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革命先驅 佛門棟梁——宗仰上人傳略(朱哲)▪P2

  ..續本文上一頁,挺刃向阙,立即寫出:

  《革命軍》擊節

  海飛立兮山飛拔,西州男兒有英骨,

  筆鐵口血血茫洋,昆侖吐氣氣郁勃。

  祖國淪胥叁百年,九世混迹匈奴族,

  殺吾父兄奪吾國,行行字字滴鮮血。

  悲不勝悲痛定痛,誓殲鞑靼非激烈。

  革命革命真英雄,一書英法真傳譯,

  光芒電閃泰西東,鹹識漢人有豪傑。

  勖哉神州好男兒,種族安危不容發,

  終宵思之眠不成,寒窗劍影一痕血。

  在這些詩文中尤以章炳麟所撰《駁康有爲政見書》、《介紹鄒容革命》,章士钊所作《讀革命軍》等文,最爲激烈,最令清廷惱火。清政府悍然下令查封《蘇報》,清商約大臣呂海寰函告江蘇巡撫恩壽等。胡說什麼:“上海租界有所謂熱心少年者,在張園聚衆議事,名爲拒法拒俄,實則希圖作亂,請即將爲首之人密拿嚴辦。”並指控《蘇報》欺君罔上,大逆不道,鼓吹邪說,嗾衆鬧事”。呂海寰兩次開出逮捕人名單:第一次爲蔡元培、吳敬恒(稚晖)、鈕永建、湯槱等四人。第二次爲蔡元培、陳範、馮鏡如、章炳麟、吳稚晖及宗仰等六人。恩壽當即饬令上海道袁樹勳向各國領事照會拿人,各領事均簽名許可,獨工部局以涉及治外法權,又恐激起公憤,未敢貿然贊同,只是先後六次傳訊了蔡元培、章炳麟、吳稚晖及宗仰等。

  四面楚歌的清廷,豈肯就此罷休,又一再向各領事交涉,始由租界當局派出中西警,往各處搜捕,蔡元培聞風避往青島,吳稚晖遠走英倫,陳範出亡日本。只有章炳麟巋然不動,無所畏懼,執意不走,聽候拿辦。

  鄒容則剛勁不撓,挺身犯難,自動投案。章、鄒就捕,清廷蓄意要將他兩殺害,心狠手毒的端方曾對張之洞說:“此事關系太巨,非立正典型,不能定國事而遏亂萌。”章、鄒鎯铛入獄,義憤所激,宗仰馬上寫出:

  寄 太 炎

  憑君不短英勇氣,斬虜勇肝憶倍加。

  留個鐵頭鑄銅像,羁囚有地勝無家。

  再寄太炎威丹

  大魚飛躍浙江潮,雷峰塔震玉泉號。

  哀吾同胞正酣睡,萬賴微聞鼾聲調。

  獨著峨眉一片月,凜凜相照印月濤。

  神州男兒氣何壯,義爲山嶽死鴻毛。

  自投夷獄經百日,兩顆頭顱爭一刀。

  《駁康書》書後

  余杭章,南海康,章公如麏康如狼。

  狼欲遮道爲虎伥,麏起啖之暴其腸。

  廿周新紀太平洋,墨雨歐潮推亞強。

  軍國民志正激昂,奔雷掣電孰敢當。

  胡牛瞎騎逐臭忙,免引狐牽金滿裝;

  喻猶一盲導群盲,夜半沖暗投深坑。

  投深坑,自作殃,一顛再蹶徒心喪。

  獨立幟已飚霄光,國仇誓雪民權昌。

  昆侖血脈還擊黃,嗚呼噫嘻南海康!

  在這叁首正義凜然的詩裏,宗仰上人激昂慷慨,滿懷熱情地歌頌了章炳麟、鄒容的不畏刃斧,不懼鼎镬,視死如歸的獻身革命精神,同時也盡情揭露和斥責了保皇派康有爲之流的醜惡行徑。上人一面大聲疾呼,一面暗中奔走,多方營救,在社會輿論的壓力和各界正義的聲援下,清廷陰謀才未能得逞。此案結果,章被判處監禁叁年.鄒監禁二年。宗仰上人見此案已成定局,再也無法轉寰,而此時清政府正勾結租界巡捕亦逮捕宗仰,密探跟蹤,風聲緊急,在友人的一再敦促下,上人不得不東渡日本。

  年僅二十歲的鄒容,不堪獄中折磨虐待,一個多月後在獄中病故(一說是被毒害而死)。中國教育會特爲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章炳麟在獄中,超然物外,一心研究釋典,風趣地對鄒容說:“學此可以解叁年之憂。”後來刑滿釋放時,章老先生身體果然很好,有人因此說:可能是得助于佛教的禅定之力。章出獄時,上人特地從日本趕回上海,守候在獄門外迎接,恐複遭暗算,並即出資助章東渡。誠信相孚,患難與共,兩人從此尺素頻傳,成了莫逆之交。1915年,章老先生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袁軟禁在北京龍泉寺。章又馳書上人請購買《頻伽藏》。在致上人的信中,章曾這樣說:“佛學,正素心所向,然北上無可與語,南方又不可速歸,以是爲恨耳!……擬購頻伽精舍藏經一部……諸書比如飲食,而佛典比之日光、月光、明燭。雖山海兼珍,食之少味,……自非日接黃面老子,亦何以洗滌塵襟也。”

  宗仰上人亡命日本橫濱時,正好孫中山先生亦自河內輾轉抵達橫濱,上人慕名往訪,中山先生與他萍水相逢,一見如故,非常推重。特讓出樓下一間房留上人住下,上人得時聆教誨,革命意志從而更加堅定。

  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在在需款,上人多方籌措資助。1 903年,中山先生赴美國檀香LU,上人又慨助銀元二百,以壯行色,並即席賦《餞中山》詩一首:

  握手與君五十日,腦雖印我揚子圖。

  拿華劍氣淩江漢,姬擬河山複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鬥,移來邗水奠新都。

  伫看叱咤風雲起,不殲胡虜非丈夫。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上人對中山先生的敬仰心情和對這次遠行所寄予的莫大期望。

  上人與興中會的成員,此時也經常往來,過從甚密,還資助《江蘇雜志》複刊,爲革命事業,竭盡心力。中山先生到美國後經常與上人函牍往還,互通革命消息,殷殷勖勉在日同志。今摘錄1903年12月中山先生致上人一函:中央上人英鑒:

  橫濱來函,已得拜讀。弟刻在檀島與保皇大戰,四大島中已肅清其二,馀二島想不日可以就功。非將此毒鏟除,斷不能做事。但彼黨狡詐非常,見今日革命風潮大盛,彼在此地則曰“借名保皇,實則革命”,在美洲則竟自稱其保皇會爲革命黨,欺人實甚穎。……弟等同志向來專心致志于興師一事,未暇謀及海外之運動,遂使保皇縱橫如此,亦咎有不能辭也。……

  務望在滬同志,亦遙作聲援。……匆匆草此,即候

  大安

  弟中山謹啓

  翌年,上人與陳範打算組織一個會館,以便接待各方革命同志,惜以經費無著,並以其他種種原因未能成事。此時中山先生正在檀香山緊張活動,一面又要與保皇勢力拼搏,當孫先生得知此訊時,又于六月十日複信宗仰:中央工人大鑒:

  頃接來函,敬悉一切。深惜同志近日困窮如此。不禁浩歎。

  弟近在苦戰之中,以圖掃滅在美國之保黨,已到過五六處,俱稱得手。今擬通遊美地有華人之處,次第掃之,大約叁四個月後當可就功。……故現時正在青黃不接之秋,尚無從爲力以兼顧日東之局面也,大約數月之後有轉機也。……幸致慰在東國同志,暫爲堅守,……

  ……聞陳夢坡已在橫濱立一館地,欲聯絡各處志士,此意甚美,未知現辦成如何

  ……工人在東有暇,亦望與此處致公黨並大同報館通消息,以鼓舞人心,則更可增多熱力也。此致,即候太安不一

  弟孫文謹啓

  1904年,蔡元培、章炳麟、吳稚晖、陶成章、龔寶诠等成立光複會,上人爲會中骨幹。次年,光複會與華興會、興中會組成中國同盟會,上人仍爲同盟會會員。此時,上人得到致公黨和《中西日報》的支持,集資刊印了鄒容的《革命軍》和章炳麟的《駁康有爲論革命書》,並遵中山先生之囑,分寄南洋、美洲各地,促進了海外僑胞對祖國的了解和關心,有力地支持了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

  1908年,清廷懾于人民威力、革命聲勢,黨禁稍懈,上人才與陳範等相繼歸國。1909年,上人接受柳亞子的邀請,加入了南社。是年,上海頻伽精舍羅迦陵居士因大藏經經籍卷秩繁重,檢閱困難,願出重資,仿照日本《弘教藏》本重新編印。上人博究釋典,明達內外,心淡名利,悲象教之不振,憫衆生之沈溺,公理淪亡,人欲泛濫,經常對信衆說:“世運治亂,關系人心;嚴淨人心,端賴佛化。”他一貫主張以佛教思想,爲建立國民道德的基礎。得聞此訊,大加贊歎,謂“自佛典湮晦,宗教淩夷,上焉者勤自修而不謀公益,下焉者墮魔外而無所研究,此所以數千年來佛理不彰,爲世诟病。若得此大藏流通學界,誠衆生之福田。”立刻表示:原力任其事。羅迦陵喜甚,即委托上人任總裁,全權負責,綜理其事。于是,由上人編製預算,計劃工程,選購材料,聘定編校人員,聯系承印廠商,事無巨細,全由上人經辦。在上人的辛勤努力和信衆的熱情贊助下,曆時四年,耗資十多萬,有四百十四冊,八千四百十六卷的這部巨著—一—《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簡稱《頻伽藏》)得以圓滿完成。

  校刊《頻伽藏》,工程浩大,任務繁重,上人爲什麼要備嘗艱辛,甘挑重擔呢

  這在他所撰的《頻伽精舍刊經記》中說得很清楚,摘錄于下:

  “自騰竺寫經,文忏宣譯,法振金輪而後,像駝白馬以還,佛典東來,莫不崇仰,數千年于茲矣。惟大藏原文,悉爲梵笑,晉唐而下,木刻始興,逮及明清,簡策彌富,然視同珍秘,掩請綦難…且繁重不易卒讀,流傳甚希。明季有導師創刊方冊,經數十載,易數個人之手,工成稍利披覽,而攜置不便,美猶憾也。……今日象教淪替,時勢阽危,人心之道德日頹,天演之競爭力薄,窮源朔本,未始非佛義陻 郁,哲學衰微,故致群生惘恫。……頻伽主人,自聞佛法,信願堅宏,手寫《華嚴》,精持日課,閏日本弘教院小字藏經,喜其尋誦利便,而猶以齒長者,苦費目力,于是有仿弘本放大翻雕之意,余聞而贊歎不已。……亟願力任其事,主人颔之。由是計工程材,延訪剞厥。……時己酉冬月也。……校雠繁困,心力交瘁,……綜計斯役,措手曆四年有馀,糜金過十五萬,屢經挫折,年底于成。實由主人之宏願所持,余固無功可言,不過龜勉從事,得無隕越而已。 “......”

  章炳麟老先生在爲這部大藏經所作的序言中盛贊:“……金山宗仰上人,向以禅定蟄居退閑,愍今之沙門喜離文字而談實相,末流猥雜,不自墮于啞羊,則恣意爲矯亂論。聞頻伽舍主久發宏願,欲镌大藏,紹隆一乘,救茲末世,遂傾誠贊歎,力任總裁。……聞將告蒇,其功可謂偉矣。……”。

  清季國運日衰,世亂已極,宗仰上人有心世道治亂,一貫主張以佛教思想爲建立國民道德的基礎,抑且認爲《華嚴》爲經中之王,無…

《革命先驅 佛門棟梁——宗仰上人傳略(朱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