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時節改變,寒暑不恒。冬雨雷電,夏霜冰雪。雨土石山,及以砂礫。非時降雹,雨赤黑水。江河泛漲,流石浮山。五者暴風數起,昏蔽日月。發屋拔樹,飛沙走石。六者天地亢陽,陂池竭涸。草木枯死,百谷不成。七者四方賊來,侵國內外。兵戈競起,百姓喪亡。[65]
經中還具體講到了如何受持此經及受持解說此經的功德利益。
(一)國王當持誦
此經乃爲國王而說,經中說:
我以是經付囑國王,不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以者何?無王威力,不能建立。是故汝等常當受持讀誦解說。[66]
國王持誦此經對國家有大利益,經中還舉了兩個國王,持誦、修學般若經而退敵兵、消災免難的故事。一是帝釋天退頂生王進攻的故事,二是普明王受持般若,並使衆王免被斑足王殺害的故事。經中說:
頂生王領四軍衆,來上天宮欲滅帝釋。時彼天主,即依過去諸佛教法,敷百高座,請百法師講讀 般若波羅蜜多經,頂生即退,天衆安樂。[67]
昔天羅國王,有一太子名曰斑足,登王位時,有外道師名爲善施,與王灌頂。乃令
斑足,取千王頭。……北行萬裏,乃得一王名曰普明。……其王乃依過去諸佛所說
教法,敷百高座,請百法師,一日二時,講說般若波羅蜜多八千億偈。……爾時法
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聞法,悟解證空叁昧。……諸王聞已,亦皆悟解,得空叁昧,
各各誦持。[68] 由于此經有這樣的護國功效,所以佛在經中多次勸國王們多受持此經,經中說: 大王過去複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現生獲報。汝等十六諸大國王,修護國法,應當
如是,受持、讀誦、解說此經。若未來世諸國王等,爲欲護國護自身者,亦應如是,
受持、讀誦、解說此經。[69] 一切國土若欲亂時,有諸災難賊來破壞,汝等諸王應當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70]
由于經中這樣的勸說,後來國王多有修持仁王法會以護國佑民。
(二)國王讀誦並請法師講解
般若經義深奧難懂,不可思議,僅僅讀誦利益有限,所以國王還得請法師解說此經般若義理,以佛法利益衆生,從而消除災難,這也是曆史上多有法師大德注疏此的原因。經中說:
一切國土若欲亂時,有諸災難賊來破壞,汝等諸王應當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嚴飾道場置百佛像,百菩薩像百師子座,請百法師解說此經。于諸座前然種種燈,燒種種香散諸雜花,廣大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時講讀此經。[71]
由于這種原因,崇信佛法的皇帝,大都是在宮內建立道場,恭請有德高僧諷誦《仁王護國般若經》,爲國家人民祈福消災。
(叁)誦持此經利益
經中還對受持經文能護國滅災的原因做了解說,經中說:
大王,我見諸國一切人王,皆由過去侍五百佛,恭敬供養得爲帝王。一切聖人得道果者,來生其國,作大利益。若王福盡、無道之時,聖人舍去,災難競起。[72]
這是說仁王有道有德時,才能行持讀誦般若以護國,這是根本。而當國王無福無道時,聖人離開,災難就就起來了。經中還具體說:
佛言大王:由贍部洲,大小國邑,一切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國王、大臣不行正法,由此諸惡,有是難興。[73]
這是說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國王大臣不行正法,則有災難。而且經中還說到災難起時,鬼神亂,而以般若之威力則能平息這些擾亂,使災難不起。經中說:
若國欲亂,鬼神先亂,鬼神亂故,即萬人亂,當有賊起,百姓喪亡。國王、大子、王子、百官互相是非,天地變怪,日月衆星,失時失度,大火大水及大風等,是諸難起,皆應受持、講說此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有其不可思議功德,能爲衆生帶來極大福利,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所以能擋災難,經中說:
般若波羅蜜多所有功德,猶如虛空,不可測量。若有受持讀誦之者,所獲功德,能護仁王及諸衆生,猶如垣牆,亦如城壁。[74]
又說:
若有人,于恒沙叁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緣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于此經中,乃至起于一念淨信,何況有能受持讀誦,解一句者。所以者何,文字性離,無文字相,非法非非法,般若空故。”[75]
這段文字還說到文字性離,與實相等,所以誦此經有大利益,這也即是般若功德不可思
議的原因。因此經中稱贊般若,說“般若波羅蜜多,能出生一切諸佛法,一切菩薩解脫法,
一切國王無上法,一切有情出離法,如摩尼寶體具衆德。”[76] (四)五方菩薩護國經中說到國王護持叁寶,就有五方菩薩護國,經中說:大王若未來世有諸國王,建立正法護叁寶者,我令五方菩薩摩诃薩衆往護其國:東
方金剛手菩薩摩诃薩,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南方金剛寶菩
薩摩诃薩,手持金剛摩尼放日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诃薩,
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诃薩,手持金剛
鈴放琉璃色光,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手持金剛輪
放五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是五菩薩摩诃薩。各與如是無量大衆。于汝國中作
大利益。當立形像而供養之。[77] 五方菩薩在羅什譯本中是手持千寶相輪的金剛吼菩薩,手持金輪燈的龍王吼菩薩,手持金剛杵的無畏十力菩薩,手持千寶羅網的雷電吼菩薩以及手持五千劍輪的無量力吼菩薩。從他們手持的法器相似來看,這兩個譯本中的菩薩是相似的。
(五)金剛手菩薩說咒語以護持國土
經中說:
爾時金剛手菩薩摩诃薩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本願承佛神力,十方世界一切國土,若有此經受持讀誦解說之處,我當各與如是眷屬,于一念頃即至其所,守護正法,建立正法,令其國界無諸災難,刀兵疾疫一切皆除。世尊,我有陀羅尼能加持擁護,是一切佛本所修行速疾之門,若人得聞一經于耳,所有罪障悉皆消滅,況複誦習而令通利。以法威力,當令國界永無衆難。即于佛前異口同音說陀羅尼。[78]
這是不空叁藏的譯本,所以又有一段咒語,以此護持受持讀誦此經的地方。唐良贲《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中說,有此“陀羅尼念誦儀軌一卷。”《大藏經》有不空譯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念誦儀軌》一卷(出金剛瑜伽經)、《仁王般若念誦法》一卷、《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念誦儀軌》講到五方金剛菩薩身相威德及建立護國法會的擇地、設壇、入場、觀想、結印等。
五、影響
《仁王般若經》在曆史上有著一定影響,羅什譯出後就有智者大師、吉藏、圓測等高僧大德注疏,唐代重譯後,又得到了帝王的多次支持,元世祖還曾建仁王護國寺[79]。曆史上也有不少大德對此經進行注疏、講說以護國利民。
(一)講說《仁王般若經》
《仁王般若經》義理較深,沒有講說注疏,還是難以得到般若的大利益,因而在中國曆史上曾有多次仁王法會,請高僧大備講說此經。
如南北朝陳武帝永定叁年(559年),敕令于大內設仁王大齋,此後每年舉行兩次法會,講《仁王般若經》。
陳後主至德叁年(585年),曾請智者大師于太極殿主講《仁王般若經》。《佛祖統紀》中記載說:
(至德叁年)四月诏赴太極殿,開大智度論題,及仁王般若經題,還寺就講。時百座居左(諸高座法師也),五等在右(五爵公侯伯子男也),……天子臨筵聽法,百僚莫不盡敬。……複下诏曰,國家舊講仁王,一年兩集,仰屈於太極殿再演此經。[80]
後來陳後主又到寺裏聽智者大師講《仁王般若經》,《佛祖統紀》中記載說:
至德四年,诏迎顗禅師,居光宅寺,帝幸寺,聽講仁王,躬禮叁拜。”[81]
又如唐太宗貞觀叁年(629年)诏令京城僧尼,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講誦《仁王般若經》,爲國祈福。《佛祖統紀》中記載說:
叁年正月,诏京城沙門,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轉仁王經,爲國祈福,官給齋供。[82]
玄奘西行至高昌時,高昌王還講他講《仁王般若經》。《大唐故叁藏玄奘法師行狀》中記載說:
“複到高昌……王欲留法師,不聽西去。……王歡喜,請講仁王經。”[83]
後代也很盛行讀誦修行這一經典,流傳到日本朝鮮也有持誦修學此經來護國佑民的[84]。
(二)後來唐代宗時期
不空叁藏譯出《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又數次設會講誦,或祈雨,或祈攘敵。《佛祖統紀》中記載說:
玄宗,康居入寇安西,诏不空誦仁王呪,感北天王子神兵現,五國奔潰。代宗,吐蕃逼京師,內出仁王經,诏不空置百高座講經,寇平。[85]
在《叁寶感應要略錄》卷下中又有唐代宗修仁王法會求雨的記載,說:
代宗皇帝永泰元年秋,天下無雨枯渴,代宗以八月二十叁日,诏于資坐西明兩寺,請百法師,講新翻仁王般若經,以叁藏法師不空爲都講。至于九月一日,黑雲聳空,甘露雨降,天下得潤雨澤,枯死草木,頓成榮茂,仁王般若威神不可思議。[86]
《宋高僧傳》中記載不空叁藏誦此咒爲唐朝解除兵災的故事,其中說:
天寶中,西番、大石、康叁國帥後圍西涼府,诏空入,帝禦于道場。空秉承香爐,誦仁王密語二七遍, 帝見神兵可五百員在于殿庭,驚問空,空曰:毗沙門天王子領兵救安西,請急設食發遣。四月二十日果奏雲:二月十一日,城東北叁十許裏,雲霧間見神兵長偉,鼓角諠鳴,山地崩震,蕃部驚潰。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絕。城北門樓有光明天王怒視,蕃帥大奔。…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在中國的傳譯(蔡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