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末清初禅門“異端”——關于臨濟叁峰宗的幾點研究(修明)▪P6

  ..續本文上一頁祥符、國清、天甯、虎丘、靈岩、拈華、福嚴般若、雲門光孝諸寺,均屬曆代名刹,高僧輩出的地方。可見,這個時期江南一帶的名山大寺,幾乎都被叁峰宗人統領,叁峰一宗勢力如日中天,已無可非議。[63]

  明末清初禅宗的複興,主要是以江南爲基地複興起來的。可以說,江南禅宗的發展水平,基本上代表了當時禅宗發展的整體水平。而叁峰宗第二代人物,皆處于明末清初時期,所以他們在江南的禅宗地位,也就意味著在整個佛教界的影響。從《宗統編年》的記述中,也可看出他們在當時教界的巨大影響。如其中說道:

  瑞光(頂目弘)徹和尚開堂金山龍遊寺,衆盈萬指,人皆謂圓悟再來。[64]

  雲門(具德弘)禮和尚,住揚州天甯。禮自石梁毗尼,盂城地蔵兩處結製,英靈禅衲,從之如雲,省悟者衆。住天甯,豁堂嵒爲第一座,巨渤恒、剖玉璞爲西堂,江淮之間,法道大振,衆至七千。[65]

  (退翁弘)儲道韻既高,法言能發古人之秘奧。海內英衲名流,皆雲集座下。[66]

  同書中甚至還說:

  (頂目弘)徹說法凡十一會……同時機與天童叁峰稱鼎峙。[67]

  鄧尉(弘壁)、靈岩(弘儲)、靈隱(弘禮),海內稱佛法叁寶。靈隱門庭甲天下,學衆滿數萬指。不減南宋佛海時,具大方便。有大慧、圓悟不及施之手眼。至沈幾駿發,則又度越于古雲門。真欬唾廻天,揚眉倒日,所謂大旂手者非歟。蓋全力不欺,逢緣不借,故能擔荷如來,稱後勁之竫子也。[68]

  頂目弘徹開堂說法,聽衆達萬數,時人皆呼爲“克勤圓悟”再來;具德弘禮一生六坐道場,至主揚州天甯時,“法道大振,衆至七千”;退翁弘儲更是十主名山大刹,“門庭甲天下,學衆滿數萬指”,“不減南宋佛海時,具大方便”,“有大慧、圓悟不及施之手眼”,“又度越于古雲門”,大有越古超今之氣勢。所以當時人說頂目弘徹與天童圓悟、漢月法藏弘法勢力相鼎恃,晚些時候又譽稱弘壁、弘儲、弘禮爲佛法僧叁寶,給予叁峰宗第二代弟子的評價是如實而極高的。

  除了以上幾位影響巨大,不愧爲叢林領袖、禅門名師外,叁峰宗第二代中的問石弘椉與潭吉弘忍也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問石弘椉七坐道場,化及江蘇、湖北二省,所主焦山、金山、太平興國等寺,皆是曆代名寺,如太平興國寺即是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國家在全國各地挑選一些大寺院共同頒賜的名號,其規模可想而知。[69]潭吉弘忍在叁峰門徒中則以精通世俗學問和叁峰诤子著稱,《五燈全書》說他“少負才略”,出家後仍然“汨沒于章句中十有五載”,[70]晚年所著《五宗救》,極力維護師說。以致密雲圓悟一方面不得不承認,“潭吉聰明伶俐,博極群書,其所作《五宗救》,讀書人愛看”。[71]一方面又氣得半死,著《辟妄救略說》痛斥其非。後來雍正辟叁峰宗派也主要是以漢月的《五宗原》和潭吉的《五宗救》爲批判內容的。

  漢月晚年,由于提倡和刊梓《智證傳提語》,遭到密雲圓悟批駁,雙方以《智證傳提語》中的內容爲主,相互辯論,書信來往好長一段時間,在圓悟方面遂成《七書》。漢月去世後,一般以爲,師徒之法诤應該到此爲止。但在漢月逝世後第二年(1636年)、第叁年(1637年),密雲門人就將主辟《五宗原》的《叁書》與主辟《智證傳提語》的《七書》公布于世,木陳道忞並爲《叁書》序曰:“此駁漢月藏公之書也”,又作《五宗辟》行世,諸方好事者也隨即起哄。[72]弘儲在1642年重刻天童《七書》、《叁書》序中說,他在丙子(1636年)、丁醜(1637年)年間,已見此錄廣布鄉邑。[73]因《叁書》、《七書》確是辟漢月之作,其次,由于圓悟門人加入論戰,將以駁漢月之名的《叁書》、《七書》出版,又爲《叁書》作序,說明是圓悟辟漢月之書,接著又以《五宗辟》直辟漢月《五宗原》,《叁書》、《七書》在世人心目中遂成《叁辟》、《七辟》。而且,很可能刊行中也直接用了《叁辟》、《七辟》之名,但內容應是與《叁書》、《七書》一致的。[74]關于天童一系的相繼問難,漢月門人譚吉、具德、弘儲等則認爲,其師已過世,大家對他還複加論難,實在是不道德的行爲,而且漢月學說乃是振天下祖宗眼目之說,並無什麼過錯。特別是作爲師父的密雲,弟子已去世,更應以此作罷。[75]而《叁書》、《七書》變成《叁辟》、《七辟》刊梓,又有木陳道忞的《五宗辟》行世,木陳道忞當時就在密雲座下,《叁辟》、《七辟》、《五宗辟》梓行,即使不是密雲令行,也應該是默許的的。所以潭吉在《五宗救》中,雖痛斥《叁辟》、《七辟》是僞書,是有人慫恿而刻,並毫不留情地對其中內容進行批判,但其矛頭直接對准的卻是密雲圓悟。慫恿的人是誰?《五宗救》中潭吉因有所顧忌,不好明說,但從其中內容和後來密雲的《辟妄救略說》看,潭吉認定的慫恿者,密雲圓悟和木陳道忞都脫不了關系。因此盡管《五宗救》是把《叁辟》、《七辟》作爲僞書的前提下對裏面的內容進行批判,但實質上《叁辟》、《七辟》就是《叁書》、《七書》,只是被木陳道忞加上“此駁漢月藏公之書”的序文和略爲改名而已。所以《五宗救》其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爲支持其師漢月法藏的《五宗原》,駁斥木陳道忞《五宗辟》和密雲圓悟《叁書》、《七書》所撰的法诤文字。《五宗救》在明末曾引起了比漢月在世時更爲強烈的禅門之诤,對其問世,密雲氣憤至極,第二年(1638年)不顧年老位高,著成《辟妄救略說》,以駁《五宗救》及《五宗原》,在江南佛教界引起了喧然大波,叁峰、天童之诤遂進入高潮,一時,潭吉弘忍繼漢月法藏後成爲大江南北最爲關注的叁峰人物。問題是,一方是身爲徒孫的晚輩,一方則是大師翁,又是當時大名鼎鼎的禅門領袖,潭吉弘忍何以敢毫不客氣地攻擊密雲圓悟? 其實,《五宗救》的撰述是很慎重的,除了潭吉弘忍,具德弘禮、仁庵齊義也曾參入其事,[76]叁峰門徒之間應該是有相互通氣和彼此提供資料的。我們可以想象,十余年來,漢月嗣法密雲的態度,一直被佛教界視爲不尊重師承而遭受譏評。漢月死後,叁峰門人還敢頂著“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的帽子,以法孫身分直接向密雲宣戰,肯定是有相當的考慮的。從現存的叁峰資料看,自《五宗原》之诤後,在明末佛教界一度曾經引起爭議的“師承”問題又重新受到重視,漢月圓寂之後,傳統臨濟宗開始排斥漢月門下的弟子,此時“辟書”的出現就是一個例證。所以,《五宗救》的問世,其一,是叁峰門人爲澄清人們對叁峰一派的誤解和鞏固叁峰宗地位,不得已而作;其二,潭吉等人敢撰此書,是有相當證據和把握的,書中潭吉不惜筆墨鋪陳密雲當年給漢月的書信,就是重要證據之一。其叁,潭吉等人敢撰此書,與叁峰一派在當時佛教界勢力顯赫也有莫大的關系,正是叁峰宗如日中天的氣勢,爲潭吉等的撰述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這一點,與二十幾年後,繼起弘儲爲了維護叁峰一派的地位,敢著《南嶽勒古》和《南嶽單傳記》,自認爲直傳臨濟之精粹,以及請黃梨洲重作漢月《塔銘》而與排斥叁峰宗的人士針鋒相對,力護師門極其相似。[77]叁峰宗第二代人物的著作,力護師說,繼續與天童一系诤辯,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可以反映出叁峰一派在當時佛教界的地位和影響的。

  天童一系與叁峰一系之“法诤”,前期主要是密雲圓悟與漢月法藏、潭吉弘忍師徒之間的爭論,內容偏于宗旨學說。後其主要是漢月(崇祯八年,1635卒)、潭吉(崇祯十一年,1638卒)、圓悟(崇祯十五年,1642卒)相繼去世後,木陳道忞攻擊繼起弘儲,紛爭內容偏于門戶勢力之爭。繼起弘儲(1605~1672),俗姓李,字繼起,號退翁,江南通州(江蘇南通)人。二十五歲,依漢月法藏(1573~1635)出家,後隨法藏前往杭州安隱寺弘法,于其間大悟,事師叁年後,嗣其法。此後,于常州(江蘇省)夫椒祥府寺弘法。後住天臺山國清寺。又曆住蘇州(江蘇省)靈岩山崇報寺、堯封寶雲寺、虎丘山雲岩寺、秀州(浙江省)金粟廣慧寺、衡州(湖南省)南嶽福嚴寺、衡州花藥寺、高峰理山寺、武昌(湖北省)東岩寺、漢陽(湖北省)大別山興國寺等名刹。[78]據《佛光大詞典》,說他:

  通內外百家之學,能詩書,器度恢宏,威儀凜然,見者莫不傾服。滿清入主後,師每寄懷故國,思謀匡複,吳、越間義師屢興,師實左右之。曾被逮捕,自忖必死,後以義士力救得免。每年值國難日,必素服揮淚禮拜,二十八年如一日,人謂以忠孝作佛事者指此。座下龍象數百,得法者七十余人。[79]

  弘儲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示寂,世壽六十八。著述頗多,有《退翁弘儲禅師廣錄》六十卷、《退翁弘儲禅師余錄》叁十卷、《甲辰錄》十卷、《樹泉集》十卷、《報慈錄》十卷、《浮湘錄》五卷、《雪舟集》二卷等,及集《叁峰藏和尚語錄》十六卷。今僅存《南嶽繼起和尚語錄》十卷、《南嶽單傳記》五卷、《南嶽勒古》一卷、《靈岩記略》一卷和《叁峰藏和尚語錄》十六卷。其余皆在雍正廢叁峰宗之際被焚毀。在漢月十四位法嗣中,弘儲與具德齊名,也是叁峰宗第二代的顯赫人物,盡管被木陳攻得一無是處,但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如他過世後,當時著名曹洞宗巨匠天界覺浪道盛爲弘儲作像贊曰:“ 濟下已仆之宗,決不可無天童,又不可無叁峰,更不可無夫份翁,問誰爲靈岩知己,莫不是棲霞老侬”,從中可見其盛名。[80]關于木陳道忞攻擊繼起弘儲之間的紛爭,陳垣的《清初僧诤記》敘述甚詳。主要是“天童塔銘诤”、“密雲彌布扁诤”、“靈岩樹泉集诤”和“牧雲五論诤”等。本文此內容不作詳論。[81]

  總之,在這一時期,從叁峰宗人的分布情況,叁峰…

《明末清初禅門“異端”——關于臨濟叁峰宗的幾點研究(修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