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

  內容提要:華嚴宗,是以《華嚴經》作爲主要依據而成立的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其中“圓融無礙,重重無盡”思想是借用因陀羅網爲喻加以解釋的,在經典的具體描述中則體現在“華藏世界”,也就是毗盧遮那佛因地修菩薩行而召感的宇宙世界。可理解爲“如來法身”、“法界”或一切衆生身心的根源。本文主要通過《八十華嚴》爲切入點,對華藏世界的構造及其存在形式予以探究,從而梳理出契證“華藏世界”的方法與先決條件,使令衆生共同修證與隨順法界。

  關鍵詞:法界華藏世界《華嚴經》須彌山。

  作者簡介:釋啓明,閩南佛學院講師,主修華嚴、叁論。

  華嚴宗作爲中國佛教一大宗派,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與空前組織體系,屹立在衆多佛教宗派之林。在華嚴學中對宇宙問題的解析,有其獨特的思想觀念,是以法界緣起思想來闡述理體與事相關系,將華藏世界視爲毗盧遮那佛全體之顯現,具有宇宙總體、世界普遍性基礎的意義。如此,無限宇宙中千差萬別的事相才具有統一性,而且萬物之間又能相互聯系,和諧融通,貫穿無礙,具有無限的發展性。

  以此推論出華藏世界既蘊含輪回的世界又標示解脫的世界,理體界和事相界相互重合,從而縮短此岸與彼岸間距,對現實世界的看法也就是對理想世界的看法。這種圓融無礙境界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原本就是和諧一體,如果真相徹底明白,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基于這點,對于華藏世界的研究極爲必要,本文主要以《八十華嚴》爲切入點,結合其他經論,來分析和探究華藏的構造與存在形式。

  一、華嚴宗特定的“法界”含義

  “法界”在《華嚴經》中被認爲就是“華藏世界”或“如來法身”,如來法身和華藏世界是等同的,在《六十華嚴》就有:“如來法身等法界,普應衆生悉對現。”〔1〕此句偈子在《八十華嚴》對應的偈頌是:“佛身周遍等法界,普應衆生悉現前。”〔2〕無論哪個偈子,都說明華藏世界就是毗盧遮那佛的“法界身”,具足無限差別的事相而又蘊含著統一性;而“法界”則被視作一切衆生身心的理體。

  在法藏《華嚴義海百門》中就說:

  入法界者,即一小塵緣起,是法;法隨智現,用有差別,是界。此法以無性故,則無分齊,融無二相,同于真際,與虛空界等,遍通一切……若性相不存,則爲理法界;不礙事相宛然,是事法界。合理事無礙,二而無二,無二即二,是爲法界也。〔3〕

  這裏“法”被視爲隨緣顯現的具體事相,“界”則是諸法功用的各各殊別,諸法本質上是沒有自性的,也就不存在性相、形體上的差異。若就性相不存意義言,就是“理法界”;然隨緣顯現的具體事相又是宛然存在,此便是“事法界”;此“事法界”和“理法界”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關系,也即相互融通無礙,這就是“法界”。若僅此的“法界”,就與其他的“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等沒有太大差別,都是性相不存,常寂不變,空有相即的根源。

  然華嚴宗在此基礎上提出法界緣起的概念,使“法界”賦予一純淨至善的理體的特定含義,也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至淨真心”或“清淨佛智”。這種“至淨真心”被認爲是宇宙世出世間的本原或本真,萬法都是從此“真心”隨緣而顯現。《華嚴義海百門》就有:“明緣起者,如見塵時,此塵是自心現。由自心現,即與自心爲緣”;“今塵既由心現,即還與自心爲緣……塵爲自心現也,離心之外,更無一法,縱見內外,但是自心所現。”〔4〕《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也道:“此上諸義門,悉是此心(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自在作用,更無余物,名唯心轉。”〔5〕《華嚴探玄記》卷一更曰:“離佛心外無所化衆生……是故唯是佛心所現。此義雲何?謂諸衆生無別自體,攬如來藏以成衆生。然此如來藏即是佛智證爲自體,是故衆生舉體總在佛智心中”。〔6〕這樣“自心“、“佛心”、“佛智心”、“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等都是真心、清淨心,也即宇宙萬物都是“真心”的體現,“真心”是萬法的理體。

  基于這點,華嚴宗提出以“法界”爲體,緣起爲用的思想,因有緣起大用,故十方理事齊彰,凡聖並顯。《華嚴義海百門》就道:“夫玄宗渺茫,在緣起而可彰;至道希夷,入法界而無見。故標體開用……合則法界寂而無二,開乃緣起應而成叁,動寂理融,方開體用。”〔7〕這裏法界寂而無二,不可見知,只有通過緣起開示發明,才能被彰顯出來,萬相齊然。這就將重心放在法界緣起的體用關系來說明真心理體與諸法事相的關系,所謂“體爲用本,用依體起,體依用顯”,沒有法界則無以緣起,沒有緣起則法界常寂,無從彰顯。然而,華嚴宗的這種體用關系並非殊絕懸隔,判若楚漢,而是體用全收,圓融無礙,無盡自在的。法藏在《華嚴策林》中稱:

  以諸界爲體,緣起爲用,體用全收,圓通一際……緣起事相,必收性而方成。玄界玄宗,亦依緣而現空。有有交徹,體用玄通,言事即有徹空源,談有乃空透有表。或時雙舉,纖毫之論不具,或時相成,廣大之談並見。理全收事全舉事而爲理,事非別事,物具理而爲事。〔8〕

  可見體用互爲玄通,理事相互融合,體不是用以外而別有其體,體因用而顯;用也不是離體而別有其用,用以體爲源。同樣,理也不是事外而另有其理,全收全舉事就是理;事也不是離理而另有其事,物具理而爲事。〔9〕

  華嚴宗的這種法界緣起思想重在表述宇宙的形成及其存在方式,認爲宇宙萬法都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表現,緣起的事相均處在相互依存,互爲融攝平等,和諧統一之中,其具有“以不起爲起”、“一即一切”及“事事無礙”等內涵。從“以不起爲起”角度觀察,宇宙萬相都是佛性理體直接的、全部的顯現,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現起;既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也不以佛的意志爲遷變,這樣,作爲理體的佛性(或稱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是無條件的存在,作爲佛性表現的宇宙事相同樣也是無條件的存在,而且沒有時間上前後,若將理體與事相完全重合爲一情況下,現實世界的生起,自然也是不起的。就“一即一切”考察,理體與事用、整體和部分乃至部分與部分之間都是互爲依存的關系。從“事事無礙”出發,則事相之間處于沒有矛盾、沒有沖突的和諧統一關系。

  二、華藏世界的構造

  《華嚴經》中所描述的華藏世界,其實就是毗盧遮那佛所居之處,也是其教化的整個世界,是由毗盧遮那佛修菩薩行圓滿成就後所顯現的。據《八十華嚴》卷八稱:“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于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10〕所謂“世尊往昔于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11〕可見華藏世界是因修果滿所顯現的世界,也就是法界,或稱華嚴宇宙。

  在《華嚴經》中對華藏世界的構造進行了描述:“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最下風輪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寶焰,熾然莊嚴;次上風輪名出生種種寶莊嚴,能持其上淨光照耀摩尼王幢。”這無數風輪分爲十層,最上層風輪“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匝圍繞,地海衆樹各有區別。”〔12〕在華藏世界中又有無數的佛國世界,由于大蓮華所包藏,故稱其“華藏世界”。

  在華藏世界中有大輪圍山,其狀況爲“華藏莊嚴世界海大輪圍山,住日珠王蓮華之上,栴檀摩尼以爲其身,威德寶王以爲其峰,妙香摩尼而作其輪,焰藏金剛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間,衆寶爲林……有世界海微塵數,衆妙莊嚴”。〔13〕大輪圍山內所有大地都是金剛所成,堅固莊嚴,清淨平坦,所有叁世一切諸佛國土,都來莊嚴校飾,猶如天帝網般布列。

  在這華藏世界海大地中,有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香水海,都是由“一切妙寶莊嚴其底,妙香摩尼莊嚴其岸,毗盧遮那摩尼寶王以爲其網;香水映徹,具衆寶色,充滿其中;種種寶華,旋布其上;栴檀細末,澄垽其下;演佛言音,放寶光明;無邊菩薩,持種種蓋,現神通力。一切世界所有莊嚴,悉于中現”。〔14〕說不盡的階陛、欄楯、羅幢、寶衣、樓閣、蓮華城、栴檀香、垣牆等共同圍繞嚴飾著香水海。

  在每一香水海中又有道不盡的香水河,都以諸世界海的所有衆寶莊嚴,並出妙音,稱揚叁世佛菩薩名。在這些香水河的兩間之地,都充滿種種妙寶莊嚴、種種摩尼寶王充遍其地。華藏世界的諸般不可思議莊嚴,都是由于往昔的清淨功德召感所致。

  華藏莊嚴世界海的安立,或稱周圍各十百世界種形狀,總括十方微塵華藏,同在一大蓮華上,以表明華藏玄門,毗盧心海。總大蓮華名“蕊香幢”,幢的最下方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最下第一風輪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寶焰熾然莊嚴,乃至最上風輪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香水海,此大幢下總香海;海中出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是總大蓮華。華幢之上滿中香水海,四圍有金剛輪圍山環繞華沿,以圍香海,此是華上總海。其海內有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香水海,此指華上總海中別香水海。每一海中各有世界種,每一世界種上各有二十重華藏世界,次第安立,就像天帝網分布而住,每一佛刹有塵數莊嚴,每一莊嚴各放塵數光明,每一光明各現如上華藏世界及叁世刹海中不可思議事,如千鏡重重,互映互遍;然而這不可思議華藏及海,全是當人之一心,是則心具法界,法界即心,廣大融通,無盡無窮,所謂“華藏玄門,毗盧心海”,都在此總大蓮華內。其中具有111個世界種,最中央就是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廣說有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種,都在種種光明蕊香幢大蓮華上分布而住,一一世界種各…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