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年譜
信西居士敬編
編者弁言
清末民國之際,中國遭受內亂外侮,衆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印光大師應劫而來,力挽狂瀾,重振淨宗,引導無量衆生往生淨土。豐功偉績,昭若日月。如周孟由居士言:“法雨老人,禀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徽。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明蕅益大師)步武資福(清徹悟禅師)宏揚淨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叁百年來一人而已。”弘一上人稱爲“誠不刊之定論也”。大師在世,絕棄名利,決不許人爲自己作傳作譜,唯願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吾輩末凡,難抑對大師崇敬之情,今編年譜,不僅爲了景仰大師,更爲了遵循大師的教導,沿著大師這個偉大的向西木標,歸命阿彌陀佛,生信、發願、念佛,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861年,1歲,清鹹豐11年,陰曆辛酉年12月12日晨時出生于陝西合陽縣赤城東村,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父秉綱,年高德劭,母張氏,慈和淑慎。(《印光大師言行錄》)生六月即病目,六月未開眼,未止哭聲,幾乎失明(見《文鈔續編》卷上19頁民國二十叁年複覺明居士書)。兄弟叁人,師最小。二兄皆無子,其門遂絕。(《文鈔續編》上80頁)
1862年,2歲
1863年,3歲
1864年,4歲
1865年,5歲
1866年,6歲
1867年,7歲
1868年,8歲
1869年,9歲
1870年,10歲
1871年,11歲
1872年,12歲
1873年,13歲
1874年,14歲
1875年,15歲
1876年,16歲,自14、15歲後病困數年(《嘉言錄題詞並序》)。自十余歲,厭厭多病,知韓(韓愈)歐(歐陽修)辟佛之說不足爲法,想出家修行,未得到機會。(文鈔叁編卷二複邵慧圓居士書一)。
1877歲,17歲
1878年,18歲
1879年,19歲
1880年,20歲,弱冠
1881年,21歲,光緒7年辛巳歲春,弱冠次年,到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夏,承剃度師命去安徽徽州小南海參學,道經湖北竹溪蓮花寺,爲常住留任照客,于曬經時,讀殘本《龍舒淨土文》,知淨土法門(《文鈔叁編》印光大師行業記)。大師自述出家因緣說:
“光本生處諸讀書人,畢生不聞佛名,而只知韓歐程朱辟佛之說。群盲奉爲圭臬,光更狂妄過彼百倍。幸十余歲厭厭多病,後方知前人所說,不足爲法。(光未從師、始終由兄教之、)先數年,吾兄在長安,不得其便。光緒七年吾兄在家,光在長安,(家去長安四百二十裏),遂于南五臺山出家。先師意光總有蓄積,雲出家則可,衣服須自備,只與光一件大衫,一雙鞋。不過住房吃飯,不要錢耳。(此地苦寒、燒飯種種皆親任、)後未叁月,吾兄來找,必欲令回家辭母,再來修行則可。光知其是騙,然義不容不歸。一路所說,通是假話,吾母倒也無可無不可。次日兄謂光曰,誰教汝出家,汝便可自己出家乎。從今放下,否則定行痛責。光只好騙他,遂在家住八十余日,不得機會。一日吾大兄往探親,吾二哥在場中曬谷,須看守,恐遭雞踐,知機會到了。學堂占一觀音課雲,高明居祿位,籠鳥得逃生。遂偸其僧衫,(先是吾兄欲改其衫、光謂此萬不可改、彼若派人來、以原物還他、則無事、否則恐要涉訟、則受累不小、故得存之、)並二百錢而去。至吾師處,猶恐吾兄再來,不敢住,一宿即去。吾師祗送一元洋錢、時陝西人尚未見過。錢店不要,首飾店作銀子換八百文,此光得之于師者。至湖北蓮花寺,討一最苦之行單。(打煤炭、燒四十多人之開水、日夜不斷、水須自挑、煤渣亦須自挑出、以尚未受戒、能令住、已算慈悲了、)。次年四月副寺回去,庫頭有病,和尚見光誠實,令照應庫房。銀錢帳算,和尚自了。光初出家,見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姜辣萬年之對,並沙彌律,言盜用常住財物之報,心甚凜凜。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氣味者,均不敢用口舌餂食,但以紙揩而已。”(文鈔叁編卷二複邵慧圓居士書一)。
1882年,22歲,光緒8年壬午歲,到陝西興安雙溪寺受戒,因擅長書法,戒期中繕寫事務都由師承擔。師生6個月就患眼病,幾乎失明。後雖痊愈,但視力已受損,稍發紅,就不能視物。受戒期間由于寫字多,眼病轉重,爲了不耽誤工作,閑時專念佛號,夜裏大衆睡後,起坐念佛,求佛加被,寫字時也心不離佛,雖力疾書寫,仍能勉強支持。戒期圓滿,書寫任務完成,目赤也痊愈了。(《印光大師言行錄》雙溪受戒)
1883年,23歲,受戒後,回終南山,潛居念佛。
1884年,24歲,居終南山念佛。
1885年,25歲。大師住南五臺大頂,親侍觀音大士香火,一日下山,到劉村西寺中,見有數碑,發現元朝所立的南五臺觀音示迹記碑。(增廣文鈔卷一書一七十頁“與高鶴年書”)
1886年,26歲,光緒12年丙戌歲春,受至交委托,調教一非常頑皮的幼僧。八月十五日辭別師父,離開南五臺到北京懷柔縣紅螺山資福寺參學(文鈔叁編卷四複卓智立居士書七),十月進念佛堂。
1887年,27歲,正月告暫假朝五臺山(文鈔叁編卷叁大師複陳柏達書一說是光緒12年),解證入。先在北京琉璃廠遍求清涼山志,只得一部,日常看之。以天冷至叁月初,方到山。住山四十余日。仍回資福寺,曆任雲水堂香燈、寮元等職,任藏主,遂得閱讀大藏。叁年中,念佛正行以外,研讀大乘經典。(印光大師行業記)
1888年,28歲
1889年,29歲
1890年,30歲,光緒16年庚寅歲,到北京龍泉寺任行堂,冬天,行腳白山黑水(今東北地區)之間。(印光大師言行錄)
1891年,31歲,光緒17年辛卯,由東北返回北京,住圓廣寺(印光大師言行錄)。師之剃度師父道純和尚圓寂。
1892年,32歲,光緒十八年有同鄉由京回家,師敬奉一函,仰彼親身送去。(文鈔叁編卷二複邵慧圓居士書一)。與以摩尼寶珠則不受。乞丐爲騙錢,肯念佛,也種莫大的善根。大師自述:
“光緒十八年,光在北京阜城門外圓廣寺住。一日,與一僧在西直外,向圓廣寺走。一十五六歲乞兒,不見有饑餓相,跟著要錢。光雲念一句佛,與汝一錢,不念。光雲念十句佛,與汝十錢,還不念。光將錢袋取出來令看,約有四百多錢,爲彼說,汝念一句,與汝一錢, 盡管念,我盡此一袋錢給完爲止,還不念。遂哭起來,因丟一文錢而去。此乞兒太無善根,爲騙錢,也不肯念。乞兒果發善心念,則得大利益。即爲騙錢念佛,也種大善根。”(文鈔叁編卷二複張覺明女居士書八)
1893年,33歲,光緒19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都請藏,檢閱料理,缺人幫助,衆以師做事精慎,推薦師去,查印刷事務。化聞和尚見師道行超卓,南歸時,請師同行,安單于法雨寺藏經樓。自此曾兩度閉關,影不出山二十余年。(印光大師言行錄及大師行業記)
1894年,34歲,在法雨寺潛修。
1895年,35歲,在法雨寺潛修。
1896年,36歲,在法雨寺潛修。
1897年,37歲,光緒23年丁酉夏,寺衆一再堅請講經,辭不獲已,乃講彌陀便蒙鈔一座,畢即于寶珠殿側閉關(印光大師行業記)
1898年,38歲,閉關。撰《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闡述淨土法門的性質、源流和對衆生的利益。(增廣文鈔卷一書一一頁)。與高鶴年居士初次見面並開示淨宗信願行修持法。(《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1899年,39歲,閉關
1900年,40歲,融明法師爲師護關叁年,師致書勸修淨土,並言又欲閉關。(增廣文鈔卷一書一“與融明大師書”)
1901年,41歲,閉關。春,高鶴年居士在金山寺,大師去信囑高到普陀一談,高居士隨後到普陀,大師留談五晝夜,開示淨宗諸家法要。高居士感到大師已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門風高峻,學者望崖而退。(《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續編113頁複念西大師書(民23年)大師自述:“光生即病目,40多歲即不能常看經,故未閱全藏。至民七以來,終日忙于複信,直是無暇閱經。”
1902年,42歲,閉關
1903年,43歲,兩期6年閉關結束,了余師和真達師等特創慧蓮蓬供養,與谛閑法師先後居之,不久,仍迎歸法雨寺。
1904年,44歲,清光緒30年,因谛閑法師爲溫州頭陀寺請藏,請師入都,助理一切,事畢南歸,仍住法雨寺藏經樓。大師自述:“光緒叁十年谛公請藏經,令光隨去料理,經已印完,尚須幾日方行,因至琉璃廠各書店看看,一店中有二部(按:揀魔辨異錄)通請來,以一部送谛公,冀彼流通。一部自存” ,大師評價說:“其文,凡讀書人閱之,都增長莫大學識。而于參禅之人更爲有益。”(文鈔叁編卷一複如岑法師書)。
1905年,45歲,光緒叁十一年往南京楊公館,知東洋弘教書院印藏經,祈仁山先生將光之一部揀魔辨異錄寄東洋。(文鈔叁編卷一複如岑法師書)
1906年,46歲,光緒32年,高鶴年視察徐淮海水災,師約往普陀休息,常言袁了凡四訓和周安士之因果書,並談末法衆生障深業重,縱發大心,群魔擾亂,如無善根定力,即被所轉,真可惜也。(《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1907年,47歲
1908年,48歲,戊申,作《重刻安士全書序一》。增廣文鈔卷叁《重刻安士全書序二》中說:“憶昔戊申,曾勸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後…
《印光法師年譜(信西居士敬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