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五集) 2012/8/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9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九十二頁,倒數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會疏》雲:蓋夫土無定相,淨穢因心。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我們就先看到此地,這一段比較長,這個意思很深。土是居住的所在,現在叫星球,在這個太空當中星球,沒有人知道確定的數字,只知道多,非常之多,空中無限大。佛經上告訴我們,所有這些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感覺得我們好像沒有多少念頭,怎麼會變現出這麼多?這個就是經上所說的迷,我們確實迷失了自性。整個宇宙就是念頭變現的,前面我們學過,黃念老引用天臺大師《止觀》,上面有段話說,「色從心造,全體是心」。經上講的心就是念頭,也跟大乘教裏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一個意思,相宗所說的唯識所變,識心。
因爲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離念,這句話很重要,佛教修行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把真心找到。真心怎麼找?念頭沒有了,真心就現前。只要有念頭,所現的是妄心,不是真心,這個一定要知道。真心沒有念頭,它能現、它能生,它不會變。妄心會變,真心再加上個妄,它就會變,這個變就是阿賴耶的世界。阿賴耶世界多大沒人知道,但是阿賴耶確實是有邊際的,因爲第六意識所緣的是阿賴耶的境界,緣不到自性。于是我們就明白了,世間這些大科學家、大哲學家,他們有能力緣到阿賴耶,有這個能力,緣不到自性,不能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才成佛,證得如來果地上的受用。這些科學家能夠緣到這個也起很大的作用,這個作用不離世間,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縱然造成科學的這個工具,太空飛船,我們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去旅行,依舊是人道,不是天道。爲什麼?天道到各個星球旅遊不需要用飛船,我們還要這個東西,他不需要。只要用這些工具的話就是人道,不是天道,鬼道也不需要,需要這些工具的話只有人道。所以說外太空、外星人,那是人道,他不是天道,天道不需要用這些工具。
于是我們知道人道的範圍很大,不僅僅這個地球,人間也有很好的地方,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染汙,嚴重的染汙,也有淨土。我們現在跟古時候比一比,古時候這個地球是淨土,科學技術沒有被發現的時候,這個地球上是淨土;科學染汙了地球,給地球帶來了災難。很多人不知道,認爲中國古人沒有科學的頭腦,所講的倫理道德都是沒用的東西。他不知道,中國人不是不懂科學,懂科學超過外國幾千年都不止。爲什麼中國人不發明科學?科學跟不上道德,就是今天這個樣子。老祖宗知道,不從那條路走,那個路不是好路。所以中國人一直發展的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這個規範要能夠駕馭科學,科學不錯,對人類會帶來一點方便;如果它要超過了倫理道德,災難就來了,所以它不是個正常的。
這個秘密被現代量子學家揭穿了,這原先也都是研究物理學的,物理學,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方法完全相同。佛對于物質是用分析的方法,用一個小的物質,牛毛塵。牛毛,一根牛毛,牛毛粗,毛尖端上有一顆塵土,有一粒塵土在尖端上,它很穩定,怎麼動它也不會掉下來,這牛毛塵。把牛毛塵分作七分,七分之一,就小了,更小了,叫羊毛塵。羊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佛用這個方法。兔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兔毛塵大概我們都肉眼都看不見,再分七分之一叫水塵,我們真看不見了。現在科學知道,顯微鏡裏面看出來。水密度不是很大,空隙很多,這一粒微塵在那個空隙裏鑽來鑽去沒有障礙,叫水塵。水塵七分之一叫金塵,就是金屬,金屬雖然密度大,還是有空隙,所以金塵。金塵再分七分之一,這叫微塵,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到這個微塵。在我們想象當中,現在科學家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阿羅漢能夠見到應該是原子,佛說的微塵。一般人天眼都看不見,連叁果阿那含都看不到,阿羅漢才看到。
這個塵還能分,微塵還能分,微塵再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阿羅漢就看不見了。色聚極微應該是什麼?應該是現在所說的粒子,基本粒子、誇克。這個也很多,基本粒子有幾十種,誇克也有幾十種。科學家不斷再分,再把它打破分裂的時候,變成了微中子。微中子多大?大概就是佛經上講的鄰虛塵,因爲它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跟虛空做鄰居,叫鄰虛塵。也叫做極微之微,也叫做色極微,色就是物質,最小的,沒有比這更小的,它不能再分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也把它再打破,所以現在科學儀器進步太快,能把這麼小的東西打破。它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一百億個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你說這個東西其小可知。一百億個,也就是微中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科學家還是有辦法把它擊破,擊破,物質真的沒有了,看到是什麼?是意念的波動現象。于是科學家這才知道,物質是假的,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怎麼來的?物質是念頭波動的幻相。這才否定了,像德國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他在報告裏頭說,根據他的研究,研究到物質最後所發現的,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是從念頭産生的幻相。
念頭的速度多快?只是說非常快速,沒有把這個數字說出來。佛經上,彌勒菩薩把數字說出來了,說一彈指,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是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它的波動頻率是叁百二十兆次。現在我們都用秒做單位,一秒鍾能彈幾次?我相信有體力好的,這年輕人,應該可以彈五次,再乘五,就是一秒鍾,得的數字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頻率,我們怎麼會知道?根本不知道,所以以爲是真的。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佛出了個問題問他,「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動個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這個念頭有幾念、有幾相幾識耶。一句話裏頭問叁個問題,這一個念頭起來,它裏頭有多少念,有多少相,相就是物質現象,有多少識,識就是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迷了叫受想行識,覺悟了叫見聞覺知,這是自性的四德,覺悟了是見聞覺知,迷了叫受想行識。講受想行識加上物質色,佛家講的五蘊,五蘊講這個東西。
我們看到科學報告,才有個清晰的概念,沒有看到這個東西,五蘊始終講不清楚,始終有懷疑。《心經》天天念,「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到底是什麼?現在才曉得五蘊是,五蘊就是一個中微子,中微子打破了之後看到的。它的生滅時間太短暫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大乘佛法講這樁事情,把生滅跟不生滅畫成等號,平等,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如果沒有生滅現象,說生滅就是不生滅是毫無意義的,它真的有生滅,但是生滅都不可得,太快了。
今天科學家真的很厲害,這個儀器還在不斷在進步,現代的量子力學家他們使用的儀器,能夠捉捕到一千兆分之一秒,它能捉捕到,這是過去科學家不敢夢想的。佛講的這個比它高一點,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們現在科學家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所以對于這些物理的現象愈來愈清楚。才知道最近這幾百年,科學界發生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這些現象分作二分,心理跟物理。他說這個是錯誤的,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再小的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換句話說,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做實驗,實驗搞了十幾年,我們是有個同學在網路上發現這個新聞,把它下載下來拿給我看。我看了很歡喜,佛經上講的終究找到證據了,它不止是水,實際上任何物質都有受想行識。水有,桌子有,天花板有,地板、牆壁都有,沒有一樣沒有,只要是物質現象統統都有。美國修.藍博士到我們這裏來訪問,也告訴我,他說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古人說人不能做虧心事,所謂「舉頭叁尺有神明」,不必舉頭,全都是,沒有一樣不知道,所有物質現象統統都知道。
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雖然有這叁大類,完全性質相同,統統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從哪裏來?從自性來的,一切法從自性來的,自性裏頭圓滿具足。惠能大師說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來具足的。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你看到遍法界虛空界,全是看到自性在裏面變化,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所以,這裏講土無定相,這是說十法界裏頭的,十法界是阿賴耶的範圍。實報莊嚴土,阿賴耶就緣不到了,那不是它的範圍,叁種現象都沒有,它緣不到。這句話是講十法界,十法界從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裏面的佛,是修行到這個境界,不是真正成佛。大乘佛法裏面講成佛是用心,用真心就成佛,用妄心就沒有成佛。這個十法界裏的佛,還是用的阿賴耶,所以他不是真的。天臺大師稱他爲相似即佛,他很像佛,爲什麼很像佛?他學佛他學得真像,就是依舊用的識心,不是用真心,就差這一點,所以叫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那真正不叫凡夫了。所以《華嚴》初住叫發心住,初發菩提心,他真心,不用妄心了。真心怎麼個用法?我們也不會用,但是我們有個概念,真心沒有念頭。佛給我們講大乘修行總的原則、總的綱領,這必須要記住的。
凡夫迷了,什麼迷的?煩惱,總稱爲煩惱。煩惱分叁大類,第一類是無明煩惱,這個煩惱最深、最細、最隱秘,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不能覺察到;第二類的叫分別,這個容易,我們容易覺察;第叁個是執著,這個更粗了,叁大類。如果我們有能力把執著斷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耳聞、身接觸統統沒有執著的念頭,執著真的斷了,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叫阿羅漢。學佛算…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