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四集) 2012/6/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9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五十八頁第四行,從當中看起:
「又《淨影疏》曰」,從這看起,「善知習等」,這個習就是集,「是其教解。習善之教,名習音聲」。在四谛裏頭苦集滅道,習就是集的意思,就是集。這個是教解,釋迦牟尼佛教導,聽音聲,就是聽講經明白的,這個叫做習音聲。「滅惡之教,名滅音聲」,滅,也是聽佛講經。前面聽佛講經是解其義,末後這個佛是教你怎麼行,怎麼修行,你才真正能夠轉迷爲悟,離苦得樂,這是滅惡。
「菩薩于此悉能善解,故名善知」,菩薩聽佛講經說法都能夠理解。理解,真正理解,境界轉過來了;如果境界沒轉,不算是理解,這句話很重要。因爲許多人都以爲我已經明白,我了解了,其實沒有。我們年輕也犯這個毛病,得力于章嘉大師的教誨,老師多次提醒我,什麼叫真懂得?真做到就是真懂得。聽經聽明白了,沒做到,沒做到不是真懂得,還要認真努力去學習,一定要真正做到。老師舉了個例子給我,譬如現在桌上,這邊一堆黃金,這邊一堆是黃銅。你真懂得了,現在送你一堆,隨便你選擇,你真懂得一定選黃金,不會選黃銅。這就說明,真懂得一定做到,沒有做到不是真懂。即使真正懂得了,你還有業障,你放不下,等于不懂。沒有做到的話,等于不懂,老師說這個話很有道理。以後我們聽經學教,都是用這個標准來衡量自己,我是不是真懂了。
布施,真懂了嗎?真懂就真幹了,真幹就真懂了;必須從真正去幹當中你才真懂。我們幹了這麼多年,果然像老師說的,愈施愈多,叁種布施都不例外。財布施,財富增長。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同樣這部經,遍遍有新意思看出來,這就是增長。上一次我也很細心讀過,爲什麼沒有看出來?這次一看,突然冒出來了。還有沒冒出來的。這書真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遍有一遍的悟處。無畏布施亦如是,健康長壽。這叁樣東西都是從布施得來的。布施是什麼?真誠布施,布施不後悔。所得到的還是要布施,不能夠擁爲己有,爲什麼?沒有自己。所以施報的理要透徹,我們的行才會相應,信心才會堅固,願心才會不變,最後一定達到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開悟的事情不要去理會,古大德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把開悟這樁事情留著到極樂世界再成就。這一個時代成就我往生的資糧,真信、真願、一心念佛,我只尋求這一個目標,不附帶其他,附帶其他會産生障礙。
「于中巧知,故曰方便」,巧是巧妙,音聲方便。巧在什麼地方?巧在心地清淨,這就巧了。妄念少、雜念少、欲望少,愈清淨就愈巧妙。不必要去苦心研究,那個苦心研究距離真正的意思(如來真實義)愈去愈遠。不用苦心去研究,怎麼會知道?我們昨天看了高雄劉醫生帶給我們的水實驗的這些照片,我們看到效果超過日本江本博士,內容非常豐富。讓水聽念佛號的聲音、看佛像,接受我們的意念,你看它的反應,結晶裏頭還有圖騰,好像有什麼信息要告訴我們,這個圖騰每個人看的感受不相同,確實是有意思。爲墮胎祈禱的這個法會,法會臺上有一杯水,特別做實驗的,法會完了之後,這杯水現出圖案也非常之美。圖案當中就像一個母親在那裏哭,流眼淚忏悔,看得很清楚,有眼睛、有口,口還塗了口紅,在一只眼睛裏面看到有眼淚出來。這種現象江本博士那時候沒有,所以它有感應在。這些都是證明六道輪回,因果報應是真的,真實不虛。讓它聽佛號,這個結晶看起來太美了,雙重的,它這個圖案是六角形的,兩重六角形,裏面一個大的,這個大的裏頭有個小的,也是六角形,雙重,沒見過。這說什麼?佛號功德無比殊勝,讓我們産生信心,這個信心是加持我們。這些就是經上講的善知、巧知。
你看水,實驗的水善知、巧知,它沒有思考。但是我們知道水確實有見聞覺知,不但水,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有見聞覺知。這就說明心跟物是一體,永遠分不開。小到不能再小的物質,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微中子,微中子就是經上講的極微之微,它具足五蘊,佛講的五個條件,色受想行識,極微之微裏頭。這個物質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一百億個微中子,原子裏頭有電子、有原子核、有中子,等于原子裏面的一個電子,一百億個。這個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說再分就沒有了。他們再分,果然沒有了,物質不存在,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個讓科學家大開眼界,恍然大悟,原來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普朗克說這句話,物質的基礎是意念,肯定了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有非常大的能量,它能變現物質,當然它能改變物質,就是念頭能改變物質。
這個佛在經上講了很多,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不就這個事情!佛叁千年前說的,被最近叁十年這一些新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佛說這一句話,我們完全明白了;聽了幾十年,都有懷疑,什麼叫一切法從心想生不知道,科學將這個謎底揭穿,我們才恍然大悟,對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地。佛說出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科學。今天我們也可以說,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究竟圓滿的科學、究竟圓滿的哲學。現在人講科學、講哲學,佛法講到最後,究竟圓滿,這個讓人不能不相信。
古時候,講經說法的大師都有定功,爲什麼?沒有定功他不能開悟,開悟之後才能講經,你不會把經講錯。沒有開悟,講經就免不了過失,過失很麻煩。唐朝時代百丈大師,百丈是禅宗第八代,惠能大師的徒孫,曾經說過,這是他親身經曆的一樁事情,錯下一個字的轉語,說錯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受苦受難,大法師!有人向他請教一個問題,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回答人家說,不落因果。就這一句話說錯了,死了以後畜生道,狐狸,做了狐狸。狐狸還不錯,有修行,修行五百年才得人身,一個人身,老人,胡須都白了。老人去拜見百丈大師,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他知道爲什麼他墮這個狐狸身。百丈大師就告訴他,明天我上堂,你把這個問題當衆提出來。
到第二天,百丈大師上堂說法,這個老人進來了,就把從前人家問他這一句話,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禅師告訴他,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你看,改一個字。他以前回答是什麼?不落因果。百丈給他改,不昧因果。他磕頭禮謝,回去了。第二天他就脫離狐狸身。百丈大師知道,帶了幾個人,帶了鋤頭、畚箕,去把這個狐狸埋葬。到那裏後山,果然一只狐狸死在那邊。這是什麼?昨天就是它來問的。所以說錯一個字,「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故事讓當時、後世多少人,講經、說法、解答問題特別謹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可以強不知以爲知。你不是真知道,你看錯說了一個字,惹這麼大的麻煩。百丈大師給他一點醒,他就明白了。這一樁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這說明大修行人對因果報應清清楚楚,他不能逃避。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能說大修行人因果就沒有了,這講不通。
我們看安世高,這漢朝時候來的,到中國來弘法,還過兩次命債。弘法之前的事情,不是以出家身分,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兩次都是誤殺,過去他誤殺別人,現在還是被人誤殺。這是說明「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世間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情,也不可能有吃虧的事情。眼前你吃了虧,將來有果報;眼前占了便宜,將來要還人家。所以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占便宜的念頭就沒有了。念頭尚且沒有,怎麼可能有這個事情?再貧困,見到人家丟的錢,你也不會把它撿起來自己用,不可能。佛經上給我們講這些理事,完全是真相。你明了,這叫真實智慧。你能夠修行,依教奉行,就真實的利益。真實智慧跟真實利益與自性相應,與真實之際相應,這是善知、巧知,故曰方便。方是方法,便是方法裏頭最殊勝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嘉祥疏》曰:善知習滅音聲,明辭無礙」。世尊說法,辭無礙。「諸說不妨同參」,這一句經文,黃念祖老居士引用《會疏》、《淨影疏》、《嘉祥疏》,引用叁種祖師大德注疏來解釋,所以這是集解。你看看這些大德,對于這一句經文的講法,可以互相參考,同參。「本段末後曰不欣世語,樂在正論」,這說菩薩,菩薩對世俗言語不羨慕,我們今天講不欣賞、不羨慕,隨緣,喜歡正論。正論是佛菩薩的教誨。爲什麼?《會疏》裏頭說:「明其離過,謂非世間無益之論」。什麼叫無益?不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回就是無益的。這世間沒有,世間喜怒哀樂都離不了六道輪回,只有出世間諸佛菩薩教誨,聲聞緣覺這些小聖的教誨,都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回,這叫正論,這個正的標准在這個地方。所以說非世間無益之論。「專樂」,專門喜歡說,「出世大乘究竟了義」,這個高了,這不是脫離六道輪回,是出世大乘究竟了義。「究竟了義第一義谛之言」,究竟了義第一義谛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這個信願持名的法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是第一義谛之言,這是「正論」,正中之正,純正。誰知道?你要是真知道了,恭喜你,你這一生必定成佛。爲什麼?你會真幹,你真成就。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二利圓滿」。這下面分四科,第一小段,「寂盡二余」。請看經文: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余俱盡。】
這個『二』,就是一個是『身』、一個是『煩惱』,這兩種都盡了,這超越了。我們看注解,這一段注解說明「極樂菩薩德行圓滿」。首先,『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你看念老引用多少注解。「《維摩經.弟子品》曰」,這是引用的經,「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一切法真的沒…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