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屆】分組座談(節選)
(2000年7月24日)
某營員:
我給大家講兩個感應故事。我愛人的姥姥今年已經93歲了,七、八年來,幾乎每年都要來一場大病。每次大病,她自己有力氣的時候,自己就念阿彌陀佛,雖然很痛苦,但是都能度過危險。最近這次大病,大家都覺得她不行了,只好把她從醫院裏接回來,親屬也來跟她告別。家裏人都把衣服准備好了,只等老人一斷氣就辦後事。我和我愛人當時正在柏林寺,師父讓我們回去以後念《地藏經》。回家以後,我愛人一天念一部《地藏經》,念了七天。過兩天去看老人,老人又能坐在床上吃東西了,這是不可思議的!老人見了我愛人,第一句話就問:“你是不是給我念佛了?”我認爲這裏面還是有菩薩的慈悲加持。
另外,有一天,我們家陽臺上來了一條蛇,我心裏害怕,但還是鎮靜下來,趕緊合掌念叁皈依。這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那條蛇沖我爬過來了,趴在我前面不遠的地方。我念了一會兒叁皈依,又念了二十多分鍾“准提咒”。在我念咒的時候,那條蛇很安靜。以後再也沒有見過它。我把這件事兒跟淨慧法師講了,師父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某營員:
我也說一說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吧。我是在九華山仁德老和尚那裏皈依的,他在百忙之中教我學地藏法門。有一位老居士因爲膝關節疼,看過很多醫生,每年花很多錢也治不好,問我怎麼辦。我說:“只要有誠心,老老實實拜地藏王菩薩,每天拜九拜,一定會得到地藏王菩薩加持。”那個老人家不怎麼認識字,但很老實,學佛很虔誠,就堅持每天拜九拜。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我再到她家去,她就很高興地告訴我說她的腿已經好了,精神面貌也變了。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十方叁寶的加持。大願地藏王菩薩的願力確實非常大!
朱德堂:
我講講我的一點兒感受。在行腳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個水池,明奘師帶頭潑水,看到大家自由自在地戲水,我心裏非常地快樂,張開嘴哈哈大笑。但是笑著笑著,我突然流眼淚了。我那個感受確實非常特別。同參中也許會有其他一些想法:明奘師在柏林寺是比較有身份的,按正統的思想來說,這種行爲合不合乎出家人的風範呢?我感受到,老和尚提倡的是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們修行的目的就在于尋求解脫,尋求自在。大家在水中嬉戲的時候,是不是一種解脫,是不是一種自在呢?明奘師在戲水結束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不知大家注意沒注意:“感謝山川給大地我們提供了這麼一個自由自在的場所,我們要從內心發出感恩之情,感謝諸佛菩薩,感謝各位法師,感謝山川大地、一草一木。”看到那種場景的時候,我覺得那不是有失出家人的風範,而是恰恰應驗了,或是說體現了老和尚所倡導的生活禅!
劉強:
我在那天行腳的過程中體會到,古人要求學僧們去參方、行腳,是有它的真切的含義的。我個人的體會就是必須得讓自己時時刻刻、念念處處保持一種正念,而且真正去把禅體現在你日常生活的每分每秒當中。
趙興:
我有一個9歲的孩子,行腳那天跟著一個同參走。那個同參很有耐心和愛心,一路上陪著孩子玩兒,保護他的安全。上山下山,這個孩子沒用我操心。直到今天,我和孩子有一個約定:不出廟就行。好像我把孩子放下了,不那麼執著了。但是這裏面可有一個前提:我把孩子交給這些同參,讓孩子在廟裏面隨便玩兒,因爲我感到安全。如果換一群人,我絕對不會把孩子交給他,雖然他們可能也很喜歡這個孩子,跟他逗一逗,笑一笑,但是不會像同參們這樣保護他、關心他。從這個孩子在我們這群人中的生活的情況,我感到佛法給人帶來一種安全感。
明憨法師:
夏令營已經舉辦八屆了,營員們對這個活動都很喜歡。其實我在活動的過程中參加得比較少,和大家聊天的機會也不多。我們出家人的生活不像各位的社會生活那麼豐富,相對來說簡單一點。我出家的時間不算長,大約有5年多。寺院的生活雖然像是專業修行一樣,其實它也有很大的障礙。我們每天早晚上殿,平時要勞作,還有事務,我們寺院常住的一些人還要接待外面的客人,還要組織一些活動。通過師父倡導生活禅,我們也體會到你如果把這些事情作爲自己修行的一部分,那你就會感覺很輕松,也很有收獲;你要是感覺這些活動跟我的修行、我的打坐、我的念佛、我的念經沒什麼關系,是分開來的,那就很累了。出家人的生活,早起晚睡的,也不是那麼輕松的。雖然出家人的生活看起來很清閑,沒什麼重的體力活,但它的具體事務也很多。生活禅在我們生活的整個過程中都可以貫徹進去,這樣我們才感到非常紮實,才感到佛法非常親近。我們的活動已經進行6天了,希望大家通過這個活動,慢慢地體會,慢慢地增加自己的信心。
明傑法師:
我有幸跟明憨法師在一起生活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跟他一起住在懷雲樓,對明憨法師有一點兒了解。我感覺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年365天他從早到晚都是在工作,他很少有休息的時間。我們其他的師兄弟有時候會懈怠一點兒,放逸一點兒,但是明憨法師總是在爲常住工作,而且他做事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師父吩咐下來的事情,常住上的一些安排,他從不討價還價,都是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可以說深得師父生活禅的個中叁昧,可能從他身上就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照宗法師:
我是來這裏學習的。上海也有一些活動,但是沒有淨慧法師舉辦的生活禅夏令營這麼活潑,也沒有這麼高的文化層次。我在這裏感覺到各位營員的文化水平都是相當高的,這裏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是我的一點感觸。
宗性法師:
修行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思想問題在佛法裏面講是“見地”問題,所以“八正道”首先就是強調正見。思想問題要是不解決,今後的行動就會老受幹擾。思想要是錯誤的,跟著就會有錯誤的做法;有了錯誤的做法,接下來就會有錯誤的結果。套在“十二因緣”裏來說,“無明”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錯誤的想法;“無明緣行”的“行”就是造作,就是錯誤的做法。有了這兩個環節,後面一連串都是錯誤的結果。所以,你要想進步,你的結局、歸宿要好一些,不要有錯誤的結果,而要有圓滿的結果,那你的做法就不能是錯誤的,你的想法也必須是正當的。你的想法如果是錯誤的,它會影響你的一切,這個是關鍵的問題。
寂宇法師:
宗性法師說我的笑裏面有深意,其實沒有什麼。我也像世間的很多人一樣,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就用這個比較歡喜的臉去對待別人,雖然自己很多時候感覺並不是那麼歡喜。那麼,爲什麼要用一張笑臉去面對別人呢?說得好聽一點兒,就是佛法裏面所說的,給別人一種歡喜心,去隨順別人。但是,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當你悲哀的時候,那個悲哀是你自己的。而當我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是憑著一種善意相處的,而且我們也應該向著一個善的、美好的方向進取,爲著這樣一個目的去表現自我。
我自己知道,在很多的時候,甚至是面對我不喜歡的一些人,或者在我不喜歡的一些場合,我也是笑臉的。雖然我知道這比較虛僞,但是爲什麼還要這樣呢?我覺得,人就是有很多的感情,這樣就有很多張的臉,你爲什麼不借此去表達一個美好的容顔呢?所以說,我雖然知道自己這個笑臉不是很真實,至少每天我在殿堂裏看到佛菩薩的時候,我就發現我自己非常的虛僞,但是我想,這種笑臉如果能夠保持一分鍾、一秒鍾的話,它至少在那時會給我一種受用,而且我有那一份快樂之心,我現在的日子和未來的生活都會因此有所改變的。
某營員:
我想談談對叁世輪回的看法。有人不相信叁世,認爲這是迷信,其實佛教的叁世的觀點是非常科學的。所謂叁世就是過去、現在、將來,有過去就必然有現在,有現在就必然有將來,就好像有了去年就必然有今年和明年一樣,有昨天就有今天和明天,這個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是一個叁世。如果說只有今世而沒有前世和來世,那是不是就只有今天而沒有昨天和明天了呢?再說這個輪回問題,有人認爲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的。按照辯證法的觀點來說,生和死也是可以互相轉換的,不是絕對的。你從這個地方生,就在那個地方死;你這種生命形態結束了,又以另外一種生命形態誕生了。我的這種觀點不知對不對,請大家指正。
梁少波:
我來自北京,是第一次來參加夏令營,很高興能在此結識各位法師和同參。我內心深處希望夏令營能夠繼續辦下去,因爲這是教化大家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我周圍有很多朋友,他們都是叁寶弟子,都是通過這個機會接觸了佛教、皈依佛門,所以我希望夏令營能繼續辦下去。
明奘法師:
生活禅夏令營暫停下來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佛學院的同學明年畢業,我們想在他們畢業的時候,按照寺院傳統舉行叁個月的結夏安居來進行強化訓練。
某營員:
我來自北航。我覺得這七天的生活跟我想象的有些差距,佛教入門的濃度大一些,而禅的濃度小一些。而且從提問上看,大家過分集中于一些很功利的東西,比如說,我就是想修成佛,你趕快告訴我修成佛的方法。或者,有些人好像是在自我賣弄以前學到的佛學知識,缺少一種探討。我想問一下,如果說以後我們在紅塵中滾打得特別累了,我們還能不能偶爾回來小住幾天?
明奘法師:
柏林寺的山門隨時爲各位敞開。
某營員:
現代科學非常發達,但它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解釋世間一切問題的程度。我是學醫的,人體有很多的奧秘,科學根本就解釋不了。比如說,人們以爲生命就是生活在100度以下有氧氣的環境裏面…
《八屆:分組座談(節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