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  2012/7/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八十九頁,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俱舍論》雲: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據此」,根據《俱舍論》上說的有欲字,「則經中舍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這些句子,「均無欲也」,都是說要離欲。「此上叁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但萬行門中,不舍一法,故續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這是經論裏面說明宇宙萬有的真相,真相是空有並存而不悖。體有,體是自性,理有,理也是講的自性,理體它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變,但是理體能現事相,就是事相跟作用,《華嚴經》上講的體相用。理雖然是空寂,它能夠現相,所以不能說它無。

  佛法講空,真空,這個空的意思不好懂,因爲一般人聽說空,什麼都沒有叫空,佛法不是這個意思。空是因爲它沒有相,就是說我們的六根緣不到,眼耳鼻舌身能夠緣到的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起心動念、受想行識這心理現象第六意識能緣到,第七識能緣到,第六識緣它們起分別,第七識緣它們起執著。可是理體,它不是物質現象,前五根緣不到;它不是精神現象,第六、第七也緣不到,所以叫它做空,但是它遇到緣能現相。緣有兩種狀況,第一種是一念不覺,現相了。一念不覺沒有原因、沒有理由,爲什麼?有原因、有理由它是真的;沒有原因、沒有理由,這個現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現的這個相,實在講是了不可得。

  這個相,我們在這裏必須要把它搞清楚,這個現相現什麼相?一念,實際上就是彌勒菩薩答覆世尊這個問題。世尊問彌勒,這是在《菩薩處胎經》上的一段話,佛問,「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原文。這句話佛問了叁樁事情,說凡夫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裏頭有幾個念頭?這個話裏頭有話,這一念頭是多少念頭集在一起形成的,不是單純的,他問幾念;幾相,這個念頭裏頭有幾個物質現象,就是五蘊裏頭的色法;有幾識,識就是受想行識。所以佛問的,就是這個念頭裏頭,用我們現在的話大家好懂,有多少個五蘊形成一念。單單講一念毫無意義,它根本不存在,我們在前面舉過這個例子,跟大家說明這個現象。這是從前電影的底片。以前電影是用動畫構成的,在放映機裏面它那個速度很快,鏡頭打開,這一張照片照在銀幕上,這幻燈片,立刻關起來,再打開放第二張,第二張再把它關起來再放第叁張,一張一張放的。那一念是什麼?一念就是一張,這叫一念。一念的速度在我們眼睛裏看是多長的時間?二十四分之一秒。必須連續看二十四張,用科學家的話來說,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一個東西比較有意義,一秒鍾。

  如果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想想,你看到什麼?我們把這個底片,一張有影像的,另外二十叁張把它抹黑,沒有形相,這一秒鍾放起來只有一張,這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會感覺到,我是看到東西了,一閃,什麼內容不知道,不就變成這個樣子嗎?現在佛問我們,我們現前這個現象怎麼回事?就像這個電影底片一樣。這是什麼?這是體性隨緣現相,現五蘊的相。停留的時間多長?諸位要記住這個東西,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彌勒菩薩講我們這個現前狀況,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你面前放有沒有看見?沒看見,決定看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到有個東西閃了一下,有個印象,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閃了一下;一千六百兆,連閃都看不到,這就是我們今天現前的狀況。

  所以說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你懂得這個道理,這真的。你看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的生我們沒看到,不生,它的滅我們也不知道,就在當前。當前這個不斷,它相似相續,一張一張在那裏過,沒有兩個相同的;兩個相同的叫相續相,這個地方前面我們念的相似相續,告訴你沒有兩個是相同的。就跟電影底片一樣,張張不一樣,沒有兩個相同的。你看看,必須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鍾,我們才看到這個現象現前;單獨的一個相,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決定看不到,連那個什麼閃都看不到,根本你就沒有知覺,沒有覺得它存在。所以佛說這個相叫幻相,叫夢幻泡影,叫根本不存在。所以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這是真正的事實真相。你說這樁事情佛給誰說?誰懂?沒人懂。佛只好跟彌勒菩薩說,彌勒菩薩懂,爲什麼?彌勒菩薩入了這個境界。所以佛講這些奧秘,事實真相,對象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爲什麼?大家見到了,我一問你都知道。七地以前不知道,就在他面前,相似相續的生滅完全沒有感覺,六根都緣不到,這是真正事實真相。

  我們今天是幸虧量子力學家最新的研究報告,如果沒有這些報告,我們雖然看到佛經上彌勒菩薩這樣說,我們還是不懂。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沒有概念,這是事實真相。有沒有可能?那現在就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證據,最新的這些儀器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夠捕捉到。那個距離跟佛說的差不多了,再加個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佛看到的境界。如果科學還能不斷的再進步,那我們相信二、叁十年之後,科學儀器可以能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就是彌勒菩薩的境界,看到什麼真相?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一個念頭裏頭都有色相,就是有物質現象,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叫五蘊,這樣微細!我們今天才知道《心經》上這句話,以前都講得含糊籠統,沒講出來,「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什麼?就照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個五蘊皆空,不可得,你念頭還沒起它就沒有了,它就消失掉了。所以佛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般若經》的總結。

  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現象,今天科學家分這叁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這些現象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爲什麼會看到這些現象?因爲這個現象糾纏在一起,就像電影那個道理一樣,我們眼睛來不及。至少這個速度,二分之一秒,我們能看到東西,二分之一秒在我們面前閃一下有個畫片,大概是什麼東西,還沒看清楚,沒注意,二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看不到,只是眼前一道閃光就沒有了。但是連續起來,連續到一分鍾我們看到了,這是一個什麼畫面,我們才知道。佛問的不是一分鍾、半分鍾,不是,他問的就是那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一念,他問的是這個,問彌勒菩薩幾念幾相識耶,問的是這個東西。

  彌勒菩薩就說得很清楚,經上的原文是「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我們一秒鍾能彈幾次?現在是用秒做單位。我們實在講這一彈指,這個念頭是極快速,大概是五分之一秒。那要什麼樣的人?心地很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定下來,在這種時候,五分之一秒的閃光他看到了;閃光裏頭的內容可能不知道,只看到。這個可以做實驗,就是用幻燈片可以做實驗,一秒鍾這個速度五張幻燈片,也是把其他的抹黑,就留一張,五分之一秒,你看這個閃光。當然這個閃光的時間長,比電影長,電影才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五分之一秒,但是很可能沒看清楚,太快了。比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只是一亮就沒有了,這個一亮好像有個形相,但是還是不清楚。

  這是宇宙奧秘,佛菩薩在叁千年前就搞得這麼清楚。今天在這個地球上,科學家費了四百多年的時間,不斷一個接一個、一個接著一個研究,到今天才看到阿賴耶的相分,物質到底是什麼,這樁事情搞清楚了,可是意念是什麼沒搞清楚。物質現象是從意念生出來的,大乘教裏佛告訴我們,色由心生,後頭有一句總結,「全體是心」,這個結得好!所有一切現象不離自心,統統是心變現的。科學家講這叁種現象,阿賴耶也講叁種現象,實際上是一樣的,名詞不一樣。科學家講物質現象,佛法裏面講阿賴耶的相分,相分就是物質現象;科學說精神現象、心理現象,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在佛法裏面講阿賴耶的見分;第叁個自然現象,阿賴耶的業相,應該是業相才對,講自證分還不行,是業相,自然現象。全是心生的,這個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相由心生。

  千變萬化的這個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千變萬化的這個相是識生的,識是妄心,就是分別執著。所以轉識成智要從六、七先轉,五、八轉不到,五八果上轉。六、七一轉,五、八跟著就轉了。我們想從前五識轉,這做不到,轉不過來,阿賴耶識太深了,我們也找不到,所以轉識成智用的功夫就是在分別執著,怎麼轉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不分別了,就轉第六意識,我不執著了就轉第七識。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沒有動念頭,分別執著沒有動,這就是轉識成智。經上告訴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是真心,真心見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裏頭的一個念頭,這是真心。可是第二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就是妄心,爲什麼?有分別了。如果永遠保住第一念,那就成佛了,那就轉進來了,轉過去了,保不住!第二念分別,第叁念執著,馬上就起來,太快。在我們認爲這是同時起來的,不是的,它有先後,決定是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又生,帶分別,第叁個念頭帶執著,以後愈變愈複雜,愈染愈嚴重,就變成這個現象。

  這是解釋什麼叫做欲,希求所作事業。佛在經裏面教給我們,大乘教上常講「舍諸愛著」,愛是什麼?貪愛,著是執著。在日常生活當中,了解這些現象是假的,相不可得,它什麼都沒有,叁種相,相,相是假的。我們說一刹那時間已經太長了,它確實是有,但是非常快速的它就消失了。不是真的相續,這個一定要清楚,是相似相續。我們知道電影的原理,你就用這個東西去觀想。我們看兩個小時的電影,你要曉得…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