"大梅法常于是大悟,便到大梅山隱居起來。
隨流去
齊安國師門下有個和尚,到山裏去采木頭做拄杖,走迷了路,來到大梅的茅庵,問:"和尚在這裏住了多久了?"大梅說:"只見四周的山青了又黃,黃了又青。"那和尚又問:"出山的路往哪兒走?"大梅說:"隨流去。"和尚回去後告訴齊安。齊安國師說:"我在江西馬祖那裏年見過一個僧人,後來沒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法常寫了首偈作爲回答: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遷到山的更深處去修習。有一天,他對門徒說:"來莫可抑,往莫可追。"說完就示滅了。
〖大珠慧海〗
大珠慧海禅師,第一次參見馬祖時,馬祖問:"你從那裏來?"大珠說:"從越州來。"馬祖問:"你來這裏要幹什麼?"大珠說:"來求佛法。"馬祖說:"我這裏一點東西也沒有,還有什麼佛法可求?自家的寶貝都不顧惜,卻跑出家來亂求什麼!"大珠問:"什麼是我自家的寶貝?"馬祖說:"你現在問我的東西,就是你的寶貝。本來一切都有,什麼也不欠缺,還向外尋求什麼?"大珠慧海由此頓悟。
有一次,源律師問大珠慧海:"和尚修道,還用功嗎?"大珠說:"當然用功啦。"源律師問:"怎樣用功?"大珠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源律師說:"所有的人不都是這樣,這跟您用功有什麼不同呢?"大珠說:"不同。""有什麼不同呢?"大珠說:"別人吃飯時,不肯好好吃飯,卻百般思慮;睡覺的時候又不肯好好睡覺,要千方百計地計較,所以就不同啦。"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是馬祖道一禅師的著名弟子。他住持西堂後,有一次一位俗家人士問:"禅師,請問有天堂和地獄嗎?"禅師答:"有。"他又問:"有佛、法、僧叁寶嗎?"禅師答:"有。"他還提了許多問題,禅師全都回答:"有。"那人說:"和尚這樣回答,恐怕錯了吧?!"禅師就問:"難道你見過得道高僧了嗎?"那人答:"我曾經參見過徑山和尚。"禅師問:"徑山對你怎麼說的?"那人答:"他說一切都無。"禅師問:"你有妻子嗎?"他回答:"有。"禅師問:"徑山和尚有妻子嗎?"那人答:"無。"禅師說:"徑山和尚說無是對的。"那人行禮道歉著離去。
〖黃檗希運〗
黃檗希運,福建人,參百丈懷海禅師面得悟,臨濟宗的開山始祖臨濟義玄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一次,他去參拜百丈懷海。百丈懷海見他器宇軒昂的樣子,心中很是喜歡,懷海問:"你從那裏來?"黃檗答:"從嶺南來。"懷海問:"來幹什麼?"黃檗答:"不幹什麼。"然後,黃檗希運就向百丈懷海禮拜,問:"大師有什麼指示?"百丈懷海良久不語,黃檗希運就說:"大師不要把後人給斷了。"百丈懷海反問道:"你不是人嗎?"說完就往方丈室裏走。黃檗希運也跟著進去,說:"弟子特地前來拜見師父。"百丈懷海點點頭說:"你以後可不要辜負我。"
一次,有六個新來的僧人參見黃檗,其中有個人提起坐具,劃了個圓相。黃檗說:"我聽說一只獵犬很凶惡。""它是跟蹤羚羊的腳印來的。"黃檗說:"羚羊沒有腳印。""那它是跟蹤羚羊的影子來的。"黃檗說:"羚羊沒有影子。""那麼它是一只死羚羊。"黃檗于是作罷。第二天,黃檗上堂,說:"昨天跟蹤羚羊的出來!"僧人就站出來。黃檗說:"昨天的公案還沒有了結,我就去休息了,你怎樣?"僧人無以應對。黃檗怒道:"我本以爲你是個悟得本色的和尚,想不到你倒是個死守義…
《禅宗祖師公案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