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四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四集)  2012/6/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7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八百一十五頁,第四行看起,第四行科題,「歎二空智」,歎是贊歎。請看經文: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經文只有四句二十個字,它含的意思深廣沒有邊際。這都是跟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與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實際上都是說我們自己,只是我們自己迷了,對于真相不明白、不清楚,所以才搞六道輪回,受很多苦難;如果覺悟,這些東西確實像一場夢一樣,沒有一樣是真的。這要高度的智慧。此地給我們講「二空智」,我們看注解。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會疏》曰」,《會疏》裏頭說,「一切有情非情」,這是講整個宇宙。有情,我們今天講動物,也就是說他有意念的現象,再小的動物他都有念頭。非情說的是植物、礦物。植物、礦物有沒有念頭?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只是它這個念頭的現象非常微弱,不明顯,沒有像動物那樣的明顯。我們講,愈是低級動物就愈遲鈍,植物比那個低級動物更遲鈍,山河大地比起花草樹木還要遲鈍。有沒有?真有。怎麼知道真有?彌勒菩薩告訴我們。

  這是在《菩薩處胎經》裏頭,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佛問彌勒,彌勒是等覺菩薩,跟佛的境界差不多,我們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裏頭有多少細念,微細的念頭合在一起變成我們自己能感覺的念頭,如果單獨一個細念,我們沒有感覺;多少個細念組成這個念頭,我們感覺有個念頭?佛說有幾念、有幾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是分別執著,有多少個分別執著?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其實佛菩薩一問一答都是爲我們,讓我們聽到佛菩薩在這裏問答,我們就覺悟、就明白事實真相。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一彈指這時間很短,「有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一百個千是十萬;換句話說,叁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叁十二億乘十萬是多少?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那我們彈得快,我們一秒鍾能彈幾次?大概我彈的速度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能力強的,年輕的、力氣大的,一秒鍾至少可以彈五次。五乘叁百二十兆,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鍾。一秒鍾裏頭有一千六百兆的微細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事實真相。

  這跟我們講一切法,一切有情非情。淨是淨土,穢是穢土;淨土是聲聞、緣覺、菩薩、佛,穢土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裏面叫凡夫,淨土裏面阿羅漢以上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叫聖人。所以,「淨穢凡聖」就是指的十法界,這叫諸法,佛經上講的諸法就是這個意思,十法界裏頭有情非情全包括在其中。這是解釋經文上的「一切」,先把一切搞清楚,然後再「通達諸法性」,這性是什麼。諸法就是十法界淨穢凡聖,這諸法。通達諸法性,性是什麼意思?性是不改的意思,永遠不變,永遠不會改,也就是不生不滅。這是真的,這是諸法的本體。

  諸法從哪裏來?諸法就依體性而來的,如果沒有體性,就沒有諸法。我們常用電視來做比喻,現代人,家家戶戶都看電視,電視很普遍。那性是什麼?性就是電視的屏幕,你看屏幕永遠不改變;諸法,諸法就是屏幕裏頭的現象,這個現象是刹那在改變。它是個動的,它是不定的,它是有生有滅的,而且生滅速度很快,屏幕不生不滅。屏幕是它的體,沒有屏幕,這個色相就顯不出來,一定要屏幕。我們把屏幕代表性體,把屏幕裏頭的色相代表諸法。同一個屏幕,不同的頻道,這裏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在中國,電視發射臺比較少,只有幾家,我早年住在美國,美國的電視頻道有一百多個,太多了!再多的頻道都在一個屏幕上,同一個屏幕上,屏幕是體,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就像頻道。體是什麼?體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好比屏幕一樣,它是不生不滅的,它是從來沒有染汙的。

  在中國佛教,提起六祖惠能大師,沒有人不知道,尤其在廣東這個地區,惠能大師出生在廣東,特別親切。這個人,用一般人的話來說是個傳奇人物,很不可思議。家境清寒,農民家子弟,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受盡辛苦把他帶大。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靠苦力生活。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靠什麼生活?砍柴,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期還有,抗戰時期那個時候的城市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沒有瓦斯,每家廚房裏面燒柴,所以專門有山上砍柴到城裏來賣,砍一擔柴挑到城裏,賣得很便宜。那個時候用銅板,鈔票很少,用銀元、用銅板,一塊銀元大概換叁百多個銅板,一擔柴大概只二、叁個銅板,很便宜。砍柴很不容易、很辛苦,一天只能賣一擔,這二、叁個銅板買一點米回家過日子,這一天生活。非常辛苦!

  惠能大師二十幾歲,遇到佛法是二十四歲。《壇經》上記載告訴我們,他賣柴,這次賣到一個客棧。客棧就像旅館一樣,規模很小,通常只有幾個房間,叁、五個房間的樣子,小客棧。柴賣了,錢拿到手了要離開,聽到有個人在房間裏頭念經,念《金剛經》。他在外面聽到人家念經,他就停了一會,聽得很有味道,他聽懂了。等到這個人念完了他就敲門,就問他,你剛才念的什麼,這個裏頭意思講得很好,他就把他在窗外聽到的這幾句話的意思說給這個念經的人聽。念經人聽到之後非常驚訝,認爲這個人根機太好了,不認識字,居然能聽得懂這麼深的經,所以就勸他到黃梅去親近五祖忍和尚。可是他家裏窮,一天不做工就沒飯吃。這個居士很難得,送他十兩銀子。十兩銀子,他一年也賺不到,給他做安家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居士,幫助他照顧他母親,讓他安心去學習。這樣一個緣分,他才有機會到黃梅去親近五祖。

  可是跟五祖見了面,五祖問他,你從南方來的。一般人對南方人,南方人沒有文化,都瞧不起,不重視他,五祖問他,你來想求什麼?他的回答說,我來想作佛。大概這樣的答覆,可能五祖一生沒有遇到一個。人家到寺廟來求升官發財、求佛菩薩保佑,總是求這些,他求什麼?他求他要作佛。五祖就知道他的根性很利,不是普通人。還是叫他去做老行業。問他幹什麼的?樵夫,砍柴賣柴的。好,分配到廚房。五祖道場大概住有一千多人,每天吃飯,舂米破柴需要很多工人,叫他去做工,破柴舂米。在那邊幹了八個月,道場裏面有講堂,一次沒去過;有禅堂,也一次沒去過。

  到五祖傳法的時候,這個故事大家都曉得,真正傳法是半夜叁更,邀他到方丈室。五祖的暗示他完全明白。五祖巡視道場,各地方去看看,碓房裏面去看到他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有?他說早就舂熟了,還沒有篩。這個話裏頭有禅機,別人聽不懂,以爲真的問這個事情,實際上五祖問的是你的功夫成熟了沒有。惠能大師答覆,就是他已經成熟了,沒有人給他證明,請五祖給他做證明。猶欠篩在,米熟了沒有篩。五祖用拐杖在他那個舂米碓上敲了叁下走了,這就是暗號,叁更到方丈室裏面見他。別人不知道,他曉得。到叁更,到方丈室去,果然門沒有關,一推就開。見了五祖,五祖很歡喜,你懂得我的意思,來了。用袈裟把他圍起來,怕有別人看見,給他講《金剛經》。叁更開始講,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金剛經》講了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

  開悟說了五句話,那就是他的畢業博士論文。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就是此地的法性,就是一切法的理體。理是理論根據,體是本體,一切法都從這生的。自性就是本性,自性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這他真見性了,他不見性他說不出來。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所有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只有這個不生不滅,他見到了。第叁句說「本自具足」,它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具足。像電視屏幕,什麼都沒有,什麼畫面都能現,這叫本自具足,具足萬法,整個虛空法界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它一樣都不缺。第四句說「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什麼?它是定的,它不是動的。一切萬法都是動的,動的是假的,動就是有生有滅,那不是真的;佛法裏頭的定義,真的是不生不滅,這是真的。只有自性不生不滅,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

  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裏來的,生命從哪裏來的,我從哪裏來的?全是自性生的,阿彌陀佛是自性生的,你我他都是自性生的。所以我們什麼關系?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本體,關系太密切了!說是一家人,一家人還有好多個體,這是同一體。好比我們身,一個身,身有很多細胞,很多細胞同一個體。科學家告訴我們,一般人的身上大概是五十兆個細胞組織成這個身體,這從細胞算。細胞不是最小的,比細胞小的原子,原子就不止五十兆,總得要往上加上五千兆、五萬兆。原子還不是小的,如果再分,分成粒子、分成誇克、分成基本粒子,愈分愈多。身體裏面這個小的物質現象真的叫無數,無量無數,佛經上比作恒河沙數不爲過,不是誇大,真是這個樣子。這是體,體你看不改、不變,它是真的,它永遠不變。

  這些現象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念頭,念頭産生現象。你看佛問,幾念、幾相、幾識?問叁樁事情。那個識就是念頭,就是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物質現象是從分別執著裏頭生出來的,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現象。一秒鍾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那就是說,一秒鍾裏頭有一千六百兆個物質現象。這真叫做最小的物質現象,《金剛經》上講的一。所有一切現象都是這一個相組合而成的,叫一合相,小的原子、電子都是它組合的。這個一,今天科學家把它找到了,我們不能不佩服,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說的,今天科學家把它找到,找出來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經上的名詞叫極微,也叫做極…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