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叁集) 2012/9/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二十九頁,從第一行看起,科題,「勸知惑苦以斷衆疑」。這分四科,第一科裏頭,我們看品題: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請看經文:
【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
『獄』是牢獄。
【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绮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鏁。系其兩足。諸小王子。甯樂此不。】
這是設個比喻,比喻王子犯過失了,被關到監獄裏面,這個監獄是『七寶獄』。物質生活條件跟皇宮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戴著腳鐐手铐,問問這些受罪小王子,他願不願意在此地待?舉這麼一個比喻。我們看念老的注解,本品繼續勸導「斷疑去惑」。這個問題對修行人來說非常嚴重,所以世尊不厭其煩,詳細爲我們解說,這個恩德無與倫比,我們要知恩報恩。因爲許多地方我們的迷惑自己不知道,自己都認爲自己想法正確、做法正確,而不知道實際上錯了。
老師對待學生,讓學生吃苦頭,磨煉他,甚至於讓外人看到好像這個老師不通人情。我們在《禅林寶訓》看到一條故事,這大概是我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我曾經講過,沒講完。是在禅林寺講的,它那個廟叫禅林寺,我就去講《禅林寶訓》。裏面有個故事,這個老和尚相中了一個徒弟,對他一點都不客氣,見面的時候不是打就是罵,從來沒有好臉色。最後甚至於他在洗腳的時候,這個出家人,就是他相中這個徒弟來看他,他把洗腳水潑到人家一身,把他攆走了。他講經,他來聽經,不准他來聽。可是這個比丘非常善良,無論老和尚用什麼手段對付他,他認爲老和尚是真善知識,決定不能舍離。那不准聽怎麼?在牆外,在窗戶底下,在外面聽。其實老和尚都知道,心裏都明白。
最後有一天老和尚要傳法,年歲大了,方丈位子要讓出來,找個人接替。大家都東張西望,他到底找誰?老和尚說了,外面那個,在外面聽經的,把他找回來,位子傳給他了。才曉得,一個傳人千錘百煉,他真能受得了,他才能成爲大器。如果受不了就退心了,那就算了,爲什麼?這個人傳他沒用處,他不是法門龍象,他擔不起這個責任。這就是要看一個人的慧眼,看一個人的毅力,看一個人知見,跟他的行持,都在這上面鍛煉出來。他做方丈住持,無論是出家、在家衆,沒有不服的。老和尚鍛煉他這麼多年,一點怨恨都沒有,對老和尚始終尊重、尊敬,沒有怨言,而且聽經非常認真,依教奉行,真難得!
現在能不能用這個手段?現在不能,現在侵犯人權。學生不告你,有人看不慣的他去告狀。我們在美國,父母責備小孩,打他幾下,鄰居去報警的,這麻不麻煩!一會警察來了,怎麼你們虐待兒童?家長都莫名其妙,不能管了。這是中國古人早就預先說過,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今天不就這個樣子嗎?國內情形我不清楚,我在外國曉得,外國小孩子是一定要尊重他,管教,他說你虐待人權、你不尊重人權。法律不讓你教,這是國家立法的這些人,這個家怎麼能齊?所以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這麼多,人不知道這是從哪裏來的,認爲這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老天待人就不公平,爲什麼過去這些人他們生在太平盛世,我們生在亂世,這不是不公平嗎?中國老祖宗不是這個看法,佛法跟宗教的經教裏頭也不是這個說法。吉凶禍福,惟人自召,於天地鬼神不相幹,真正是自作自受。我們今天自己造作的自己不知道,果報現前了怨天尤人,我做了這麼多好事,爲什麼還受這個果報?
關於什麼叫善惡,什麼叫吉凶,應該要熟讀《了凡四訓》。雲谷禅師對了凡先生的開示講得清楚,而了凡先生自己真正能體會,能依教奉行,把命運轉過來了。如佛法所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命裏頭沒有功名,功名,現在講的學位,他命裏最高的學位就是秀才,不能再上去,舉人跟進士,命裏頭沒有。他是個讀書人,他求,真求到了。命裏沒有兒子,他求,也求到了。壽命只有五十叁歲,他沒有求長壽,自然延長了,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壽命不求也有感應。
理一定搞清楚,理明白了,迷惑就化開、化解了。學佛的同學,不迷惑了,迷惑是無明煩惱,比見思煩惱嚴重。迷惑是起心動念,我們沒感覺到就迷了。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真正修行是修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萬法一如,萬法平等,修這個。修謙卑,學恭敬,看一切衆生,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全是諸佛菩薩的化身,也就是諸佛菩薩的清淨法身;相上是化身,理上是法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見佛了。所以斷疑生信,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今天信心不足,怎麼樣才叫我們發起真正信心?是由於我們對於經教沒有真正懂得,真正懂得,信心就生起來了,就不會犯錯誤。世尊了解我們,所以不辭辛苦,一而再,再而叁,勸勉我們。
我今天早晨,看到一個同修從網路上下載一個信息給我看。他們發現蕅益大師一篇文章裏頭有一段文字,贊歎會集本,流通會集本,蕅益大師!他那個時候所贊歎、所流通的,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爲什麼?魏默深在他之後,清朝時候人,他是明朝時候人,彭際清、夏蓮老都在後面。四百多年前,蕅益大師,很難得!所以下載這篇短文給我看,後面他加了幾句,希望一些毀謗夏蓮居會集本的人要回頭,因爲你毀謗,這就是毀謗叁寶,毀謗叁寶的業報是無間地獄,千萬不可以再毀謗了。這是真誠的忠告,慈悲的勸導,我們看了很感激。
我們看注解,「本品續勸斷疑去惑,初以王子被囚爲喻」。《嘉祥疏》曰,轉輪王比喻無量壽佛,七寶宮殿比喻淨土,王子得罪比喻疑心之人過失,金鎖比喻花不開,蓮花化生,他蓮花沒開。「褥不異」指『飲食衣服,如轉輪王』,比喻花雖然沒有開,在花中所享受的快樂自在,經文上講的,如同忉利天宮,如同夜摩天宮,這可想而知。『層樓』就是重樓,兩層、叁層。『床』是所臥的。『帳』是「床帳,張施於床上者」。『榻』,它的用處跟床相同,「長狹而低者」這叫榻,我們這個地方也有。『鏁』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鎖。『妙飾奇珍』,是以奇異珍寶做爲巧妙的裝飾。這是用轉輪王的專門囚禁王子的,這是個特殊的監獄,不是普通監獄,普通監獄沒有這麼好的享受。這些小王被囚禁在這裏,他快不快樂?下面的答覆:
【慈氏白言。】
『慈氏』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說:
【不也。】
他們被囚禁得不快樂。
【世尊。彼幽絷時。心不自在。】
這些小王犯罪了,把他囚禁在這個地方,他怎麼會快樂?不快樂,那怎麼?求著趕快出來,什麼時候把他放出來。下面文說,「求脫」:
【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
轉輪聖王旁邊的大臣,你去求他們,他們做不了主;換句話說,他們不能救你。
【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一定要轉輪聖王歡喜,他才會把你放出來。下面經文,合喻,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此諸衆生。亦複如是。】
跟彌勒菩薩講,這一類往生淨土的衆生,一個是懷疑佛的智慧,另外一個是懷疑自己的善根,但是都很勇猛精進,信、願、持名這個他做到了,往生的條件他統統具足。只是對經上講的佛果地上的一切種智,他很難相信,認爲什麼?那些是贊歎的話,不是真的。有這種懷疑的人非常普遍,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看到經上,這都是贊歎的話,哪裏是真的?不可能是真的!你看,就這種心態去往生,就生到邊地疑城。另外一個,確實是感覺到自己業障深重,無量劫來,不說無量劫,就這一生所造的罪業都無法計算,何況過去?累劫所造的這些惡因、這些罪業,怎麼可能在一生當中把它消幹淨?於是,消業往生就沒有人相信了;帶業往生,這要相信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
殊不知,稱念佛號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一心稱念,經上講的也很難讓人相信,一心念佛,這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初學的人看到這一句,也是:這是佛在鼓勵我們、勉勵我們,哪有可能?真的這些是難信之法,不但我們不相信,小乘權教菩薩都懷疑,我們懷疑是理所當然。我們看到一些不懷疑的人,那就是我們敬佩他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怎麼會相信!這就是老實人之可貴處,我們比不上他,他真是難信能信。我們難信,因爲佛說的,對佛的尊重,勉強相信,裏面還有懷疑。這些事情佛知道,佛很清楚。
【若有墮於疑悔。】
這就是對於轉八識成四智。
【希求佛智。】
這個『佛智』是一切種智,就是轉阿賴耶的。
【至廣大智。】
這五種智慧。
【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前面是懷疑佛的智慧,第二種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很難相信。不相信「本性本善」,不相信「是心是佛」,這真難信。但是它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真正覺悟了,我本性本善,現在不善,你說你自己多難過。爲什麼變成不善?就是不自愛,對不起自己,自己墮落了,本來是佛,現在搞六道輪回。人要把這個事情、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知恥的心就生出來了。中國古人說「知恥近乎勇」,那就是勇猛精進的那個力量出來了。自己慚愧,自己後悔,我怎麼會墮成這個樣子?勇猛精進,把自己的恥辱洗刷幹淨,回歸本善、回歸自性。自心本來是佛,就能發勇猛心、發精進心。
【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這是世尊告訴彌勒,告訴彌勒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彌勒是我們大衆的代表,叫著彌勒就是叫著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這樁事情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也就是世尊所說的『此諸衆生』,對佛智不是不懷疑,對自己的善根,自己所造的罪業,也很難相信這一句佛號能化解。這是不知道這一句佛號的殊…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