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比如農作物存在倉庫裏是種子,但是還沒有播到田裏去,沒有生果的條件,還不能生果;雖然還沒有播到田裏,還不能生果,但它能牽引遠果,牽引後面的果。所以習氣依處就引起牽引因。牽引因是引後頭的果,不是馬上直接生果。如像倉庫裏的谷種、麥種一樣,不是馬上能生,但是能牽引後頭的果,麥種點到田裏,慢慢就要發芽。種子還沒有生果,還要待緣的時間,就是牽引因,但是它能夠引起後頭的果。
第四個是生起因,是有潤種子依處。爲什麼叫有潤種子呢?種子要等條件來滋潤它,它才能生。那麼種子既已得了條件滋潤了呢,馬上就生果。這個生起因和牽引因不同之處在哪裏呢?牽引因是未得緣的種子,生起因是既得緣的種子,它已經得了緣,就像倉庫裏的種子已經撒到田裏了,得到了肥料、陽光這些條件,就叫有潤種子依處,馬上就要生果。它就能夠引生正果,引生是馬上就生果,這是生因。所以牽引因和生起因兩個不同,就是這點,一個是種子還沒有得緣,一是種子已經得緣。
第五個是攝受因。攝受因就包括的很多,有幾個依處,有等無間依處,有境界依處(就是所緣緣),有根依處,有士用依處,還有真實見依處。什麼叫攝受呢?把這幾個依處攝受攏來,它能夠産生果,攝受就是攝受這幾個依處,除了種子以外,其余的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士用因,真實見依處這些,攝受攏來,産生的果,所以叫攝受因。攝收等無間緣依處、所緣緣依處、根依處就産生世間因:心法、心所有法;攝受士用依處,就産生世間的工業、農業、生活用品;攝受真實見依處呢?就産生出世的離系果。
第六個就是引發因。什麼叫引發因呢?它就是依的這個隨順依處,什麼叫隨順呢?就是這一個能夠隨順那一個,引起那一個生的果。舉例來說,有了本錢,就可做生意,賺的錢就是隨順依處,因爲有了隨順依處,它才能夠引發,才能引發後頭的果。沒有隨順依處,沒有基礎,就不能引起後頭的果。引發就是由前一個低級階段引起後一個高級階段。我們的煩惱現行,有低級、中級、高級。低級對高級來說,就是隨順,能夠引起高頭的增長,引起上面的發展,善有善的發展,惡有惡的發展,經濟勢力有經濟勢力的發展,文化生活有文化生活的發展,引發因就得等流果,平等流出來的。
第七個就是定異因。什麼是定異?因爲一切法各由自種生,它的果各不相同,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爲它各有各的因,所以阿賴耶識裏頭的種子又叫功能差別。色法生色法,色法裏頭地的種子生地大,火的種子生火大,水的種子生水大,,風的種子生風大,各是各的自種;善法裏頭,信種生信,慚種生慚,愧種生愧。哪樣種子它就生哪樣法,所以它就定異,自種生自現行,各不混淆,這就是定異因。一是沒有定異因,因果就沒有個系數,那就沒法掌握;二是沒有定異因,那因果就沒有一定了,所以就有定異,哪類種子生起哪類現行法,有一定。就拿我們修行來說,我們布施的功德,就感以後布施的財富,生活資糧豐富,這是我們布施所感的果;我們施法呢?以後感的國就是智慧增長。各有各的因,感各有各的果,這個沒法代替。梁武帝當了一陣皇帝,又要去當出家人,和尚當了幾個月,那些臣子又出錢把他買回來當皇帝,他這樣做,結果還是在臺城餓死,爲什麼呢?他不懂因果,當皇帝就要當個好皇帝嘛!你對老百姓施仁政,把政事辦好,爲什麼要去當個和尚呢?隋炀帝受了菩薩戒,就不該感殺身之禍,爲什麼還被殺了呢?受了菩薩戒就應該修菩薩行嘛!但他做的是暴虐老百姓的事,就要感暴虐老百姓的果,哪種因感哪種果,這個沒法代替。哪種因感哪種果有一定,所以叫定異因。
第八個是同事因,什麼是同事因?就是因爲有種子,有增上緣,有所緣緣,等無間緣,這一些因緣一齊彙合攏來,共同生一果,如象我們眼識生起來有九緣,這九緣裏有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這些結合攏來,同生一果,就叫同事因。定異呢?就是果有差別嘛!因有差別,果就有差別。同事呢?因來說,具備了同幾種的因,同生一種果,同事因和定異因恰恰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第九個是相違因,和合依處是不相違因,不和合依處就是相違因。和合依處是一切條件和因兩個融合攏來,不矛盾不相乖反,就是和合依處,和合依處就不相違。不和合依處就是矛盾,就是相違因,相違因就是相反的因生的果。因要隨順,爲什麼相反的因能生果呢?有些因恰恰要相反才能生果。有這樣的話:“因憂啓聖,多難興邦”。國家多難反而能興邦,如越王勾踐,他因爲亡了國,做了俘虜,受下賤之苦,十年耕織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後,就把吳國給滅了。我們中國在解放前,有這樣國的侵略,有那樣國的侵略,如菜板上的一塊肉,任人宰割,由于共産黨,毛主席的領導,把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把日本打垮了,趕走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這就是多難興邦,這就是相違因起的作用,所以有順而起作用的,也有反而起作用的。
因嘛就有這十種,果呢?就有五種,哪五種呢?第一個是異熟因、異熟果。爲什麼叫異熟果呢?異熟就是過去造的業,熏習的種子,感現在的果;現在造的業,熏習的種子,感未來生的果。這個就叫異熟,異時而熟,異性而熟,變異而熟,有這麼叁個意義爲異熟果。因與果不同時,我們今生這個人,身體的高矮,或是豬深身、牛身,決定于什麼時候的因呢?過去世的因。我們今生造的業,又決定什麼時候的果呢?未來的果。這個就叫異熟因,感異熟果。第二種果是等流果。什麼是等流果呢?平等流出,,就是果同因兩個相似,因果同類叫等流果。如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就是等流果,我們眼識熏習的眼識種,眼識種又生眼識,就叫等流果。第叁種果是增上果。什麼是增上呢?就是用力增力量,使它向上發展,就是增添、助力、協助的力量。如像我們修這個房子,要靠什麼呢?要靠工人增添,還有燒磚、燒瓦的人,這些都是增添力量。我們吃的飯呢?也屬于增上果嘛!你要靠農民種的谷子,要靠工人製造的鍋,還有燃料、水這些增上緣生起的果,叫增上果。第四種是士用果,有兩種,一個是人士用,一個是法士用。人士用如工人、斧頭、木料、各種生産工具等等,士指的人,用工具産生的果,凡屬我們現在用的工業品,都是士用果。所以士用果就包括社會上的生産,生産用具,生活用品。什麼是法士用呢?每一件東西,每一個法它也能夠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人用斧頭砍木頭,就是士用果。那個斧頭對木頭來說,它起的作用就是法士用。第五種果是離系果,離系果是出世間法,無漏法,無漏善法就叫離系果。系,就是束縛。我們有情就被煩惱,被業把我們拴縛住了,就解脫不了,就被纏縛在生死苦海裏流轉。離系就把這些煩惱障、所知障斷了,拴住我們的繩索就沒有了,就解脫了,離了系縛,離系果就是無漏果。
四緣、十因、五果,看起來好象各是各,實質上五果來自十因,十因來自四緣。因緣就産生哪些呢?就産生等流習氣、牽引因和生起因,就靠的因緣勢力,牽引因裏業種子這個因緣就感異熟果,它的因來說,從這個緣來說都是從因緣裏頭所産生的。增上緣呢?就感的增上果,增上果裏的緣就多了,有隨說因、觀待因,這些都屬于增上緣;還有相違因、不相違因,這些都屬于增上緣的果。所緣緣、等無間緣呢?就引起攝受因裏頭的士用依處的果,和這個根依處的果,這就是士用依處和根依處當中的攝受因,引起的士用果和一部分增上果。攝受因裏頭的真實見依處,就引起離系果,所以攝受因裏頭生起的果還比較多,除了因緣生果以外,還有增上果、 士用果、離系果都在攝受因裏頭。所以十因來說,依四緣産生。五果來說,就依十因産生。異熟果依的是牽引因;等流果來說,主要是依的生起因和引發因;士用果來說,依的攝受因裏頭的士用依處;離系果,也是依的攝受因裏頭的真實見依處這一部分。所以十因、五果、四緣呢,是相互貫通,有密切的內在聯系。要懂得佛法的因果規律,十因、五果、四緣很重要。懂得了這些,世間法的因果規律懂了,出世間法的因果規律也懂了。
六、叁自性義:
叁自性即遍計執、依他起和圓成實叁法。凡夫猶有無明邪見,遍于染淨諸法,依名取相,分別執著,妄執種種人我和種種法我,名遍計所執,第六第七兩識是能遍計,一切有爲法是所遍計。我法二執,能所二取,統屬外境,是遍計所執。若修行人于無爲法不達空性而執著定法,亦屬法執,由斯無爲亦所遍計,但所遍計主要指有爲。依他起性主要指因緣所生之法,“他”字指因緣說,凡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故名依他起。因緣所生之法雖無量無邊,而統攝于唯識。因一切法皆由識內因緣所生,識本身亦不例外,故唯識是緣生的唯識,而緣生是唯識的緣生,所以依他起性主要是以識爲體。圓成實性是指依他起上遠離遍計所執之空性而言,此空性遍于世出世間,有爲無爲,故謂之圓;本來如是,現成而有,故謂之成;此是無顛倒理,真實不虛,故謂之實。此圓成實亦名真如、法性、實性、法界、真谛、勝義、無爲法等,此就主要而言。理實無分別智,無漏有爲緣真如時時如如相應,能所雙忘,亦圓成攝。
現在介紹叁自性,叁自性就是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什麼是遍計所執自性呢?遍,當周遍講;計,就是分別執著。對一切法,當我們周遍計度分別執著有時,就産生種種的我相,有實在的種種法相,這個就叫遍計所執。遍計分能遍計和所遍計。什麼叫能遍計呢?就是第六識和第七識能夠分別執著一切法,所以第六識和第七識又名叫能遍計。所遍計呢?就是一切依他起相都是所遍計,所分別的。有了能遍計,又有所遍計,自然就産生…
《成唯識論要義總結(唐仲容)》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