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时节改变,寒暑不恒。冬雨雷电,夏霜冰雪。雨土石山,及以砂砾。非时降雹,雨赤黑水。江河泛涨,流石浮山。五者暴风数起,昏蔽日月。发屋拔树,飞沙走石。六者天地亢阳,陂池竭涸。草木枯死,百谷不成。七者四方贼来,侵国内外。兵戈竞起,百姓丧亡。[65]
经中还具体讲到了如何受持此经及受持解说此经的功德利益。
(一)国王当持诵
此经乃为国王而说,经中说:
我以是经付嘱国王,不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以者何?无王威力,不能建立。是故汝等常当受持读诵解说。[66]
国王持诵此经对国家有大利益,经中还举了两个国王,持诵、修学般若经而退敌兵、消灾免难的故事。一是帝释天退顶生王进攻的故事,二是普明王受持般若,并使众王免被斑足王杀害的故事。经中说:
顶生王领四军众,来上天宫欲灭帝释。时彼天主,即依过去诸佛教法,敷百高座,请百法师讲读 般若波罗蜜多经,顶生即退,天众安乐。[67]
昔天罗国王,有一太子名曰斑足,登王位时,有外道师名为善施,与王灌顶。乃令
斑足,取千王头。……北行万里,乃得一王名曰普明。……其王乃依过去诸佛所说
教法,敷百高座,请百法师,一日二时,讲说般若波罗蜜多八千亿偈。……尔时法
师说此偈已,时普明王闻法,悟解证空三昧。……诸王闻已,亦皆悟解,得空三昧,
各各诵持。[68] 由于此经有这样的护国功效,所以佛在经中多次劝国王们多受持此经,经中说: 大王过去复有五千国王,常诵此经现生获报。汝等十六诸大国王,修护国法,应当
如是,受持、读诵、解说此经。若未来世诸国王等,为欲护国护自身者,亦应如是,
受持、读诵、解说此经。[69] 一切国土若欲乱时,有诸灾难贼来破坏,汝等诸王应当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70]
由于经中这样的劝说,后来国王多有修持仁王法会以护国佑民。
(二)国王读诵并请法师讲解
般若经义深奥难懂,不可思议,仅仅读诵利益有限,所以国王还得请法师解说此经般若义理,以佛法利益众生,从而消除灾难,这也是历史上多有法师大德注疏此的原因。经中说:
一切国土若欲乱时,有诸灾难贼来破坏,汝等诸王应当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严饰道场置百佛像,百菩萨像百师子座,请百法师解说此经。于诸座前然种种灯,烧种种香散诸杂花,广大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时讲读此经。[71]
由于这种原因,崇信佛法的皇帝,大都是在宫内建立道场,恭请有德高僧讽诵《仁王护国般若经》,为国家人民祈福消灾。
(三)诵持此经利益
经中还对受持经文能护国灭灾的原因做了解说,经中说:
大王,我见诸国一切人王,皆由过去侍五百佛,恭敬供养得为帝王。一切圣人得道果者,来生其国,作大利益。若王福尽、无道之时,圣人舍去,灾难竞起。[72]
这是说仁王有道有德时,才能行持读诵般若以护国,这是根本。而当国王无福无道时,圣人离开,灾难就就起来了。经中还具体说:
佛言大王:由赡部洲,大小国邑,一切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沙门、婆罗门、国王、大臣不行正法,由此诸恶,有是难兴。[73]
这是说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国王大臣不行正法,则有灾难。而且经中还说到灾难起时,鬼神乱,而以般若之威力则能平息这些扰乱,使灾难不起。经中说:
若国欲乱,鬼神先乱,鬼神乱故,即万人乱,当有贼起,百姓丧亡。国王、大子、王子、百官互相是非,天地变怪,日月众星,失时失度,大火大水及大风等,是诸难起,皆应受持、讲说此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有其不可思议功德,能为众生带来极大福利,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能挡灾难,经中说:
般若波罗蜜多所有功德,犹如虚空,不可测量。若有受持读诵之者,所获功德,能护仁王及诸众生,犹如垣墙,亦如城壁。[74]
又说:
若有人,于恒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缘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所以者何,文字性离,无文字相,非法非非法,般若空故。”[75]
这段文字还说到文字性离,与实相等,所以诵此经有大利益,这也即是般若功德不可思
议的原因。因此经中称赞般若,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出生一切诸佛法,一切菩萨解脱法,
一切国王无上法,一切有情出离法,如摩尼宝体具众德。”[76] (四)五方菩萨护国经中说到国王护持三宝,就有五方菩萨护国,经中说:大王若未来世有诸国王,建立正法护三宝者,我令五方菩萨摩诃萨众往护其国:东
方金刚手菩萨摩诃萨,手持金刚杵放青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南方金刚宝菩
萨摩诃萨,手持金刚摩尼放日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西方金刚利菩萨摩诃萨,
手持金刚剑放金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北方金刚药叉菩萨摩诃萨,手持金刚
铃放琉璃色光,与四俱胝药叉往护其国。中方金刚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手持金刚轮
放五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是五菩萨摩诃萨。各与如是无量大众。于汝国中作
大利益。当立形像而供养之。[77] 五方菩萨在罗什译本中是手持千宝相轮的金刚吼菩萨,手持金轮灯的龙王吼菩萨,手持金刚杵的无畏十力菩萨,手持千宝罗网的雷电吼菩萨以及手持五千剑轮的无量力吼菩萨。从他们手持的法器相似来看,这两个译本中的菩萨是相似的。
(五)金刚手菩萨说咒语以护持国土
经中说: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本愿承佛神力,十方世界一切国土,若有此经受持读诵解说之处,我当各与如是眷属,于一念顷即至其所,守护正法,建立正法,令其国界无诸灾难,刀兵疾疫一切皆除。世尊,我有陀罗尼能加持拥护,是一切佛本所修行速疾之门,若人得闻一经于耳,所有罪障悉皆消灭,况复诵习而令通利。以法威力,当令国界永无众难。即于佛前异口同音说陀罗尼。[78]
这是不空三藏的译本,所以又有一段咒语,以此护持受持读诵此经的地方。唐良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中说,有此“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大藏经》有不空译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出金刚瑜伽经)、《仁王般若念诵法》一卷、《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陀罗尼念诵仪轨》讲到五方金刚菩萨身相威德及建立护国法会的择地、设坛、入场、观想、结印等。
五、影响
《仁王般若经》在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罗什译出后就有智者大师、吉藏、圆测等高僧大德注疏,唐代重译后,又得到了帝王的多次支持,元世祖还曾建仁王护国寺[79]。历史上也有不少大德对此经进行注疏、讲说以护国利民。
(一)讲说《仁王般若经》
《仁王般若经》义理较深,没有讲说注疏,还是难以得到般若的大利益,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仁王法会,请高僧大备讲说此经。
如南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敕令于大内设仁王大斋,此后每年举行两次法会,讲《仁王般若经》。
陈后主至德三年(585年),曾请智者大师于太极殿主讲《仁王般若经》。《佛祖统纪》中记载说:
(至德三年)四月诏赴太極殿,开大智度论题,及仁王般若经题,还寺就讲。時百座居左(諸高座法師也),五等在右(五爵公侯伯子男也),……天子临筵听法,百僚莫不尽敬。……复下诏曰,国家旧讲仁王,一年兩集,仰屈於太極殿再演此经。[80]
后来陈后主又到寺里听智者大师讲《仁王般若经》,《佛祖统纪》中记载说:
至德四年,诏迎顗禅师,居光宅寺,帝幸寺,听讲仁王,躬礼三拜。”[81]
又如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诏令京城僧尼,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讲诵《仁王般若经》,为国祈福。《佛祖统纪》中记载说:
三年正月,诏京城沙门,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转仁王经,为国祈福,官给斋供。[82]
玄奘西行至高昌时,高昌王还讲他讲《仁王般若经》。《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中记载说:
“复到高昌……王欲留法师,不听西去。……王欢喜,请讲仁王经。”[83]
后代也很盛行读诵修行这一经典,流传到日本朝鲜也有持诵修学此经来护国佑民的[84]。
(二)后来唐代宗时期
不空三藏译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数次设会讲诵,或祈雨,或祈攘敌。《佛祖统纪》中记载说:
玄宗,康居入寇安西,诏不空诵仁王呪,感北天王子神兵现,五国奔溃。代宗,吐蕃逼京师,內出仁王经,诏不空置百高座讲经,寇平。[85]
在《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中又有唐代宗修仁王法会求雨的记载,说:
代宗皇帝永泰元年秋,天下无雨枯渴,代宗以八月二十三日,诏于资坐西明两寺,请百法师,讲新翻仁王般若经,以三藏法师不空为都讲。至于九月一日,黑云耸空,甘露雨降,天下得润雨泽,枯死草木,顿成荣茂,仁王般若威神不可思议。[86]
《宋高僧传》中记载不空三藏诵此咒为唐朝解除兵灾的故事,其中说:
天宝中,西番、大石、康三国帅后围西凉府,诏空入,帝御于道场。空秉承香炉,诵仁王密语二七遍, 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于殿庭,惊问空,空曰:毗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东北三十许里,云雾间见神兵长伟,鼓角諠鸣,山地崩震,蕃部惊溃。彼营垒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绝。城北门楼有光明天王怒视,蕃帅大奔。…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在中国的传译(蔡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