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五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五集)  2012/8/1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37-04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叁十九頁,倒數第四行看起。請看經文: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

  這一段經文是讓我們就眼前這些現象,去驗證我們所造作的因行。有因就有果,我們今天從果上一定能看到過去的因,這是因果教育。這段經文分爲叁段,第一段這是法說,給我們介紹「叁途苦果」。請看注解,「上述之因果不虛,乃世間所見之事」。這些事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天只稍稍留意,全都在眼前。學佛的同修必須要把這樁事情看清楚,現在所看到的是果報,果報一定是前面所造的因。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因,果報是來世,或者是將來。現在說將來,應該說十年,中國古人講叁十年是一世,叁十年、叁十年變化就很大,現在十年就有非常顯著的變化。明白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關系自己的禍福,不是別人的。

  上面所舉的「窮乞乃至尪狂」,這是前面一大段所說的,「乃殃罰中之易見者」,所謂惡有惡報,我們都看到了,「而未知壽終之後其苦尤爲深劇」。眼前是花報,未來是果報,從花報就能夠體會到果報的嚴重。這段經文裏頭說,『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底下地獄、畜生,舉出這兩個例子,「正表其罪苦」。幽冥是一般人常講的冥途、幽冥界,「總指叁惡道」,別指的是鬼道跟地獄道。「如《會疏》曰:幽冥,所謂冥途黃泉也。」這個是指的餓鬼跟地獄。「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形是身的形狀,改變了,六道裏頭從人道墮落到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下面《會疏》又說,「脫人身」,離開人身,「受鬼畜等身,故雲轉生受身。四生轉變,雲改形」。這個四生,佛經上常講的,一切動物的生態有胎生的、有卵生的、有濕生的、有化生的,從生態來說不出這四大類,胎、卵、濕、化。這叫改形,形狀不一樣了。明眼人、警覺性高的人,我們今天早晨出去散步,看到丹斯裏養的雞,警覺性高的,那是人,轉到畜生道去了;我們在喂魚,看到魚、看到龜,那也是人,墮落到魚、墮落到龜的身,畜生道。這都是在眼前所看到的,看到之後,我們自己有高度的警覺,我來生到哪一道?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畜生,生在這個地方是天堂,如果這個雞是生在養雞場裏頭,那就是地獄。同樣是畜生,命運不一樣。現在這個世界,細心去觀察,你就會有高度的警覺,不但鬼畜苦,人在這個世間哪個不苦?富貴貧賤。

  前些年,陸克文先生做澳洲總理,他就職沒有多久就邀請我去訪問。我們一行有十幾個人,到堪培拉國會山莊跟他見面。我們有好久沒見面了,端了一大杯咖啡,告訴我,一天要喝五大杯。我說怎麼了?提精神,精神不夠用。我聽到這個話的時候,我就給他開玩笑,我說現在這個社會,中國人講叁百六十行,最辛苦的行業,我說就是你幹的這一行,最快樂的行業,幹我這一行。他也哈哈大笑起來。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各種行業裏頭,什麼行業最苦?做官的最苦。尤其做國家領導人,煩心的事情有多少!真的是日理萬機,那個苦誰知道?我說我知道,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現在退下來,退下來聰明,我勸他別幹這一行,要改變。哪一行最快樂?搞聖賢教育,他很適合搞這個工作,聖賢教育。全心全力培養下一代,這是大事業,不是小事業。我們在澳洲圖文巴做宗教和平工作、做聖賢教育工作,我說我歡迎,你出來做我們的領導,我們擁護你。我勸他學孔子、學釋迦牟尼佛,爲人類做最大的貢獻,不只是一個國家,全人類,爲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所以事實都擺在眼前,你隨時隨地都看到。

  前面跟諸位做過報告,詳細的報告,這個經講得太好了,注解資料太豐富了。我們學聖賢教育,黃念祖老居士這種智慧、方法我們要汲取。他這個做法跟孔老夫子完全相同,夫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生喜歡做集大成的工作。黃念老這個注解,你看他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古來這些祖師大德的注疏,總共用一百九十叁種資料,來注解這部《無量壽經》。所以這個注解是集注,注釋的集大成。這是要有真實智慧,要知道選擇,怎麼樣采取這麼多的資料,提供給我們學習做參考。

  所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就在眼前。我們希望我們的將來,希望得到個什麼身?十法界從最上面說,佛身、菩薩、緣覺、聲聞、天神、阿修羅、人身、畜生身、鬼身、地獄身,這十法界。十法界的因我們統統具足,每個人都具足,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個話說得好。釋迦牟尼佛一生搞教育,搞教育首先要肯定人都是佛。儒家也有這個意思,《叁字經》上,這是啓蒙的,這本書,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說明什麼?那個本善是什麼?本善就是佛,中國人講聖人。人本來是聖人,佛說本來是佛,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實在講是一個意思。聖是什麼?明白人。你看,佛的意思是覺悟的人,覺悟就明白了,明白就是覺悟,一個意思。

  當時翻譯爲什麼不翻爲聖人要翻成佛?因爲佛這個意思比聖人意思還廣、還要深,跟中國人講的聖人非常接近,但不是完全相同。所以,用音譯再加以解釋。因爲佛這個字裏頭,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行、有圓滿的福報,中國聖人裏頭不包含這些,這些很重要。中國的聖人你可以不想學,可是佛你一定想學,爲什麼?哪個不要享福報?最圓滿的福報是佛,學佛,福報就會現前。所以佛家有句話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一般初學的人不能接受,我初學佛的時候我不相信。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說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爲它確實有高深的理論、有精確的方法,你不能不信。有許許多多的例證,你心善行善得福報,心行不善就招來的災禍,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財富從哪裏來?從布施來,愈施愈多,心量要大,常存布施的心。布施得幹幹淨淨,一無所有,想要的時候,要什麼什麼就來,你說你多自在,有求必應。財從哪裏來?財從財布施來。有人害怕,我這個財好不容易賺來,我施出去之後,我不就是沒有了嗎?他不知道愈舍愈多。我是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他把這個教給我,要我要認真努力去做。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你修因,一定得這個果報。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喜歡教別人,喜歡成就別人,你的智慧年年向上提升。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癡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好好的修這叁樣就行了。這叁樣東西,不管什麼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族群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你問他要不要?都要,沒有一個不要的。這叁樣東西只有佛門把它講清楚了、講明白了,你真的可以得到。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佛不能不學,佛要不學,人很可憐。爲什麼?愚癡,沒有福報。過去生所修的有限,這一生又不肯接著再修。吝啬的人一定貧窮,縱然富有,富有還是貧窮,富有,他過貧窮的生活。爲什麼貧窮?他不知足,患得患失,心不能定下來,這就是沒有福報。知足常樂,真正有福報的知足。知足的人心是定的,定生智慧;心不定生煩惱,煩惱就苦。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佛不能不學。所以要學布施,決定不要害怕。

  我二00八年農曆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每年農曆年初一到初叁這叁天供齋,就是供養大衆,免費的,叁天。不管什麼人到居士林吃飯一律歡迎,他們是用自助餐,飯菜都很豐富,我去參觀、去看,菜,每天都十五道菜,四個湯,這相當豐富。每天到居士林吃飯的都二、叁千人,叁天。我看得很歡喜,我跟李木源居士說,這個供齋可不可以每天都做到?一年叁百六十五天,天天供,好事!他接受了。實際上花錢並不多,標准一天是一千人,星期假日叁、四千人,熱鬧非凡。居士林花錢只是第一個月,第二個月以後,新加坡人都知道了,學佛的人都知道,都送米來,送菜、送油、送鹽,送好多,吃不完。你看,每天一千多人吃不完,你知道多少!吃不完,這個東西不能留,尤其是蔬菜,擺到明天就不能吃了,統統都有多余。

  新加坡有很多宗教,他們宗教都辦有養老院、育幼院,我們就用這個爲對象,我們剩下來的這些物品就贈送給他們,跟他們結緣。隔一、二天就要送一次,專門買了個小卡車。我在那裏住了叁年半,沒中斷過,我離開,好像也繼續在做,愈施愈多。新加坡那個時候,我在那個時候是有九個宗教,現在有十個。這些不同宗教都喜歡到居士林去吃飯,在那邊聊天,問李木源居士,你們每天這樣做法,這些錢、經費是從哪裏來的?李木源告訴他,我們有後臺老板。他說老板是誰?李木源告訴他,阿彌陀佛。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一生就做這個事情,做得非常歡喜,無比的歡喜。

  我們是以法布施爲主,每年印送的經書不計其數。《大藏經》我們發心是印一萬套,贈送的,快要滿了,我們送出去應該差不多有八千套了。除這個之外,對中國傳統文化,最近,臺灣紀念民國一百周年,文化界發動再版《四庫全書》跟《四庫荟要》。他們的老板來找我,告訴我這個消息,要我支持。我說好,我說你對我不要漲價,上次你們出第一版的時候那個價錢我跟你買,他們都同意。我說《四庫》我跟你訂一百套,《荟要》我訂了兩百套,這兩部書美金一千萬,分送給世界大的圖書館去收藏,保存中國傳統文化,以後不會再失傳了。這個事情一定要做,尤其現在世界災難這麼多。古人用的方法,是把它刻在石頭上,藏諸名山,供養給後人。但是現在地震很多,一個大地震不就全毀了?所以現在收藏的方法就是大量的影印,到處都有,災難不會到處有,總會留一些下來,至少我估計叁分之一可以留下來,我們保存中國古籍這個效果就收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