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唐仲容)▪P5

  ..续本文上一页用。比如农作物存在仓库里是种子,但是还没有播到田里去,没有生果的条件,还不能生果;虽然还没有播到田里,还不能生果,但它能牵引远果,牵引后面的果。所以习气依处就引起牵引因。牵引因是引后头的果,不是马上直接生果。如像仓库里的谷种、麦种一样,不是马上能生,但是能牵引后头的果,麦种点到田里,慢慢就要发芽。种子还没有生果,还要待缘的时间,就是牵引因,但是它能够引起后头的果。

   第四个是生起因,是有润种子依处。为什么叫有润种子呢?种子要等条件来滋润它,它才能生。那么种子既已得了条件滋润了呢,马上就生果。这个生起因和牵引因不同之处在哪里呢?牵引因是未得缘的种子,生起因是既得缘的种子,它已经得了缘,就像仓库里的种子已经撒到田里了,得到了肥料、阳光这些条件,就叫有润种子依处,马上就要生果。它就能够引生正果,引生是马上就生果,这是生因。所以牵引因和生起因两个不同,就是这点,一个是种子还没有得缘,一是种子已经得缘。

   第五个是摄受因。摄受因就包括的很多,有几个依处,有等无间依处,有境界依处(就是所缘缘),有根依处,有士用依处,还有真实见依处。什么叫摄受呢?把这几个依处摄受拢来,它能够产生果,摄受就是摄受这几个依处,除了种子以外,其余的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士用因,真实见依处这些,摄受拢来,产生的果,所以叫摄受因。摄收等无间缘依处、所缘缘依处、根依处就产生世间因:心法、心所有法;摄受士用依处,就产生世间的工业、农业、生活用品;摄受真实见依处呢?就产生出世的离系果。

   第六个就是引发因。什么叫引发因呢?它就是依的这个随顺依处,什么叫随顺呢?就是这一个能够随顺那一个,引起那一个生的果。举例来说,有了本钱,就可做生意,赚的钱就是随顺依处,因为有了随顺依处,它才能够引发,才能引发后头的果。没有随顺依处,没有基础,就不能引起后头的果。引发就是由前一个低级阶段引起后一个高级阶段。我们的烦恼现行,有低级、中级、高级。低级对高级来说,就是随顺,能够引起高头的增长,引起上面的发展,善有善的发展,恶有恶的发展,经济势力有经济势力的发展,文化生活有文化生活的发展,引发因就得等流果,平等流出来的。

   第七个就是定异因。什么是定异?因为一切法各由自种生,它的果各不相同,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各有各的因,所以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又叫功能差别。色法生色法,色法里头地的种子生地大,火的种子生火大,水的种子生水大,,风的种子生风大,各是各的自种;善法里头,信种生信,惭种生惭,愧种生愧。哪样种子它就生哪样法,所以它就定异,自种生自现行,各不混淆,这就是定异因。一是没有定异因,因果就没有个系数,那就没法掌握;二是没有定异因,那因果就没有一定了,所以就有定异,哪类种子生起哪类现行法,有一定。就拿我们修行来说,我们布施的功德,就感以后布施的财富,生活资粮丰富,这是我们布施所感的果;我们施法呢?以后感的国就是智慧增长。各有各的因,感各有各的果,这个没法代替。梁武帝当了一阵皇帝,又要去当出家人,和尚当了几个月,那些臣子又出钱把他买回来当皇帝,他这样做,结果还是在台城饿死,为什么呢?他不懂因果,当皇帝就要当个好皇帝嘛!你对老百姓施仁政,把政事办好,为什么要去当个和尚呢?隋炀帝受了菩萨戒,就不该感杀身之祸,为什么还被杀了呢?受了菩萨戒就应该修菩萨行嘛!但他做的是暴虐老百姓的事,就要感暴虐老百姓的果,哪种因感哪种果,这个没法代替。哪种因感哪种果有一定,所以叫定异因。

   第八个是同事因,什么是同事因?就是因为有种子,有增上缘,有所缘缘,等无间缘,这一些因缘一齐汇合拢来,共同生一果,如象我们眼识生起来有九缘,这九缘里有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这些结合拢来,同生一果,就叫同事因。定异呢?就是果有差别嘛!因有差别,果就有差别。同事呢?因来说,具备了同几种的因,同生一种果,同事因和定异因恰恰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九个是相违因,和合依处是不相违因,不和合依处就是相违因。和合依处是一切条件和因两个融合拢来,不矛盾不相乖反,就是和合依处,和合依处就不相违。不和合依处就是矛盾,就是相违因,相违因就是相反的因生的果。因要随顺,为什么相反的因能生果呢?有些因恰恰要相反才能生果。有这样的话:“因忧启圣,多难兴邦”。国家多难反而能兴邦,如越王勾践,他因为亡了国,做了俘虏,受下贱之苦,十年耕织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就把吴国给灭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有这样国的侵略,有那样国的侵略,如菜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由于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把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把日本打垮了,赶走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多难兴邦,这就是相违因起的作用,所以有顺而起作用的,也有反而起作用的。

   因嘛就有这十种,果呢?就有五种,哪五种呢?第一个是异熟因、异熟果。为什么叫异熟果呢?异熟就是过去造的业,熏习的种子,感现在的果;现在造的业,熏习的种子,感未来生的果。这个就叫异熟,异时而熟,异性而熟,变异而熟,有这么三个意义为异熟果。因与果不同时,我们今生这个人,身体的高矮,或是猪深身、牛身,决定于什么时候的因呢?过去世的因。我们今生造的业,又决定什么时候的果呢?未来的果。这个就叫异熟因,感异熟果。第二种果是等流果。什么是等流果呢?平等流出,,就是果同因两个相似,因果同类叫等流果。如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就是等流果,我们眼识熏习的眼识种,眼识种又生眼识,就叫等流果。第三种果是增上果。什么是增上呢?就是用力增力量,使它向上发展,就是增添、助力、协助的力量。如像我们修这个房子,要靠什么呢?要靠工人增添,还有烧砖、烧瓦的人,这些都是增添力量。我们吃的饭呢?也属于增上果嘛!你要靠农民种的谷子,要靠工人制造的锅,还有燃料、水这些增上缘生起的果,叫增上果。第四种是士用果,有两种,一个是人士用,一个是法士用。人士用如工人、斧头、木料、各种生产工具等等,士指的人,用工具产生的果,凡属我们现在用的工业品,都是士用果。所以士用果就包括社会上的生产,生产用具,生活用品。什么是法士用呢?每一件东西,每一个法它也能够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人用斧头砍木头,就是士用果。那个斧头对木头来说,它起的作用就是法士用。第五种果是离系果,离系果是出世间法,无漏法,无漏善法就叫离系果。系,就是束缚。我们有情就被烦恼,被业把我们拴缚住了,就解脱不了,就被缠缚在生死苦海里流转。离系就把这些烦恼障、所知障断了,拴住我们的绳索就没有了,就解脱了,离了系缚,离系果就是无漏果。

   四缘、十因、五果,看起来好象各是各,实质上五果来自十因,十因来自四缘。因缘就产生哪些呢?就产生等流习气、牵引因和生起因,就靠的因缘势力,牵引因里业种子这个因缘就感异熟果,它的因来说,从这个缘来说都是从因缘里头所产生的。增上缘呢?就感的增上果,增上果里的缘就多了,有随说因、观待因,这些都属于增上缘;还有相违因、不相违因,这些都属于增上缘的果。所缘缘、等无间缘呢?就引起摄受因里头的士用依处的果,和这个根依处的果,这就是士用依处和根依处当中的摄受因,引起的士用果和一部分增上果。摄受因里头的真实见依处,就引起离系果,所以摄受因里头生起的果还比较多,除了因缘生果以外,还有增上果、 士用果、离系果都在摄受因里头。所以十因来说,依四缘产生。五果来说,就依十因产生。异熟果依的是牵引因;等流果来说,主要是依的生起因和引发因;士用果来说,依的摄受因里头的士用依处;离系果,也是依的摄受因里头的真实见依处这一部分。所以十因、五果、四缘呢,是相互贯通,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懂得佛法的因果规律,十因、五果、四缘很重要。懂得了这些,世间法的因果规律懂了,出世间法的因果规律也懂了。

   六、三自性义:

   三自性即遍计执、依他起和圆成实三法。凡夫犹有无明邪见,遍于染净诸法,依名取相,分别执着,妄执种种人我和种种法我,名遍计所执,第六第七两识是能遍计,一切有为法是所遍计。我法二执,能所二取,统属外境,是遍计所执。若修行人于无为法不达空性而执着定法,亦属法执,由斯无为亦所遍计,但所遍计主要指有为。依他起性主要指因缘所生之法,“他”字指因缘说,凡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故名依他起。因缘所生之法虽无量无边,而统摄于唯识。因一切法皆由识内因缘所生,识本身亦不例外,故唯识是缘生的唯识,而缘生是唯识的缘生,所以依他起性主要是以识为体。圆成实性是指依他起上远离遍计所执之空性而言,此空性遍于世出世间,有为无为,故谓之圆;本来如是,现成而有,故谓之成;此是无颠倒理,真实不虚,故谓之实。此圆成实亦名真如、法性、实性、法界、真谛、胜义、无为法等,此就主要而言。理实无分别智,无漏有为缘真如时时如如相应,能所双忘,亦圆成摄。

   现在介绍三自性,三自性就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什么是遍计所执自性呢?遍,当周遍讲;计,就是分别执着。对一切法,当我们周遍计度分别执着有时,就产生种种的我相,有实在的种种法相,这个就叫遍计所执。遍计分能遍计和所遍计。什么叫能遍计呢?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能够分别执着一切法,所以第六识和第七识又名叫能遍计。所遍计呢?就是一切依他起相都是所遍计,所分别的。有了能遍计,又有所遍计,自然就产生…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唐仲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