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末閩南高僧樵雲真常律師(林觀潮)▪P3

  ..續本文上一頁安縣梅山出家。崇祯八年(1635),在福清黃檗山嗣法于費隱通容,爲臨濟宗叁十二傳,與隱元爲法兄弟。生平住持泉州府南安縣羅山棲隱寺、泉州承天寺,福州府侯官縣芙蓉寺、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禅寺、侯官縣雪峰山崇聖禅寺,漳州府南山寺,福甯州甯德縣支提山萬壽禅寺等道場。亘信法化遍及福建各地,而以弘法閩南爲主,培養了如幻超弘(1605-1678)等十多位閩南籍法嗣。亘信複興漳州南山寺,開出臨濟宗南山寺法派(南山派),引領閩南佛教主流,至于今日。

  亘信曾于南明永曆十年(1656)住持支提山萬壽禅寺。清《支提寺志》卷叁所立亘信傳記,提到亘信從樵雲得戒的事實。

  國朝亘信禅師。師諱行彌,漳州人。〔17〕幼業儒,長就南山剃染,納戒于樵雲律師。法嗣黃檗費和尚。丙申夏從雪峰入支提,衆留結夏。師因檢藏叁閱月。至冬,衆複請結製開戒。適山寇剽掠,師遂往福州固山。即慕師道德,請住慶城寺。己亥示寂。

  從清《支提寺志》的相關記錄可以看出,樵雲的支提山弘法,影響遠近,因而備受僧俗敬仰。崇祯六年(1636),樵雲八十歲時,曹洞宗高僧永覺元賢(1578-1657)作詩祝賀,贊揚樵雲秉持清淨戒律,猶如懷抱美玉般高潔不俗。

  《祝支提樵雲老師八十壽》〔18〕

  支提屹立東海隅,重巒疊嶂擁禅居。

  天冠聖迹邈莫測,仙人遺竈在丘墟。

  中有高僧頭似雪,辟支岩下抱瑾瑜。

  恰如冰壺濯桂魄,亦如火聚現芙蕖。

  行年八十猶矍铄,飲澗眠雲每自如。

  願師住世同寶掌,長爲明炬照昏衢。

  四、 國師傳說益古趣

  ——神化形象樵雲在其故鄉閩南弘法傳戒,深受民衆愛戴,因此他的事迹也爲人們所津津樂道。在民衆頻繁的口耳相傳之中,樵雲的生平事迹,逐漸有了一些頗爲神奇的細節。其中,樵雲應請入宮超度明神宗生母,並獲得龍褲國師封號,這兩個細節尤其引人注目。當然,這些內容是蕅益《樵雲律師塔志銘》、清《支提寺志》卷叁《明樵雲律師》裏所沒有的。

  今日,閩南民衆可能熟悉龍褲國師的稱呼,卻沒有聽說樵雲律師的法號。龍褲國師的形象確立,有個漸進的過程。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樵雲的入宮說法。

  前文提到的清乾隆《龍溪縣志》,在卷十九《仙釋》載:“神宗欲索天下名僧從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雲應。旋賜紫衣歸岐山,依石結室而終焉。”據此可知,在清朝乾隆年間,閩南民衆還只是認爲樵雲在明神宗時入宮,得賜紫衣,但並未提及樵雲入宮所爲何事,更未提及龍褲國師封號。

  龍褲國師封號的說法,可能傳開于乾隆年間以後。近代佛教界巨擘虛雲和尚(1840-1959),出生于清末泉州永春縣,十二歲以前在此度過,出家後又曾經行化閩南。可能從少年時期開始,虛雲和尚即耳聞龍褲國師的傳說。一九五叁年正月十叁日,在上海玉佛寺的禅七開示中,虛雲和尚提及龍褲國師,說道:

  假如你信心堅固,長遠心不退,則不怕你是怎樣的一個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爲是,無處問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著一位行腳僧到那裏挂單,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問他日常作何功課?他說:“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請問修行方法。”僧曰:“參念佛是誰。”如是他就照這位客師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這“誰”字蘊在心裏照顧。後隱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這時是萬曆年間,皇帝的母親皇太後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次早升座說法,登臺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

  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太後解脫矣!” 帝甚疑惑,以爲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後在空中曰:“請皇上禮謝衆僧,我已得超升矣!”帝驚喜再拜而謝,于內庭設齋供養。此時其僧見帝穿著花褲,目不轉瞬,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贈之。僧曰:“謝恩。”帝便封爲龍褲國師……

  諸位,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來,不雜用心,一向道心堅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爛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叁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問,是否能這樣的用功?莫說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來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靜後,看見監香行香,或旁人有點動靜,也要瞅他一眼。這樣的用功,話頭怎樣會熟呢。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現,好好提起話頭參看!〔19〕

  虛雲和尚在開示中提及“漳州一貧苦人”——後來的龍褲國師,旨在策勵參禅徒衆發起堅固信心,不退長遠心,著意強調“參念佛是誰”這個話頭。祖師方便說法,直指人心,自然不必拘泥于世間史實,所以在這裏龍褲國師的本名也未被提及。

  虛雲和尚開示中的龍褲國師,體現的應該是清末時期的形象,還顯得簡單。到了1935年,漳州僧人念西撰成《明漳州叁峰閑雲石室龍褲國師傳》,〔20〕描繪了一位具備完整形象的龍褲國師。當時弘一法師(1880-1942)應請爲之作序。

  念西法師,今之閩南高僧也。專弘淨業,著作甚富。近以所撰《龍褲國師傳》見示,披卷諷讀,歎爲希有。文筆樸拙,不假修飾,彌益古趣。豐德性常律師,擬以付刊流布,而資亡母冥福。孝思肫誠,尤其足貴焉。爲題卷端,以志歡贊。

  歲次乙亥十月惠安淨峰沙門一音。〔21〕

  念西在《龍褲國師傳》中寫道:

  國師號龍褲,法號樵雲。姓郭,漳之東鄉霞州人也。神宗朝得度,抽簪于本郡山頭社橋下庵。幼無讀書,世耕作。出家後,習經遲鈍,忘前落後,無讀誦性,相類特伽之誦帚。其剃度和尚,以其難于教化,惟日課以運水采薪,而供師僧。閱四五年,一句彌陀,猶念不調,故常勞役……

  師念欲修行,既乏師教,又日無暇,正太息間,適運水師來焉……即爲說古德操行,穴處岩居,澗飲木食,以樂吾道,乃至說:“道之一字,理極難明。總之,躬行實踐,道必達焉。師果自真實修道,唯念佛一門,爲橫超之捷徑,較行參禅爲易,且保無魔業娆。苟能以信入門者,須法古人,則將來念佛叁昧,可計日而待證矣。” 師聞之,心遂感悟,擬入叁峰石窟修行……自是棲身淨土,勤念彌陀……師不視不顧,亦不移動,念佛如故。是布一投,十有叁年。塵坌寸厚,眼亦不以物爲礙。此可見其念佛,已念到無心用處,真得功夫矣……

  迨萬曆皇太後崩,托夢于帝,囑請有德高僧爲拔幽苦……帝聞益嘉其梵行,疑必聖果位中人,乃以國師之禮待之。迄明早,上臨壇,見師執幡,召請國母魂,而向靈位說偈曰:“我本不來,是汝故愛。連根拔起,超升天界。”

  說畢,複以幡叁招,稱南無阿彌陀佛者叁。謂上言:“已超拔矣。”……帝愈佩德欽風,即持所著龍褲賜與。更賜龍褲國師號焉。

  以上念西文中的樵雲——龍褲國師,是經過苦修念佛而開悟的。從文中表現的對于念佛法門的強調,可以看出作者本人的彌陀淨土修行傾向。可惜的是,文中只字未提樵雲作爲律師的特點。蕅益《樵雲律師塔志銘》、清《支提寺志》所記錄的能夠檢閱藏經、深得律學要旨、廣爲四衆傳戒的一位傑出律師,在念西文中卻是“幼無讀書……習經遲鈍,忘前落後,無讀誦性……閱四五年,一句彌陀,猶念不調……以不識字故,唯口宣化”的苦行僧人。

  念西寫作《龍褲國師傳》,自言“凡此耳聞者,多從故老相傳,乃爰筆而志之”,〔22〕因而行文風格反映出民衆口頭傳說的特點,通俗樸拙。關于這篇傳記,就其表現方式,弘一法師稱爲“不假修飾,彌益古趣”,然而于史實方面,卻未加點評。

  根據《明史》,神宗生母李太後逝世于萬曆四十二年(1614)。〔23〕考諸明清史料、佛教傳記,不見神宗诏命福建僧人樵雲進京度母的記錄,所以對于《龍褲國師傳》中樵雲入宮的真實性,尚可存疑。然而,分析樵雲入宮的傳說,似可得出以下看法。

  首先,樵雲入宮的傳說,體現了萬曆年間佛教僧人南北參學的情況。

  萬曆四十二年(1614)古心如馨受命于五臺山開建戒壇,帶動律學複興,鼓舞了各地僧人北上求戒。樵雲也在求戒僧人行列之中,加上此前的行腳參方,樵雲“走遍天下”,〔24〕其足迹遍及南北各地,到過都城燕京極有可能。樵雲見多識廣的經曆,使得偏僻南方的故鄉民衆爲之神往,在口頭傳說中不斷添加細節,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樵雲入宮的傳說,反映出萬曆年間福建佛教生機呈現的特征。

  萬曆四十二年(1614)秋,神宗爲紀念亡母李太後,選擇國內六處寺院頒賜藏經。由于福清籍內閣首輔葉向高(1559-1627)的斡旋,福清黃檗山萬福禅寺成爲六寺之一。〔25〕黃檗山的賜藏,于福建佛教爲一大盛事,促進了此後的不斷複興,例如浙江密雲圓悟的臨濟宗天童派南來黃檗山弘法,福清黃檗山複興而結成臨濟宗黃檗派,漳州南山寺複興而開出臨濟宗南山派,黃檗山賜藏也使得福建僧俗在心理上與明王室拉近了距離。樵雲與黃檗山頗有因緣,在福建僧俗間又享有盛名,于是逐漸變化爲民衆在心理上接近明王室的橋梁性形象。

  其叁,樵雲入宮的傳說,折射出閩南民衆所喜好的高僧神異化傾向。

  念西《龍褲國師傳》描述的樵雲神異事迹,可以概括爲:石窟苦修,十叁年間;石卵作芋,神變難測;閩省祥雲,高僧出處;預知有經,京門地下;宮女浴身,男根不現;臨壇說偈,超拔太後;受賜龍褲,谶語兌現;禦園石塔,袖中持去;現大神足,湧空歸鄉;自知時至,念佛生西;真身荼毗,舍利無數。在這裏,曆史上的樵雲律師轉化爲與其本來形象迥然不同的神異國師。

  把高僧形象神異化,進而當作民間神靈崇拜,以期滿足現世利益的追求,是閩南民衆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個特色。比如,唐朝義忠禅師(781-872)開辟漳州九層岩禅院(…

《明末閩南高僧樵雲真常律師(林觀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舍戒論(智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