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學佛法的指路明燈——善知識(釋戒華)▪P3

  ..續本文上一頁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爲業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識,增長一切菩提分法。”

  這就是說欲求成佛的人,當勤求善知識,當應恭敬,勿生過失。作爲一個依止弟子,假如以尋求過失的心去觀察善知識,只能見師長的過失,覆障其清淨信心,而于善知識之敬信退失,自己的善法功德亦不能增長,所以應該恭敬承事,尊重供養善知識。如此,才能成就一切功德。

  《華嚴經》卷六十九說:“令知親近善知識,能生諸善根。增長成熟;所謂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修助道具;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起勇猛心;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作難壞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難伏力;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入無邊方;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久遠修行;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辦無邊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行無量道;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速疾力普詣諸刹;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不離本處遍至十方。”又雲:“由親近善知識,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由親近善知識,能速疾出生諸大願海。由親近善知識,能爲一切衆生未來劫受無邊苦。由親近善知識,能被大精進甲,于一微塵中說法,聲遍法界。由親近善知識,能速往詣一切方海。由親近善知識,于念念中行菩薩行,究竟安住一切智地。由親近善知識,能入叁世一切如來自在種力諸莊嚴道。由親近善知識,能常遍入諸法界門。由親近善知識,常緣法界未曾勤出而能遍往十方國土。”

  學佛弟子,所得一切功德勝利,都是善知識所賜予,所以我們應該以虔誠之心,請求親近善知識。如此,修行就能步步上進,近諸佛位。依經教說,成佛,須積叁大阿僧祗劫的福德智慧資糧;然依了義,即在末劫中,一生可成佛。假如不知依止善知識,則于成佛道路尚無從知,況雲成佛?再則,若無善知識,不能真實種成佛正因。故雲敦肱吉首雲:“萬德,師爲根本。”蓋世出世間功德恩,皆由師來。能如法依師。則世出世間一切功德可得。

  《密部相續》雲:“誰何功德與功能,使我一時證叁身。”此即贊依止師之意。如果能如法産近善知識,得諸佛歡喜,爲什麼?因爲諸佛的事業是說法度生,衆生若不親值佛,即不能親聞佛說法,故賴善知識爲佛代表。敬佛之代表,即是敬佛。佛對衆生,如母憶子,能敬師信師,善法增長,亦如子能上進,自然得到母親的歡喜。故無論供師何物,雖未供佛,亦與供佛無異。如《文殊本生經》雲:“彼能教化衆生者,我即住于彼生中,而受衆生所有供。”

  《不可思議秘密經》雲:“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應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聞善法故成善意樂,作純善故,能令自他不起憂惱。由能隨順護自他故,能滿無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所受諸業,于現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于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余。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所以應該依止尊重善知識,這是最勝的功德資糧。由于功德資糧具足了,一切業障盡能消除,身心都能得到清淨。如此,自己的善法功德亦能增長,能隨願成就無上菩提。

  四、不親近善知識的過失

  (一)、遠離善知識的過失

  學佛行者,如果遠離善知識,一定會親近惡知識。親近惡知識,造諸惡業,其果報如何呢?于現世中,遭受種種疾疫非人損惱,在未來世中,當墮地獄,經無量劫,受盡諸苦,不堪設想。

  若不親近善知識,一定會毀謗善知識,招感無量果報。如《金剛手灌頂續》雲:“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金剛手,就是大勢至菩薩,他是密教部主,他問佛陀:假如有人毀謗自己的師長,將來感得怎樣的果報呢?佛告訴大勢至菩薩說:如果說這個問題,天上人間的人都感到害怕,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聽受,一般的人聽了,會嚇壞的。我說無間地獄,就是這些人所生的地方,而且所住的時間不可計數。所以,告誡一切佛弟子,不要毀謗善知識。毀謗善知識,招感的惡果不可思議。如果無法與某善知識實在無法相處下去,只能自己離開。因爲一切都有因緣,自己福薄慧淺,因緣條件不夠,等到自己福德資糧具足時再來親近,這是保護自己的最佳辦法。否則,輕易毀謗善知識,遭至無窮痛苦,這是非常不合算的。

  《五十頌》雲:“毀謗阿阇黎,是大愚應遭,疾疠及諸病,魔疫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羅叉盜賊,非人礙神等,殺墮有情獄。終不應惱亂,諸阿阇黎心,設由愚故爲,地獄定燒煮。所說無間時,極可畏地獄,諸謗師範者,佛說住其中。”善巧成就寂靜論師所造《劄那釋難論》中,亦引經雲:“設唯聞一頌,若不執爲尊,百世生伏中,後生賤族姓。”假如毀謗善知識,就會變成大愚癡人,在現前就會遭受世間所有一工痛苦以及所有的壞事。此報受畢,死後又墮落大地獄中。所以,修學佛法者,應該以真切心請求善知識住世,如普賢十大願王中,第七願就是請佛住世。請佛住世幹什麼?就是爲了教化一切有情衆生,使這能夠早脫離生死苦海,轉迷成悟,轉凡成聖,早成就無上正覺,故必定要尊重善知識。不要說是你所依止的善知識,必須恭敬,就是在哪裏聽到某人說了一個偈子,如果不尊重他,不把他看成是佛的話,將來要墜落狗身,此報受完,轉生貧窮下賤的種性。這是諸佛菩薩悲心切切,金口玉言,因此我們應當時時警惕。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頭又是百年生,那未免太冤枉了。

  《現在諸佛現證叁摩地經》雲:“若彼于師生嫌恨心,或堅惡心,或恚惱心,能得功德無有是處。若不能作大師想者,亦複如是。若于叁乘補特伽羅,說法 ,不起恭敬,及尊長想,或大師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無有是處。由不恭敬,沈沒法故。”這就是說,不但對自己的阿阇黎不能恨,就是對其他說法的比丘們不恭敬,不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師長一樣,你想得到功德是不可能的,已經得到的一切善法,想不退失,也是沒有辦法做到。輕師都不可以,更何況對師生嫌恨心呢?佛說輕師,即是輕佛。爲什麼?因爲師即十方諸佛之代表,師即諸佛總聚體,不過對于行人現凡俗相而已。

  《密集金剛相續部》雲:“雖造五無間重罪,依金剛乘可得悉地。惟輕慢師罪,雖依金剛乘,亦不能滅。”輕師的罪過,比造五無間罪更重。又《密集續部》雲:“誰何輕慢師,而勤修經教,等于修地獄。”《奪吉領波金剛心要》說:“誰于親近教授師,不如法事起輕慢,依其教授晝夜修,等同修習地獄因。”意謂因慢師罪性關系,凡有所作,皆成地獄因。《事師五十頌》雲:“誰若輕慢師,此生病災等,不如意事纏,直至于命終。”可見,遠離善知識,或輕師、慢師的罪過深重,不可忽視。

  (二)、親近惡知識的害處

  前面已說遠離善知識,或不如法依止善知識,以及對善知識生輕慢等,罪過無邊。但如果去親近惡知識,又會招致何等果報呢?能使你所有的功德漸漸損減,一切罪惡漸漸增長,所生起的一切亦不是你所歡喜、欣樂的,同時一切壞處都由此而生起。

  《念住經》雲:“爲貪嗔癡一切根本者,謂罪惡友,此如毒樹。”可以說惡知識是一切罪惡的根本。因爲他自己還在無明當中,卻告知你這個、那個,這就像毒樹一樣,被風一吹,碰到身上就會中毒。惡知識就是如此可怕,故應遠離。再說,對于惡知識,不僅我們凡夫要遠離,就是菩薩也要防備惡知識,就像醉象一樣。象在當時的印度被視爲國寶,平時不會傷人,一旦醉了,非常凶猛。假如是森林中的野象走過來,老虎見了也要躲開。可想而知,野象都如此厲害,如果是醉象來,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可怕極了。但菩薩防備惡友,遠遠超過防備醉象,爲什麼?因爲醉象傷害你,最多只能把你這一生的生命送掉,如果是惡知識,不但會送掉這一生的生命,而且把你的法身慧命也連根鏟除,讓你到叁惡道去受極痛苦。

  《親友集》雲:“無信而悭吝,妄語及離間,知者不應親,勿共惡人住。若自不作惡,近諸作惡者,亦疑爲作惡,惡名亦增長。人近非應親,由彼過成過,如毒箭置囊,亦染無毒者。”惡友沒有淨心正信,一天到晚,無事生非,挑撥離間,什麼壞事都幹,整日裏在煩惱中打滾。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與惡友在一起。因爲跟惡人在一起,雖然沒有作惡,但總被懷疑爲惡人。如此,你的惡名逐漸增長,就像毒箭放在口袋裏,你被毒氣熏習而中毒。故善知識敦巴雲:“下者雖與上伴共住,僅成中等;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這就是說,一個沒有智慧的人,如果能跟一個有智慧的人學習,就能變成中等智人。如果一個大智慧的人,整天跟愚癡無智的人在一起,不久就會和他一樣愚昧不堪。

  所以,諸佛世尊,處處告訴我們,要想增長善根,成就佛道,一定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這是佛陀苦口婆心的指示和悲羽的流露。我償一定要刻骨銘心,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五、學者對善知識應有的態度

  (一)、應恭敬隨順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扼要地說,要恭敬隨順師長的意旨,使師長歡喜,切莫違逆師命,就算是師長有所呵責,也應歡喜受責,不可生嫌恨心、恚惱心等。怎麼能使師長歡喜呢?一、要隨力供養種種財物;二、爲師長服務勞作;叁、照著師長的開導教授而依教奉行,這是最令師長歡喜的一點。《莊嚴經》說:“堅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歡喜。”又《本生論》雲:“報恩供養者,謂依教奉行。”佛法的恭敬,完滿地表現在“尊師重道”的精神。

  所以,作爲修學佛法的人…

《修學佛法的指路明燈——善知識(釋戒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