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五集) 2012/8/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八十一頁倒數第叁行,從第一個字看起:
「若欲速辦成佛利他衆事,專欣淨土,何留穢土,不辦佛道」。這句話是望西師所說的。如果真正發菩提心,發大慈悲心,要速辦,要快速來幫助六道苦難衆生圓成佛道,這是大事。《法華經》所說的,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什麼是大事?度衆生成佛道是大事。可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沒有得度不能度人。這是佛在許多經論上常說,自己沒有得度,想度他人,則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種道理,一定要先度自己。所以底下說,「何留穢土,不辦佛道」,你要不專心求生淨土,還留在這個世間,你沒有辦法,你不能成就。你這個速辦成佛利他衆事是一個願望,這個願望會落空,你做不到。
尤其是今天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把方方面面看清楚,今天這個世界能不能出聖人?不可能。佛說的「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中國人的老祖宗說「人性本善」,本善就是成佛,爲什麼我們做不到?從因上講,每個人是平等的,這是大乘佛法講得最徹底、最明了,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哪個人不能成佛?因有,但是緣不一樣。佛說,我們十法界的種子統統有,圓滿具足,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阿修羅、羅刹、天人、餓鬼、畜生、地獄,我們統統都有。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造的業,阿賴耶是個資料庫,是個倉庫,所有這些業習種子沒有一樣沒有。現在要哪個種子成熟這就是緣,佛種子現前他就成佛,菩薩種子現前他就成菩薩,完全看緣。所以,佛不說因生,說緣生,很有道理。因是平等的,個個具足,緣不同,因跟緣結合起來,果報才現前。所以緣太重要了,佛幾乎不重視講因,緣講得太多了,因緣生法。
爲什麼說聖人、佛不可能出現在世間?這就是肯定沒這個緣。大聖必須要把性德圓滿的保持住,不能有絲毫欠缺,這是聖人;賢人差一等,不能圓滿保持,大致上可以保持個八、九成,這是賢人,也許還能做到。這個緣是什麼?緣是母親,母親太偉大了。中國人講孝,父母,父親擺在前面,實際上?實際上母親擺在第一位。最偉大的是誰?母親,不是父親,這個你讀中國古書就明了了。聖人要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懷孕的時候開始教,叫胎教。現在有沒有?沒有了。但是中國曆代有沒有?有,中國曆代確實有,兩百年以前,不多。母親真負責任,懷孕的時候,就跟文王母親一樣,「目不視惡色」,眼睛不能看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身心端正。爲什麼?她起心動念影響胎兒,懷孕的時候就開始,要給胎兒最好的信息,負面的決定不能給他。所以,母親不可以有負面的念頭,念念與性德相應。這種小孩子他就有聖人的緣。現在沒有了。
小孩出生就教他,這是菩薩的緣,差一等。胎中沒有注意到,小孩出生了,中國人所說的一千天紮根教育。小孩一出生,他眼睛睜開就會看,他就會聽,他已經在模仿。所以家規,《弟子規》這些東西,在從前大家庭每個人都要遵守,每個人都要做到。他看他的父母在他面前統統表演出來,他看了叁年,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他全學會了,到老死都不會改變,這是賢人。叁歲以後才開始教,能夠教出一個君子就不錯了,這教育算成功了。我們要知道,今天聖賢的緣沒有,君子的緣可能還有,很少,不多見了。所以從因上講,我們是平等的,緣上講不一樣。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是念佛往生。實際上,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在一生當中的際遇,能不能有所成就總在遇緣不同。我曾經見到一位法師,大我十歲,也很有名氣,一般講很有成就,實際上可惜。他是童子出家,也就是說十幾歲出家的,出家當小沙彌,很聰明,谛閑老和尚的學生,老和尚非常器重他。太虛大師在閩南辦佛學院,他聽說了,偷偷的離開觀宗寺,就是離開谛閑法師,到太虛那裏去了,接受新教育。我剛才說了也有成就,如果要是跟谛閑的成就不一樣!他要不離開谛閑,一生依止,他是一代祖師。接受新式的教育就不行了,新式教育是什麼?新式教育是知識,不一樣,真可惜。那是什麼?年歲太輕,二十歲左右,羨慕新式學校,也是羨慕西方的,感覺得中國老舊了,不如西方。這就是緣問題。這一步差了,真是古人所說「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他要跟谛閑法師,肯定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個機會他失掉了。雖然一生也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還是脫離不了輪回,你說這多可惜。
這就是此地所說的,何留穢土,不辦佛道。這個佛道是什麼?在末法時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辦成佛之道,自己成佛才能度化衆生。這我前面講得很清楚。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蕅益大師說的,四十八願,彌陀的本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記住,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這就叫辦佛道。我們今天一生成就,只有這一條路,除這條路沒第二條路好走。我肯定這條路,李老師、黃念祖居士給我印證這條路,一點都沒錯。其他的道路可以看看,沒有能力學,爲什麼?那些門道要斷煩惱、要消業障。我們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斷煩惱?有沒有能力消業障?果然有能力消業障、斷煩惱,行,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你都能成就。
《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是說有本事斷煩惱消業障的。沒有這個能力,那只有走阿彌陀佛特別通道,這是方便法門,這個法門不要消業障、不要斷煩惱,就能成就。這什麼道理?如果你真正把淨土宗認識了,你一點都不奇怪。淨宗,煩惱不消,自己沒有了,業障不消,自己也沒有了,煩惱自然斷了,業障自然消了。什麼原因?佛號。因爲他一向專念,聲聲佛號,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念了一生,念了一輩子,無量劫來的業障、煩惱、習氣不消自然沒有了,道理在此地。所以這個法門,古來祖師大德說「暗合道妙」,表面上沒有看斷煩惱、消業障,實際上這一句佛號全把它掃幹淨了。佛號是萬德洪名,它究竟多大的功德沒有人知道,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要想修福修慧,怎麼修?念這一句佛號福慧雙修。
我念了幾年了,爲什麼福慧不能現前?你不會念,你自己想想,你是不是雜心去念?念的時候有妄想、有雜念摻雜在其中,把你念佛的功德破壞了。《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念佛,一向專念,一我們沒有,專我們沒有,那功夫不得力。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沒有攝六根,我們不是淨念。淨念是什麼?是不懷疑、不夾雜。我們有懷疑、有夾雜,我們念頭並不相繼,常常斷掉。不是佛號不靈,不是方法沒說出來,佛菩薩都講清楚了,我們自己粗心大意,把如此殊勝的法門疏忽了。不是把經教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疑斷不掉,斷疑才能夠生信。這個信心幫助我們成就,這種信心念佛,會念到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就得受用了,確實福慧增長,沒有學過的東西一看就會。
我很多年前都在想,怎樣去幫助小朋友把這個學習的方法糾正過來,也就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習的時候一門,沒有第二個課本,教學的時候,只教小朋友讀書、背誦,沒有講解。所以有許多人,不明理的人反對,這種填鴨式的教育錯誤,西方的好,要適合小朋友的程度。小朋友無知,教他念小狗叫,小貓跳,這個小朋友歡喜,念古聖先賢東西他不懂。殊不知中國古時候教學方法,目的不是叫他記,把這個東西死記下來,不是的,記是附帶的。教他念這些東西是什麼?收心,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不是別的。小朋友也會胡思亂想,如何叫他不胡思亂想?教他念書、教他背書。所以,他把那些書背熟了,記住了,那是副作用,不是第一個。第一個就是保持他的清淨心,換句話說,保持他的天真,那是修定,古人用心良苦。但是古人都知道,只是現在人不知道,現在人說古人這個方法用錯了。
所以我就想實驗,找個小學,還是教小學的課程,一年教一樣。語文是最重要的,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語文可以用兩年,或者用叁年,深深紮下去。數學用一年。現在小學學英語了,英語也可以用一年,這一年就專修。所以書包很輕,就一本書,不像這麼沈重。小孩學得很快樂,他頭腦裏只有一樣東西,不裝第二樣東西。想了多少年。前幾天有個同學送一份資料給我看,大陸上有個吳鴻清老師,他已經在做,把成績做出來了,我看了非常歡喜。但是又出了個問題,他只教六年級,小學,中學又要跟一般中學去了,那要進入染缸了。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我們辦實驗學校,這個實驗學校是一輩子的,不是六年的,想辦個一條龍的實驗學校。這學校是培養聖賢的,培養聖人、賢人、君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博士班,這一條龍。招不招生?不招生。學生從哪來的?幼兒園挑的。每年幼兒園招生,在幼兒園裏面挑優秀的學生升一年級、二年級,一直把他教下去。學習傳統的學術、聖賢的學術,國外這些科學技術也學,統統都學。肯定他們出來,二、叁十歲出來之後,這些大學研究所的學生不能跟他相比,他超越太多了。這個家長必須有認識,肯把小孩送來受訓。人多少沒有關系,叁個、五個都成功,這個世界上出叁、五個孔子,出叁、五個釋迦,世界有救了。
我們天天在想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直都在做籌備工作。我現在想找哪些學生?第一步要找老師,要培訓師資。所以,我們希望前面叁年不招生,前面叁年完全培養老師,漢學院的研究員。研究員從哪裏找?小學教師裏頭找,小學教師、小學校長、初中的老師裏面去找,高中就不要了。我讓這些老師專攻一部經論,叁年學一樣東西,紮叁個根,儒釋道的叁個根,學一部經論。這經論怎麼選法?有現成的,我…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