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末清初禅门“异端”——关于临济三峰宗的几点研究(修明)▪P4

  ..续本文上一页支,三峰宗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关于汉月个人的功过问题,并不能凭几部“辟书”和雍正皇帝的亲自打击来否定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其实在清初,纪荫于《宗统编年》中就给予汉月客观评价了,他说:

  佛祖纲目,自神庙而后,茫昧几希。而临济宗旨,已同沦堕。非天童祖一棒,振其颓纲,何以砥滔天之澜。然不得三峰祖力提血战,大声而呼,玄要主宾扫土尽矣。是知非天童无以起临济之广,非三峰无以尽临济之精微。[36]

  汉月大力提倡临济宗,创立三峰学说对于明末清初禅宗的一度复兴是有抹煞不了的功绩的。

  汉月著作在专业禅师中是比较丰富的一个,包括其弟子为其所辑的语录有︰《三峰藏和尚语录》三十卷、《广录》五十卷以及《五宗原》、《济宗颂语》、《于密渗施食旨概》、《修习瑜珈集要施食坛仪》、《弘戒法仪》、《传授三坛弘戒法仪》、《智证传提语》、《梵网一线》等。其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嘉兴藏》中有《三峰藏和尚语录》十六卷,包括《广录》和《五宗原》。《卍续藏》则保存了《五宗原》、《济宗颂语》、《于密渗施食旨概》、《修习瑜珈集要施食坛仪》、《弘戒法仪》及《传授三坛弘戒法仪》。至于《智证传提语》与《梵网一线》只在《语录》中提到名字,现在已无法观其全貌了。[37]

  二 三峰宗派的建立、传承与没落

  (一) 三峰宗的建立

  三峰汉月及门人(主要是汉月)的学说,在明代禅林中自成一家之言,并被后人以“宗派”之谓称呼它,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汉月的开悟,汉月创建道场、汉月僧俗弟子队伍的壮大,弘法地理的延伸,汉月及其门人与反对他们禅学思想者之间的辩论,都是三峰宗派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因为汉月彻悟前,就在海虞三峰山建立了清凉院道场。除了自修外,兼收僧俗门徒,指点学人,在海虞一带已形成一定影响。悟后,虽四处接管道场、开堂说法,但在三峰居住的时间最长,其禅法思想的基本形成也是在此。所以当时人们称其学说,多以三峰学说或三峰禅法称之。特别是汉月与当时的禅宗正统进行公开辩论,尤其是与他的嗣法之师,临济宗传人,当时禅门主要代言人之一,天童密云圆悟展开激烈争辩后,双方弟子或是加入论战,或是与其它佛门僧俗踮足而观,议论纷纷。两方皆属临济宗,为区别于密云圆悟所承的临济宗,故人们称汉月一系为“三峰宗”。而三峰宗此一名称,正式记载则始见于清雍正所著的《御选语录》之附录中,他在书中为了禁绝汉月法藏法嗣,有一段话这样说:

  如伊门下僧徒,固守魔说,自谓法乳不谬,正契别传之旨,实得临济之宗,不肯心悦诚服梦觉醉醒者,着来见朕,令其面陈,朕自以佛法与之较量,如果见过于朕,所论尤高,朕即收回原旨,仍立三峰宗派。[38]

  1、三峰宗成立的三个阶段

  从《三峰和尚年谱》、《五宗救》、《天寿圣恩藏禅师行状》、《宗统编年》等资料的记载看,三峰宗派的建立有一条很清晰的脉络,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汉月二十九岁到三十九岁之间。这期间,汉月到处行脚参访、苦读经录、苦练禅功、真修实学,为他日后的开悟和教导学人奠定了扎实的禅学基础,是三峰宗得以建立的重要前提。

  第二阶段是汉月悟后至嗣法密云圆悟之前,在佛教界的声誉日益提高,于世人心目中开始形成“三峰”观念。首先,汉月禅学在这阶段得到大师级佛教人物的肯定。前面介绍汉月中,我们知道,年轻时的汉月就名声雀起。不过,那时候,汉月只是以儒家经学和佛教义理的发挥令人刮目相看。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原憨山大师弟子包福明等十余人在海虞三峰“破家为三峰成丛席”后,汉月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弘法基地。[39]第二年,汉月于百日不语死关中豁然开悟,一时,种种三昧现前,禅语机锋尽泄。此后承接学人,临济三玄三要、高峰竹蓖子话头、祖师公案机缘……常常提唱不休,《汉月语录》也随即在僧俗信众间流传开来。随着《汉月语录》的流传,汉月的名声越来越大,逐渐受到像憨山德清、湛然圆澄、密云圆悟等大师级人物的认可和青睐。湛然圆澄惊叹为古佛再来;憨山大师多次邀请汉月移居庐山;湛然千方百计想纳他为徒;圆悟更是委曲求全,为了让汉月成为其法嗣,几次付法,虽遭汉月以宗旨未明拒受,圆悟还是耐心等待机缘,照付不误。其次,门下僧俗弟子云集问道,护法居士也越来越多。当时,适值明末江南佛教尊宿云栖、紫柏圆寂,汉月的崛起正使得闻名而来的出家众和居士不断地转移其注意力,云栖、紫柏的弟子、护法们纷纷慕名而来。如万历四十四年,“儒林向往严天池、王季和、李长蘅诸公并云栖弟子”就“往来座下”,转向护持汉月。[40]万历四十六年,原紫柏弟子寒灰老宿闻汉月道望,也率弟子来访,同行来参的还有紫柏的护法居士袁中郞、苏云坡、吴本如、董玄宰等,寒灰老宿年六十七,还“逊居弟子列”,为了向后辈参学,老人干脆就住在三峰。此外,诸如附近的社会名流,太史钱谦益、孝廉张九服、太史文震孟、太史姚希孟、选部周顺昌等也经常与汉月问答酬唱。[41]而且,在《三峰和尚年谱》天启四年条说道:

  夏,举古德誵讹公案,拈颂示参徒。座下如听石、梵伊致、一嘿成、问石乘、在可证、顶目彻、澹予垣、渊克滋、剖石壁、硕机圣、圆印海、无坏法、扩南宏、镜融闻三十余辈,皆法门龙象。[42]

  汉月的十四位嗣法俊杰中,这个时期已经有了八位。引文中的梵伊致、一嘿成、问石乘、在可证、顶目彻、澹予垣、、剖石壁、硕机圣即是汉月的得法高徒。由此可见,汉月嗣法圆悟之前,在江南佛教社会的地位,可以说是直承明末几位尊宿之后,“三峰”之声望已崛起一方了。

  第三个阶段是汉月正式嗣法圆悟后的几年,这是三峰一派自成一家之言被社会承认的阶段。三峰宗派正式形成,为更多的世人广泛认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们知道,汉月与圆悟未为师徒之前,已都是弘化一方,颇具势力的江南禅僧。两人成为师徒后,也就意味着,当时江南禅宗最有势力的天童与三峰两家结为同盟,双方都有如虎添翼之感。这一点,《五宗救》中说,汉月谒圆悟后,“天童之道亦自此愈尊”,一点也不为过。[43]相应地,嗣法后的汉月,具备开堂说法资格,“自此大唱玄风,纵其机辩,以煆四方学者”,名声鹤起。[44]而且,作为禅师,是否具有正宗的传承是相当重要的。晚明的佛教丛林,尽管在法嗣态度上已有人开始持淡泊观念,但重视法嗣,重视门户,重视师师相承、心心相印的思想,依然是主流。因此像明末四大高僧中的莲池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就被列为法嗣末详的禅者,至于说蕅益智旭,诸灯录中连他的名字都看不到,根本不把他当禅者看。[45]没有传承,在禅门中的活动就有许多限制,汉月正式嗣法临济门庭后,成为正宗的禅师也就名正言顺了,其身价自然由此猛增,影响的波及面也就更大。因此,很快地,除原主持的三峰清凉、北禅大慈外,又以临济宗传法宗师的身分,陆续主持临平安隐、邓尉圣恩、龙山锦树、南屏净慈、水西真如、窠陵圣寿等道场,大大扩大了在江浙一带的影响。同时,汉月嗣法后第二年就开始付法门人。天启七年,正式付法梵伊和尚;崇祯二年,付法一默、问石、在可、顶目;八年,于天寿圣恩禅寺付法给澹予、剖石、于盘、继起、慧刃、潭吉、具德等,共付法弟子十二人。[46]其中不乏支撑一方,极为优秀者,如顶目和尚:“居恒穆穆,不轻置可否,至辨异拣魔,驱耕夺食,单提陷虎一机,同时与天童、三峰称鼎崎,所至人天拥戴,勇退急流。”[47]声望居然能与师三峰汉月,祖天童圆悟鼎足相论。又如具德和尚“英灵禅衲,从之如云,省悟者众”,后住杭州灵隐寺,其道大振于江淮之间,随众七千。[48]又如继起和尚法韵极高,法言能发古人之秘奥,海内英衲名流,皆云集座下,长住苏州灵岩山,其道盛行于湘汉。[49]据《宗统编年》中说:当时海内称邓尉剖石弘壁及其弟子灵隐具德弘礼、灵岩继起弘储为“佛、法、僧”三宝。[50]除了上述以外,汉月门下其它弟子亦多以悟境闻名诸大丛林,皆为法门龙象。当时汉月之师密云圆悟便曾赞叹“汉月得人之盛,过于老僧”。可见,天童与三峰两家结为同盟后,“天童之道亦自此愈尊”,汉月的佛教事业由此开始进入全盛阶段,也是事实。特别是像上面讲到汉月弟子顶目弘彻、具德弘礼、继起弘储声望直追师父汉月、师祖圆悟,其势力与汉月本山同仇敌忾、遥相呼应,一时,三峰一系如日中天,遂成一股极强大的势力,几乎要垄断整个江南禅宗。

  2、三峰宗地位在“异议”中巩固

  三峰一系自成一家之言,并被世人誉以“宗派”之称,只凭门下弟子众多、护法居士云集、寺院道场遍布是不够的。大凡宗派的形成,都“需要寺院经济的高度发达,前后一贯的学说体系,拥有相对稳定、人数众多的社会信仰层,以及保证师徒延续的法嗣制度”等等。[51]其中“学说体系”非常重要,是宗派得以成立的灵魂基础。所以,尽管三峰宗派只是禅门临济宗内部的一个小宗派而已,但“三峰学说”(“三峰学说”主要指汉月的学说思想)在当时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三峰禅法确实拥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将在“三峰宗的禅法特质——革新乎?复古乎?”一节中详细讨论)。如汉月著《五宗原》,认为禅家五宗源于威音王所作相,而临济为首出,不仅要振兴临济宗,还要使其它四宗并兴,而不能像当时的一些禅门代表人物只以某宗某派为唯一法门。[52]又如汉月重视看话禅,他把话头与格物联系起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事一物”,这就打破了禅的某些书卷气,在宗杲看话禅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为看话禅增添了…

《明末清初禅门“异端”——关于临济三峰宗的几点研究(修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