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末清初禅門“異端”——關于臨濟叁峰宗的幾點研究(修明)▪P4

  ..續本文上一頁支,叁峰宗還會繼續發展下去。關于漢月個人的功過問題,並不能憑幾部“辟書”和雍正皇帝的親自打擊來否定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其實在清初,紀蔭于《宗統編年》中就給予漢月客觀評價了,他說:

  佛祖綱目,自神廟而後,茫昧幾希。而臨濟宗旨,已同淪墮。非天童祖一棒,振其頹綱,何以砥滔天之瀾。然不得叁峰祖力提血戰,大聲而呼,玄要主賓掃土盡矣。是知非天童無以起臨濟之廣,非叁峰無以盡臨濟之精微。[36]

  漢月大力提倡臨濟宗,創立叁峰學說對于明末清初禅宗的一度複興是有抹煞不了的功績的。

  漢月著作在專業禅師中是比較豐富的一個,包括其弟子爲其所輯的語錄有︰《叁峰藏和尚語錄》叁十卷、《廣錄》五十卷以及《五宗原》、《濟宗頌語》、《于密滲施食旨概》、《修習瑜珈集要施食壇儀》、《弘戒法儀》、《傳授叁壇弘戒法儀》、《智證傳提語》、《梵網一線》等。其中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嘉興藏》中有《叁峰藏和尚語錄》十六卷,包括《廣錄》和《五宗原》。《卍續藏》則保存了《五宗原》、《濟宗頌語》、《于密滲施食旨概》、《修習瑜珈集要施食壇儀》、《弘戒法儀》及《傳授叁壇弘戒法儀》。至于《智證傳提語》與《梵網一線》只在《語錄》中提到名字,現在已無法觀其全貌了。[37]

  二 叁峰宗派的建立、傳承與沒落

  (一) 叁峰宗的建立

  叁峰漢月及門人(主要是漢月)的學說,在明代禅林中自成一家之言,並被後人以“宗派”之謂稱呼它,是經曆了相當一段時間,逐步形成的。漢月的開悟,漢月創建道場、漢月僧俗弟子隊伍的壯大,弘法地理的延伸,漢月及其門人與反對他們禅學思想者之間的辯論,都是叁峰宗派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礎。因爲漢月徹悟前,就在海虞叁峰山建立了清涼院道場。除了自修外,兼收僧俗門徒,指點學人,在海虞一帶已形成一定影響。悟後,雖四處接管道場、開堂說法,但在叁峰居住的時間最長,其禅法思想的基本形成也是在此。所以當時人們稱其學說,多以叁峰學說或叁峰禅法稱之。特別是漢月與當時的禅宗正統進行公開辯論,尤其是與他的嗣法之師,臨濟宗傳人,當時禅門主要代言人之一,天童密雲圓悟展開激烈爭辯後,雙方弟子或是加入論戰,或是與其它佛門僧俗踮足而觀,議論紛紛。兩方皆屬臨濟宗,爲區別于密雲圓悟所承的臨濟宗,故人們稱漢月一系爲“叁峰宗”。而叁峰宗此一名稱,正式記載則始見于清雍正所著的《禦選語錄》之附錄中,他在書中爲了禁絕漢月法藏法嗣,有一段話這樣說:

  如伊門下僧徒,固守魔說,自謂法乳不謬,正契別傳之旨,實得臨濟之宗,不肯心悅誠服夢覺醉醒者,著來見朕,令其面陳,朕自以佛法與之較量,如果見過于朕,所論尤高,朕即收回原旨,仍立叁峰宗派。[38]

  1、叁峰宗成立的叁個階段

  從《叁峰和尚年譜》、《五宗救》、《天壽聖恩藏禅師行狀》、《宗統編年》等資料的記載看,叁峰宗派的建立有一條很清晰的脈絡,我把它分爲叁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漢月二十九歲到叁十九歲之間。這期間,漢月到處行腳參訪、苦讀經錄、苦練禅功、真修實學,爲他日後的開悟和教導學人奠定了紮實的禅學基礎,是叁峰宗得以建立的重要前提。

  第二階段是漢月悟後至嗣法密雲圓悟之前,在佛教界的聲譽日益提高,于世人心目中開始形成“叁峰”觀念。首先,漢月禅學在這階段得到大師級佛教人物的肯定。前面介紹漢月中,我們知道,年輕時的漢月就名聲雀起。不過,那時候,漢月只是以儒家經學和佛教義理的發揮令人刮目相看。萬曆叁十九年(1611年),原憨山大師弟子包福明等十余人在海虞叁峰“破家爲叁峰成叢席”後,漢月開始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弘法基地。[39]第二年,漢月于百日不語死關中豁然開悟,一時,種種叁昧現前,禅語機鋒盡泄。此後承接學人,臨濟叁玄叁要、高峰竹蓖子話頭、祖師公案機緣……常常提唱不休,《漢月語錄》也隨即在僧俗信衆間流傳開來。隨著《漢月語錄》的流傳,漢月的名聲越來越大,逐漸受到像憨山德清、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等大師級人物的認可和青睐。湛然圓澄驚歎爲古佛再來;憨山大師多次邀請漢月移居廬山;湛然千方百計想納他爲徒;圓悟更是委曲求全,爲了讓漢月成爲其法嗣,幾次付法,雖遭漢月以宗旨未明拒受,圓悟還是耐心等待機緣,照付不誤。其次,門下僧俗弟子雲集問道,護法居士也越來越多。當時,適值明末江南佛教尊宿雲棲、紫柏圓寂,漢月的崛起正使得聞名而來的出家衆和居士不斷地轉移其注意力,雲棲、紫柏的弟子、護法們紛紛慕名而來。如萬曆四十四年,“儒林向往嚴天池、王季和、李長蘅諸公並雲棲弟子”就“往來座下”,轉向護持漢月。[40]萬曆四十六年,原紫柏弟子寒灰老宿聞漢月道望,也率弟子來訪,同行來參的還有紫柏的護法居士袁中郞、蘇雲坡、吳本如、董玄宰等,寒灰老宿年六十七,還“遜居弟子列”,爲了向後輩參學,老人幹脆就住在叁峰。此外,諸如附近的社會名流,太史錢謙益、孝廉張九服、太史文震孟、太史姚希孟、選部周順昌等也經常與漢月問答酬唱。[41]而且,在《叁峰和尚年譜》天啓四年條說道:

  夏,舉古德誵訛公案,拈頌示參徒。座下如聽石、梵伊致、一嘿成、問石乘、在可證、頂目徹、澹予垣、淵克滋、剖石壁、碩機聖、圓印海、無壞法、擴南宏、鏡融聞叁十余輩,皆法門龍象。[42]

  漢月的十四位嗣法俊傑中,這個時期已經有了八位。引文中的梵伊致、一嘿成、問石乘、在可證、頂目徹、澹予垣、、剖石壁、碩機聖即是漢月的得法高徒。由此可見,漢月嗣法圓悟之前,在江南佛教社會的地位,可以說是直承明末幾位尊宿之後,“叁峰”之聲望已崛起一方了。

  第叁個階段是漢月正式嗣法圓悟後的幾年,這是叁峰一派自成一家之言被社會承認的階段。叁峰宗派正式形成,爲更多的世人廣泛認可,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們知道,漢月與圓悟未爲師徒之前,已都是弘化一方,頗具勢力的江南禅僧。兩人成爲師徒後,也就意味著,當時江南禅宗最有勢力的天童與叁峰兩家結爲同盟,雙方都有如虎添翼之感。這一點,《五宗救》中說,漢月谒圓悟後,“天童之道亦自此愈尊”,一點也不爲過。[43]相應地,嗣法後的漢月,具備開堂說法資格,“自此大唱玄風,縱其機辯,以煆四方學者”,名聲鶴起。[44]而且,作爲禅師,是否具有正宗的傳承是相當重要的。晚明的佛教叢林,盡管在法嗣態度上已有人開始持淡泊觀念,但重視法嗣,重視門戶,重視師師相承、心心相印的思想,依然是主流。因此像明末四大高僧中的蓮池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就被列爲法嗣末詳的禅者,至于說蕅益智旭,諸燈錄中連他的名字都看不到,根本不把他當禅者看。[45]沒有傳承,在禅門中的活動就有許多限製,漢月正式嗣法臨濟門庭後,成爲正宗的禅師也就名正言順了,其身價自然由此猛增,影響的波及面也就更大。因此,很快地,除原主持的叁峰清涼、北禅大慈外,又以臨濟宗傳法宗師的身分,陸續主持臨平安隱、鄧尉聖恩、龍山錦樹、南屏淨慈、水西真如、窠陵聖壽等道場,大大擴大了在江浙一帶的影響。同時,漢月嗣法後第二年就開始付法門人。天啓七年,正式付法梵伊和尚;崇祯二年,付法一默、問石、在可、頂目;八年,于天壽聖恩禅寺付法給澹予、剖石、于盤、繼起、慧刃、潭吉、具德等,共付法弟子十二人。[46]其中不乏支撐一方,極爲優秀者,如頂目和尚:“居恒穆穆,不輕置可否,至辨異揀魔,驅耕奪食,單提陷虎一機,同時與天童、叁峰稱鼎崎,所至人天擁戴,勇退急流。”[47]聲望居然能與師叁峰漢月,祖天童圓悟鼎足相論。又如具德和尚“英靈禅衲,從之如雲,省悟者衆”,後住杭州靈隱寺,其道大振于江淮之間,隨衆七千。[48]又如繼起和尚法韻極高,法言能發古人之秘奧,海內英衲名流,皆雲集座下,長住蘇州靈岩山,其道盛行于湘漢。[49]據《宗統編年》中說:當時海內稱鄧尉剖石弘壁及其弟子靈隱具德弘禮、靈岩繼起弘儲爲“佛、法、僧”叁寶。[50]除了上述以外,漢月門下其它弟子亦多以悟境聞名諸大叢林,皆爲法門龍象。當時漢月之師密雲圓悟便曾贊歎“漢月得人之盛,過于老僧”。可見,天童與叁峰兩家結爲同盟後,“天童之道亦自此愈尊”,漢月的佛教事業由此開始進入全盛階段,也是事實。特別是像上面講到漢月弟子頂目弘徹、具德弘禮、繼起弘儲聲望直追師父漢月、師祖圓悟,其勢力與漢月本山同仇敵忾、遙相呼應,一時,叁峰一系如日中天,遂成一股極強大的勢力,幾乎要壟斷整個江南禅宗。

  2、叁峰宗地位在“異議”中鞏固

  叁峰一系自成一家之言,並被世人譽以“宗派”之稱,只憑門下弟子衆多、護法居士雲集、寺院道場遍布是不夠的。大凡宗派的形成,都“需要寺院經濟的高度發達,前後一貫的學說體系,擁有相對穩定、人數衆多的社會信仰層,以及保證師徒延續的法嗣製度”等等。[51]其中“學說體系”非常重要,是宗派得以成立的靈魂基礎。所以,盡管叁峰宗派只是禅門臨濟宗內部的一個小宗派而已,但“叁峰學說”(“叁峰學說”主要指漢月的學說思想)在當時確實有與衆不同的地方,叁峰禅法確實擁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將在“叁峰宗的禅法特質——革新乎?複古乎?”一節中詳細討論)。如漢月著《五宗原》,認爲禅家五宗源于威音王所作相,而臨濟爲首出,不僅要振興臨濟宗,還要使其它四宗並興,而不能像當時的一些禅門代表人物只以某宗某派爲唯一法門。[52]又如漢月重視看話禅,他把話頭與格物聯系起來,推廣到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事一物”,這就打破了禅的某些書卷氣,在宗杲看話禅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爲看話禅增添了…

《明末清初禅門“異端”——關于臨濟叁峰宗的幾點研究(修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