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林观潮)▪P2

  ..续本文上一页建佛教接受江浙佛教复兴趋势的影响,也逐渐呈现活力。而戒律的复苏,是福建佛教复兴的基础。

  崇祯十一年到十五年间(1638-1642),蕅益智旭行化闽南时,目睹僧人的不如法,感慨写道:“法林凋谢不能春,黄叶秋风嗌愈臻。圆顶方袍虽遍界,忘身为法果谁人。”〔8〕另一方面,蕅益也看到了闽南佛教复兴的希望,对于北上求法的闽南籍僧人深加赞叹。比如,出身泉州晋江县的诵帚宏思北上求戒,并邀请蕅益南下弘法。蕅益在所作《诵帚师往生传》中,〔9〕写道:

  师讳宏思,一字如是,晋江溜澳人,族姓陈。髫年入郡之开元寺,礼湛然精舍肖满全公为师。剃发后,喜诗文,不理钱谷,气节昂然,缁素咸敬惮之。年二十七,忽发出世心,盟月台心默师,及惺谷何居士,为生死交。朝夕参究大事,忘形破格,风雨寒暑弗替也。时温陵佛法久荒,闻熏乏种,师独与惺谷,鼓舞数人,谒博山无异禅师,受具戒。三创八关社,接引居士。从此温陵缁素,始知有如来正戒。

  根据蕅益所言,可知诵帚北上受具足戒,为僧人表率,回到泉州后,为居士授八关斋戒,为闽南佛教复兴开风气之先。因此可以理解,出于对闽南佛教的了解,以及对戒律复苏的重视,在《樵云律师塔志铭》中,蕅益表达了对樵云的深深尊敬。

  作为一名律师,樵云真常的德行风范,也令当时的另一位高僧隐元隆琦敬仰不已。

  隐元出身明福建省福清县林氏,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出家于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崇祯七年(1634)一月在黄檗山嗣法于费隐通容(1593-1661),为临济宗第三十二代传人。隐元住持福清黄檗山十七年多,复兴黄檗山为东南一大禅宗丛林,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永历八年(1654)六月,隐元东渡长崎,弘法日本。1661年,隐元开辟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日本禅宗新派黄檗宗因而成立。作为黄檗宗开祖,隐元受日本皇室赐号大光普照国师。其著述丰富,流传至今。〔10〕

  崇祯十二年(1640)樵云圆寂时,隐元正住持福清黄檗山,曾经按照禅宗仪轨,上堂说法,表示追荐。当时情形,见于以下隐元语录。

  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一日,公过碧芝岩,道经黄檗。观公德泽,润如春膏,诚不虚平昔所慕也。别后余行脚遍参,经历二十余年。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近闻归寂石室,令人嗟叹不已。遂寄瓣香以表昔年之好。其徒净尘令台则上人,不远五百里而来,乞求法语为助荐。

  愧余学浅心粗,宁敢放言污渎先辈面门耶。因见上人虔虔恳恳,似不得免。聊叙数言以塞来命。夫荐师之道,不须别求。别求终不得力。直须向自己脚跟下一刀两断,百了千当,不独上人师祖已荐,乃至尽恒沙际一切师僧父母,有情无情,俱已荐矣。何故?悟则事同一家,不悟则万别千差。上人果不外余言,异日到得与幺时,始信吾不汝欺也。〔11〕

  隐元所言“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可以理解为,隐元出家后曾经考虑从樵云律师受具足戒。由此可见,在隐元出家时,即万历四十八年(1620),樵云在福建僧人中已经享有盛誉。

  隐元又提到“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这跟蕅益在《樵云律师塔志铭》提到的“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同样表达拥护樵云的意思。

  樵云因为没有嗣法于禅宗,不具备禅僧资格,因此受到非议,被认为不能为人师范,传授门徒。这样的批评可能来自当时流行的禅宗方面。然而,隐元与蕅益都肯定了樵云作为律师的弘法功绩,表达了心中的敬仰。而蕅益更是说道:“尸罗再揭,乐邦横截。不似诸方,证龟作鳖”,赞誉樵云的弘扬戒律、归心净土,批评那些胡乱授受的诸方禅徒。

  另外,隐元提到的“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指的是崇祯三年(1630)隐元离开福清黄檗山南下行脚时,途经漳州府芝山开元寺拜访樵云一事。当时隐元三十八岁,为一平凡行脚僧人,得到樵云的接待鼓励,心中感激,因此作诗表达敬仰之情。

  白云缥缈水潺潺,樵古风高得自闲。

  借问老来端的意,又提玉斧斫芝山。〔12〕

  后来,隐元住持福清黄檗山,成长为一代高僧,又东渡日本弘法,创立黄檗宗。隐元平生也致力传播戒律,在中日两国开坛传戒十六次,培养戒子无数,于重振日本佛教戒律,尤其功不可没。〔13〕隐元的这种重视戒律的作风,应该受到了樵云的影响。

  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隐元在福清黄檗山传戒。当时受戒弟子大眉性善的戒牒流传至今。〔14〕从戒牒内容,可以了解到明朝佛教的传戒情形,如三坛渐进、三师七证的程序,也可以了解到受戒对于僧人的重要意义。以下引用大眉性善戒牒的文字内容。

  谨遵《大明会典》一玖。洪武三年十月十三日礼部尚书张吕本等奉圣旨。天下各寺院僧人们知道:如有僧人行童,愿要游方学道,习学经律,听教参禅的,听他出外参学。或在寺院,或在山林,共相讲明经义,传诵戒律,所遇官司毋得禁他。钦此钦遵。外,又遵《梵网经》云: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一切人非人等,但受法师语,尽受得戒。故知千佛流传,惟此一法,况戒为入道之基,戒为六度之首,十方三世诸佛成道之根本,诸大菩萨修行之径路,教中之正体者也。

  兹据: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二十岁,法名性善,发菩提心,恭就黄檗山万福寺戒坛,初坛于十二月初一日受沙弥戒;二坛于本月初六日受比丘戒;三坛于本月初八日受菩萨戒。以此流通戒法功德,伏愿今上皇帝圣躬万岁,天下太平,民丰物阜,佛道同皇恩浩荡,金轮与戒藏昌隆。填给牒文,听许游学参禅,勿令放逸,污至牒者。

  敕赐万福禅寺临济正宗第三十二世授戒和尚隆琦,羯磨阿阇黎隆瑞,教授阿阇黎隆宓,尊证阿阇黎隆瑗、性昺、性杲、海宁、明舟、明远,引请阇黎性昙、无穷。

  右牒给付菩萨戒弟子性善收执。

  崇祯丁丑年十二月日给。〔15〕

  如以上戒牒所示,根据明朝法律,僧人在受戒后才可以游方参学,受到官府保护。联系樵云作为“授戒和尚”,生平传授戒子过千人的事迹,可知他的传戒培养了许多具备比丘资格的僧人,从而促进福建僧人能够外出参学,给福建佛教带来活力,厥功甚伟。

  三、辟支岩下抱瑾瑜——支提住山

  支提山位于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城西,被认为是《华严经》中天冠菩萨的道场,闻名遐迩。山内有支提寺,开创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原名支提山华严禅寺。明万历元年(1578),因敕赐改名支提山万寿禅寺。

  万历二十七年(1599),樵云携带弟子如信前往支提山,开辟辟支岩道场,在此住静十余年。万历四十年(1612),樵云又在辟支岩扩建殿宇。在故乡漳州的闲云石室之外,辟支岩是樵云用心兴建的又一道场。清《支提寺志》卷三以《明樵云律师》为题立传,记录樵云事迹。

  明樵云律师。师讳真常。漳州张氏子。幼而托白,受具后律身清苦,过中不食。思诸佛以戒为师,行持不怠。初,日新灿公奉敕为护藏法师,住芝山开元寺,法席最盛。师往谒,道契为友,因订终南游。

  万历二十七年上支提,结茅王家地住静。沿见危岩削壁,询土人,曰:辟支岩也。师止下,遂依崖缚屋以居。岩最幽深,相连十余里,多虎狼怪异。师与其徒如信处之志坚,啖荠茹蕨,不求世营,凡十余年所。

  后回漳,于石室岩万松岭施茶三载。时白昼有猛兽当路,行人震恐,师为驯扰说戒,弭伏而去。德播远近。时郡绅都宪王公志道,给谏颜公继祖,魏公呈润及诸当道善信请住开元。四方云衲争依之。师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

  万历壬子回辟支,扩充殿宇,顿成奇观。由是缁素不惮寒暑而往参焉。四十二年,灿公亦构南峰精舍,师踵前盟,适灿公脚疾作,不果。师因题其楣曰:巍然南山。盖了夙愿也。

  崇祯间两过大寺,检阅皇藏。既而复往泉之开元,与相国张公瑞图、大宗伯林公欲楫,称方外契。及憨山清、永觉贤二大师,咸重师戒,各有赠篇。崇祯己卯示寂于漳之久云庵。弟子负舍利归,塔于辟支。

  《支提寺志》提及樵云“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却没有交代樵云律师资格的养成过程。这与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相比,显得有些疏略。但这则樵云传记,突出的也是樵云作为律师弘律传戒的事迹。

  如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所言,樵云会下“戒子不啻万指”,达千余人。这些戒子应该多数为福建僧人,其中出身闽南的远门净柱(1601-1654)与亘信行弥(1603-1659),在明末佛教中尤为杰出僧才。

  远门净柱出身漳州龙溪县,于支提山出家后,得戒于樵云律师,后来嗣法于曹洞宗石雨明方(1593-1648)。远门编撰《五灯会元续略》,主张禅宗青原系优越于南岳系,于明末禅宗的曹洞与临济两宗之争中产生影响。〔16〕清《支提寺志》卷三有远门传记,记录远门从樵云学律,写道:

  国朝远门禅师。师讳净柱,鼾关其别号也。龙溪陈氏子。虽丱角补博士弟子员,屡试冠诸生,非其好也。年二十五,造山礼性赋山主剃染。纳戒于樵云律师,执侍一载,精练律藏,广搜教秉。复砺志发明大事,遍参海内知识,缘契宝寿,遂嗣焉。

  远门出家时,为明天启五年(1625)。若以当年得戒推断,可知樵云传戒始于天启五年(1625)前后

  。

  亘信行弥出身泉州府同安县蔡氏,十八岁在同…

《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林观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舍戒论(智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