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四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四集)  2012/5/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二十頁倒數第二行:

  『說誠實言』。「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之言。《彌陀疏鈔》曰:誠實,明必可信。以誠則真懇無僞。實則審谛不虛。所謂獅子吼,無畏說,千聖複起不能易,萬世守之則爲楷者也」。學佛,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從哪個地方學起?從哪個地方入門?就從這一句。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善護叁業,心淨則佛土淨,往生極樂世界要靠清淨心。善護叁業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很少見的。一般經論裏頭排列的順序都是身口意,先講身叁、口四、意叁,都是按照這個順序排的,唯獨這個經把口業擺在第一,爲什麼?口過是最容易犯的,口業不清淨,心怎麼能清淨?這個順序一顛倒,太有道理了!

  「說誠實言」,第一個不妄語,絕不說假話;第二個不兩舌,決定不挑撥離間;第叁個不花言巧語,欺騙別人,口是心非;第四個說話柔和,不粗暴。學佛從這裏學起,這是學佛的入門處。爲什麼佛能夠不妄語?佛應化在這個世間,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所以誠實言他能做到。我們的心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于世有所求,于人有所爭,才會言語不誠實。言語不誠實,是不是就能夠爭得到?如果真的能爭得到,佛就不可以說這句話。真可以爭得到嗎?要知道任何人一生,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生皆是命你還爭什麼?怎麼爭也爭不過命。

  《了凡四訓》,在近代印光大師提倡,我們也繼續大師之後,大師不在了,我們繼續提倡。中國、外國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了凡四訓》有很好的英文譯本、日文的譯本、韓國文的翻譯本。了凡先生就是一個認識命運的人。他十五歲被孔先生算定,算流年,一直算到五十叁歲,他壽命只有五十叁歲,五十叁歲善終。那個時候他做縣長,孔先生告訴他,你五十叁歲那一年辭職,回到老家去,落葉歸根,善終。從十五歲到叁十五歲二十年,每一年他的運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吻合,一點都不差。讀書人年年參加考試,考第幾名,果然沒錯。

  那時候讀書人國家供養,這從前的製度,你只好好的念書,你不需要找別的工作,你的生活,國家給一分資糧給你,你足夠生活。在那個時候好像是九十多石米,除了你自己吃的,賣掉之後養家糊口夠了。有九十多石米,不是鬥,九十多石米,國家養你。學校是家庭學校,就是私塾。那個時候這些秀才們,考中秀才國家就給你一份俸祿,給你生活費用,你就安心教學,安心讀書,這就是你的工作,將來再參加高等考試。秀才是縣考,這是第一個國家考試的;再參加第二個層次的,省考,省考舉人,考中了就是舉人。舉人就有資格做官,接受政府的任命,可以做個縣市長,舉人。再更高的國家考試叫殿試,主考官是皇上,考取了叫進士。進士大概外放做官,最低的都是像現在國家講的市長,他要管好幾個縣,管十幾個縣,在從前叫道臺、府,就是知府。這是國家考試取人才,來用你。

  書是你自己念,國家不辦學校,學校是家庭辦。所以中國從前的家對社會的貢獻太大了!人民,誰教好的?家把他教好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弟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做聖人、做賢人,光大門楣,我這一家出聖賢。聖賢人哪有不發達的?做大官的很多;他有智慧,他能夠經營事業,所以發大財的也很多,稱爲世家。家裏面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子弟教好了,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從前叁百六十行,做官最舒服,每個讀書人都想做官。做官怎麼樣?地位很高,待遇也不錯,沒事情辦,沒有案子辦。都是好人、都是好事,哪有案子辦?一個月有叁、五件案子很多了,你怎麼有這麼多的事情?當時地方官員只是拜訪這些大家,就是家管得非常好的,表揚他們、鼓勵他們,讓別的家都向他學習。

  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這是家庭四大支柱。家庭負的重要責任就是養老育幼,怎樣培養下一代,怎樣照顧退休的這些老人。社會安定,退休的人回家享福,五代同堂,兒孫繞膝,那天倫之樂。只有中國人能享受到,外國人沒有,跟他講他也不懂,不但他沒有見過,聽都沒聽說過。人生最快樂是晚年,應該享樂。你看少年辛辛苦苦的學習,中年付出,爲家庭、爲社會、爲國家服務,締造幸福,晚年自己退休享福,合情合理。所以人人從小就學誠實言,不可以妄語,不可以有欺騙別人的念頭,決定不容許。聖賢、君子當然不會欺人,即使做個小人,也不可以隨便欺騙別人。這個社會是祥和的社會、是誠敬的社會,這個地區是誠敬的地區,這個國家是誠敬的國家,誰不尊重你、誰不仰慕你!

  這樁事情在中國曾經做過實驗,做成功了,商湯,湯王。中國行政統一是秦始皇,秦始皇之前,中國這塊大地沒有統一。國君,古時候稱侯王、諸侯王,那時候一個諸侯王也不過就現在縣市長而已,一個縣市就是一個國。我俗家姓徐,徐國,現在的徐州,就那麼大個小地方。這個國是誰封的?大禹王的兒子啓,他做國王的時候封我們的老祖宗若木爲徐國的國君。這個國享國相當久,從禹王到周穆王,周穆王才把徐國滅掉,我們就用徐做姓。在當時徐國的國君深得名望,許多小國都擁護他,周穆王怕他做大了,將來奪取他的地位,把他消滅了。沒有抵抗,我們老祖宗躲到山裏面去了。所以他還是把徐家的子孫找來,繼續來管理這個地方。爵位降低了,原來是侯,侯爵,降到子;從前是帝、王、公、侯、伯、子、男,降到子,降了好多階級。這是古人,沒統一。

  商湯,這是第一代的皇帝,商湯,湯王。他的領土只有七十裏,方圓七十裏,七十裏是現在的一個小鎮。中國商朝的裏不大,比我們現在裏還要小,七十裏大概要打對折,現在算公裏,大概叁十多公裏的樣子,是個小鎮。政治辦得好。就像我們以前在湯池做實驗一樣,這個小區,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人人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像一家人一樣。在湯王領導之下,這個小國自自然然就變成周邊許許多多小國的一個示範點,都來向他學,尊湯王爲天子。這個天子不是統一的,天子是尊稱他的,你是我們的老師,你是我們的模範,我們有困難都來向你請教,請你指教,所以大家尊稱他爲天子。不像後來,後來天子是皇帝,是國家統一的領導人,那時候不是的,就像聯合國一樣,得到別人自自然然的尊重。商亡了,商亡之後周取而代之,周武王滅了商纣王。那個時候中原地帶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這樣的小國家、諸侯,都擁護周武王。周武王是他的祖先把這個國家就治得非常好,周文王就治得很好,一個典型、榜樣就出現了。周大一點,一百裏,他自己的國土一百裏,成爲八百多個小國家的示範點、模範。所以治國,真的領土不在大小,真正做好了,爲全世界做示範點,你們搞政治、管理人民要像我這樣,這就成功了。

  統一之後,全國統一,示範點是什麼?京師,就是首都。京是大城,皇上所住的這個城,在全國第一大城,任何地方建立城市不能超過京城,京是最大的。師是什麼?師範,就是示範。這個城市是模範城市,天下所有的城市都要向它學習。中國世世代代把商湯這些曆史繼承下來,落實在京師,在京城,落實在這個地方。這個教訓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認真去研究。京師裏面的人還打妄語,那還得了嗎?那天下人對皇帝都不相信了。那是直接歸皇帝管的這個地方,決定不可能有一個人說妄語,決定不可能發現有一樁事情是假的事情,不可能。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太平盛世是這麼來的。

  你的一家,我要做人中第一個標准的好人,從哪裏做起?說誠實言。我的家庭做天下所有家庭的好榜樣,我家庭裏面每一個成員說誠實語。我這個小鄉鎮,這個鄉鎮長如果是聖人、是賢人,他領導這個鄉鎮,教化這個鄉鎮,這個鄉鎮的人都說誠實言,自自然然它就是所有鄉鎮的榜樣、模範。做一個縣市長,那就是從前的諸侯王,要讓這個縣成爲所有縣市的榜樣、所有縣市的模範,從哪裏做起?說誠實言。這句話太重要了!我們要記住,從本身做起,利益無邊。

  一個人一生能說誠實言,這個人肯定不墮叁途,來生的福報肯定比這一生還要大。爲什麼欺騙別人?欺騙別人自己可以得點利益。你要曉得,自己得的利益太小了,對自己傷害太大了。爲什麼?犯四種口過,妄語、兩舌、绮語、惡口,這是墮地獄。墮什麼地獄?拔舌地獄。你一生說話不誠實,妄語,挑撥離間,绮語,花言巧語,以爲自己很聰明,占盡別人的便宜,到地獄你要受盡苦報。地獄罪滿了,變畜生還債,欠命的還命債,欠財的要還錢債,有什麼好處!爲什麼不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人,你這一生得人身,過去修得好;這一生修得更好,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更大,生生世世你能保全你的福報。怎麼可以幹這些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

  老祖宗愛護後世的子孫,用的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來教導你,你要不相信、不接受,自以爲聰明,自以爲超過老祖宗,你的虧就吃大了。眼前你縱然是用非法的手段,花言巧語欺騙別人得來的名聞利養,要知道你還能夠享受,那就是說明你的福報太大了,造作罪業還享福,可是你的福報打折扣了。譬如你命裏頭有一百個億,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奪取來的,只能拿到一半,五十個億,你已經損掉一半了。你要規規矩矩,名正言順所得到的,會比你現在得到的加一倍。你愚癡,還自以爲聰明。你有那麼高的地位,那是你的福報,你積功累德,你的地位上升。你要用不正當手段,用些計策來奪取這個位子,奪到了是你命裏有的,如果命裏沒有,奪到了你也無法享受,不是壽命到了就是出橫禍,就是意外的災害,說不定連命都丟掉了,爲什麼?命裏沒有!這些道理都是給你說明,「命裏有時終須…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