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革命先驱 佛门栋梁——宗仰上人传略(朱哲)▪P2

  ..续本文上一页,挺刃向阙,立即写出:

  《革命军》击节

  海飞立兮山飞拔,西州男儿有英骨,

  笔铁口血血茫洋,昆仑吐气气郁勃。

  祖国沦胥三百年,九世混迹匈奴族,

  杀吾父兄夺吾国,行行字字滴鲜血。

  悲不胜悲痛定痛,誓歼鞑靼非激烈。

  革命革命真英雄,一书英法真传译,

  光芒电闪泰西东,咸识汉人有豪杰。

  勖哉神州好男儿,种族安危不容发,

  终宵思之眠不成,寒窗剑影一痕血。

  在这些诗文中尤以章炳麟所撰《驳康有为政见书》、《介绍邹容革命》,章士钊所作《读革命军》等文,最为激烈,最令清廷恼火。清政府悍然下令查封《苏报》,清商约大臣吕海寰函告江苏巡抚恩寿等。胡说什么:“上海租界有所谓热心少年者,在张园聚众议事,名为拒法拒俄,实则希图作乱,请即将为首之人密拿严办。”并指控《苏报》欺君罔上,大逆不道,鼓吹邪说,嗾众闹事”。吕海寰两次开出逮捕人名单:第一次为蔡元培、吴敬恒(稚晖)、钮永建、汤槱等四人。第二次为蔡元培、陈范、冯镜如、章炳麟、吴稚晖及宗仰等六人。恩寿当即饬令上海道袁树勋向各国领事照会拿人,各领事均签名许可,独工部局以涉及治外法权,又恐激起公愤,未敢贸然赞同,只是先后六次传讯了蔡元培、章炳麟、吴稚晖及宗仰等。

  四面楚歌的清廷,岂肯就此罢休,又一再向各领事交涉,始由租界当局派出中西警,往各处搜捕,蔡元培闻风避往青岛,吴稚晖远走英伦,陈范出亡日本。只有章炳麟岿然不动,无所畏惧,执意不走,听候拿办。

  邹容则刚劲不挠,挺身犯难,自动投案。章、邹就捕,清廷蓄意要将他两杀害,心狠手毒的端方曾对张之洞说:“此事关系太巨,非立正典型,不能定国事而遏乱萌。”章、邹鎯铛入狱,义愤所激,宗仰马上写出:

  寄 太 炎

  凭君不短英勇气,斩虏勇肝忆倍加。

  留个铁头铸铜像,羁囚有地胜无家。

  再寄太炎威丹

  大鱼飞跃浙江潮,雷峰塔震玉泉号。

  哀吾同胞正酣睡,万赖微闻鼾声调。

  独着峨眉一片月,凛凛相照印月涛。

  神州男儿气何壮,义为山岳死鸿毛。

  自投夷狱经百日,两颗头颅争一刀。

  《驳康书》书后

  余杭章,南海康,章公如麏康如狼。

  狼欲遮道为虎伥,麏起啖之暴其肠。

  廿周新纪太平洋,墨雨欧潮推亚强。

  军国民志正激昂,奔雷掣电孰敢当。

  胡牛瞎骑逐臭忙,免引狐牵金满装;

  喻犹一盲导群盲,夜半冲暗投深坑。

  投深坑,自作殃,一颠再蹶徒心丧。

  独立帜已飚霄光,国仇誓雪民权昌。

  昆仑血脉还击黄,呜呼噫嘻南海康!

  在这三首正义凛然的诗里,宗仰上人激昂慷慨,满怀热情地歌颂了章炳麟、邹容的不畏刃斧,不惧鼎镬,视死如归的献身革命精神,同时也尽情揭露和斥责了保皇派康有为之流的丑恶行径。上人一面大声疾呼,一面暗中奔走,多方营救,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各界正义的声援下,清廷阴谋才未能得逞。此案结果,章被判处监禁三年.邹监禁二年。宗仰上人见此案已成定局,再也无法转寰,而此时清政府正勾结租界巡捕亦逮捕宗仰,密探跟踪,风声紧急,在友人的一再敦促下,上人不得不东渡日本。

  年仅二十岁的邹容,不堪狱中折磨虐待,一个多月后在狱中病故(一说是被毒害而死)。中国教育会特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章炳麟在狱中,超然物外,一心研究释典,风趣地对邹容说:“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后来刑满释放时,章老先生身体果然很好,有人因此说:可能是得助于佛教的禅定之力。章出狱时,上人特地从日本赶回上海,守候在狱门外迎接,恐复遭暗算,并即出资助章东渡。诚信相孚,患难与共,两人从此尺素频传,成了莫逆之交。1915年,章老先生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袁软禁在北京龙泉寺。章又驰书上人请购买《频伽藏》。在致上人的信中,章曾这样说:“佛学,正素心所向,然北上无可与语,南方又不可速归,以是为恨耳!……拟购频伽精舍藏经一部……诸书比如饮食,而佛典比之日光、月光、明烛。虽山海兼珍,食之少味,……自非日接黄面老子,亦何以洗涤尘襟也。”

  宗仰上人亡命日本横滨时,正好孙中山先生亦自河内辗转抵达横滨,上人慕名往访,中山先生与他萍水相逢,一见如故,非常推重。特让出楼下一间房留上人住下,上人得时聆教诲,革命意志从而更加坚定。

  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在在需款,上人多方筹措资助。1 903年,中山先生赴美国檀香LU,上人又慨助银元二百,以壮行色,并即席赋《饯中山》诗一首:

  握手与君五十日,脑虽印我扬子图。

  拿华剑气凌江汉,姬拟河山复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斗,移来邗水奠新都。

  伫看叱咤风云起,不歼胡虏非丈夫。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上人对中山先生的敬仰心情和对这次远行所寄予的莫大期望。

  上人与兴中会的成员,此时也经常往来,过从甚密,还资助《江苏杂志》复刊,为革命事业,竭尽心力。中山先生到美国后经常与上人函牍往还,互通革命消息,殷殷勖勉在日同志。今摘录1903年12月中山先生致上人一函:中央上人英鉴:

  横滨来函,已得拜读。弟刻在檀岛与保皇大战,四大岛中已肃清其二,馀二岛想不日可以就功。非将此毒铲除,断不能做事。但彼党狡诈非常,见今日革命风潮大盛,彼在此地则曰“借名保皇,实则革命”,在美洲则竟自称其保皇会为革命党,欺人实甚颖。……弟等同志向来专心致志于兴师一事,未暇谋及海外之运动,遂使保皇纵横如此,亦咎有不能辞也。……

  务望在沪同志,亦遥作声援。……匆匆草此,即候

  大安

  弟中山谨启

  翌年,上人与陈范打算组织一个会馆,以便接待各方革命同志,惜以经费无着,并以其他种种原因未能成事。此时中山先生正在檀香山紧张活动,一面又要与保皇势力拼搏,当孙先生得知此讯时,又于六月十日复信宗仰:中央工人大鉴:

  顷接来函,敬悉一切。深惜同志近日困穷如此。不禁浩叹。

  弟近在苦战之中,以图扫灭在美国之保党,已到过五六处,俱称得手。今拟通游美地有华人之处,次第扫之,大约三四个月后当可就功。……故现时正在青黄不接之秋,尚无从为力以兼顾日东之局面也,大约数月之后有转机也。……幸致慰在东国同志,暂为坚守,……

  ……闻陈梦坡已在横滨立一馆地,欲联络各处志士,此意甚美,未知现办成如何

  ……工人在东有暇,亦望与此处致公党并大同报馆通消息,以鼓舞人心,则更可增多热力也。此致,即候太安不一

  弟孙文谨启

  1904年,蔡元培、章炳麟、吴稚晖、陶成章、龚宝诠等成立光复会,上人为会中骨干。次年,光复会与华兴会、兴中会组成中国同盟会,上人仍为同盟会会员。此时,上人得到致公党和《中西日报》的支持,集资刊印了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遵中山先生之嘱,分寄南洋、美洲各地,促进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了解和关心,有力地支持了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

  1908年,清廷慑于人民威力、革命声势,党禁稍懈,上人才与陈范等相继归国。1909年,上人接受柳亚子的邀请,加入了南社。是年,上海频伽精舍罗迦陵居士因大藏经经籍卷秩繁重,检阅困难,愿出重资,仿照日本《弘教藏》本重新编印。上人博究释典,明达内外,心淡名利,悲象教之不振,悯众生之沉溺,公理沦亡,人欲泛滥,经常对信众说:“世运治乱,关系人心;严净人心,端赖佛化。”他一贯主张以佛教思想,为建立国民道德的基础。得闻此讯,大加赞叹,谓“自佛典湮晦,宗教凌夷,上焉者勤自修而不谋公益,下焉者堕魔外而无所研究,此所以数千年来佛理不彰,为世诟病。若得此大藏流通学界,诚众生之福田。”立刻表示:原力任其事。罗迦陵喜甚,即委托上人任总裁,全权负责,综理其事。于是,由上人编制预算,计划工程,选购材料,聘定编校人员,联系承印厂商,事无巨细,全由上人经办。在上人的辛勤努力和信众的热情赞助下,历时四年,耗资十多万,有四百十四册,八千四百十六卷的这部巨著—一—《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简称《频伽藏》)得以圆满完成。

  校刊《频伽藏》,工程浩大,任务繁重,上人为什么要备尝艰辛,甘挑重担呢

  这在他所撰的《频伽精舍刊经记》中说得很清楚,摘录于下:

  “自腾竺写经,文忏宣译,法振金轮而后,像驼白马以还,佛典东来,莫不崇仰,数千年于兹矣。惟大藏原文,悉为梵笑,晋唐而下,木刻始兴,逮及明清,简策弥富,然视同珍秘,掩请綦难…且繁重不易卒读,流传甚希。明季有导师创刊方册,经数十载,易数个人之手,工成稍利披览,而携置不便,美犹憾也。……今日象教沦替,时势阽危,人心之道德日颓,天演之竞争力薄,穷源朔本,未始非佛义陻 郁,哲学衰微,故致群生惘恫。……频伽主人,自闻佛法,信愿坚宏,手写《华严》,精持日课,闰日本弘教院小字藏经,喜其寻诵利便,而犹以齿长者,苦费目力,于是有仿弘本放大翻雕之意,余闻而赞叹不已。……亟愿力任其事,主人颔之。由是计工程材,延访剞厥。……时己酉冬月也。……校雠繁困,心力交瘁,……综计斯役,措手历四年有馀,糜金过十五万,屡经挫折,年底于成。实由主人之宏愿所持,余固无功可言,不过龟勉从事,得无陨越而已。 “......”

  章炳麟老先生在为这部大藏经所作的序言中盛赞:“……金山宗仰上人,向以禅定蛰居退闲,愍今之沙门喜离文字而谈实相,末流猥杂,不自堕于哑羊,则恣意为矫乱论。闻频伽舍主久发宏愿,欲镌大藏,绍隆一乘,救兹末世,遂倾诚赞叹,力任总裁。……闻将告蒇,其功可谓伟矣。……”。

  清季国运日衰,世乱已极,宗仰上人有心世道治乱,一贯主张以佛教思想为建立国民道德的基础,抑且认为《华严》为经中之王,无…

《革命先驱 佛门栋梁——宗仰上人传略(朱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