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講座---“心如晴空”
明奘法師
主持人的介紹似乎還賣不出去我,你們想買我麼?沒人想買,就賣不出去,介紹的不精彩。還是我來介紹精彩的吧。我的精彩的就是你們把毯子拿下去,跟我來運動一下,然後才進入禅修的階段。把手表念珠先都摘下來,把鞋子都擱在身後,鞋跟對鞋跟,擺成一條線,擱在身後。我來現場看一下大家的禅修的情況。這次夏令營的講座由我來開始。由我來開始的講座是滿有味道的一個體驗。題目叫做《心如晴空》。我們要解決心的問題,但是通過的手段和方法,以什麼爲工具呢?這要有技巧,是以身體爲工具的。現在先讓身體放松一下,跟著我做。
盡力把自己拔高,似乎可以讓自己伸展得足夠長。放下時吐氣。鼻孔吐氣。再來一次。嘗試著把臀部擡起來,盡量讓身體離開地面。(衆笑)你們能做到的,最好能盤住腿。盤住了,才能做得到,散盤就不容易做到。再來一次。擡起的時候吸氣。再來,錯開點,彼此不要碰著,左右兩邊斜著點,錯開就好。感覺兩邊有兩個火車頭同時擠向你。也嘗試著把自己再舉起來。能堅持就多堅持一會兒。如果能做到雙盤的更容易做得到。再來。慢一點,動作太大了就不容易讓自己平靜。放松一下。體會你一點力氣都不用,但是它自身骨骼肌肉有個力量帶著你自由的走。頻率根據自己掌握。嘗試著左邊的胳膊慢慢的放下來,右邊繼續揉。然後左邊的手可以放在腹前,輕輕放好。現在不是肢體動作了。現在是配合我們的觀察力。這不是用眼睛去觀察,不是在練瑜伽,看你的指尖。是用你的覺知力。你很清楚你在做什麼。你在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然後盡量讓它放松。你很清楚你要做什麼,很清楚地把手擱在這裏。讓自己再盡量的放松。前後左右晃一晃。左前方,右前方,動作幅度隨自己的意願,不要太大,以放松爲主。然後搖一搖整個後背。放松麼?很放松是不是?有人習慣打磕睡麼?一打坐的時候就打磕睡的,舉手,我看看。你們一打坐就磕睡的,現在你們跪著。跪著的把襪子脫掉。跪在墊子上,讓兩個大腳趾隨便哪一邊壓住另一邊就可以。不要象日本人的跪坐。兩個大腳姆趾必須有一個壓住另一個。等一會兒你們痛或者麻,無可忍受的時候,你就盡情的忍就行了。總之不會讓你睡著的。假如你要是在這種狀態下還能睡著,睡功足夠高。
我們把手表念珠都摘下,放在身邊。如果做到足夠放松了,我們現在就可以試著將眼睛閉起來,眼鏡也用不著了。在這一霎那,你的心實際上就是晴空的。它空無一物,因爲所有的存在都跟你是不相關的。你知道你在打坐,但是你並沒有期待一個打坐的目的,也不知道這個打坐的過程是怎樣的。剛剛睡起來精神又很充裕,所以在這樣一個身心狀態下,你的心是非常的甯靜單純而純粹的。假如你能夠在這樣的狀態下,安守住,安住住,那你就抛棄所有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在這種狀態下安住。腦袋裏面空空如也,外面所有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的呼吸也覺知得很清楚,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跟我不相關。它不會影響到我們這顆心的本來的樣子。就是這樣子。一切都自然的發生了,而你又單純的清醒的純粹的知道這一切。我們就在這個狀態下安住。
把你記憶中的想象中的關于禅修的所有的印象都抛棄掉。此時此地,就這個此人,他單純直接,沒有任何的理論,也沒有任何想象的和幻想的東西,只是一個正在坐著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坐著而已。如果說有一個方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坐著,這是唯一的方法。所有關于禅修的理論、記憶、想象、揣測,都抛得越幹淨越好。
讓自己的心裏盡可能的放松。要將一個觀念從心裏面扔掉:不要有很大的意願,我要做得好,我要做出成效,我這一次的禅修要有一個想要的結果,要把這個想法扔得越幹淨越好。每一次的禅修無所謂好壞,好的禅修和壞的禅修是一樣的,就是在這一次的經驗中,它只是一個生滅的現象。所以,把“我想要做好”這個想法丟掉,同時呢,也要把另一個想法丟掉,擔心我做不好,擔心我有妄想,擔心我坐不住,擔心我打磕睡,擔心我隨著自己的意念四處遊蕩。把這個想法也要丟掉。眼前,當下,直接,此時,此地,就此人,就是我,我自己,在經曆,經驗這個最直接的禅修。
要記得隨時讓自己生理和身體是在一個很放松很愉悅的姿勢和狀態。當哪裏出現一些緊張和壓力不舒服的時候,不要對抗,接受它,然後略做調整,讓那些已經緊張,産生壓力的身體部位放松,可以象對待一個生氣的小朋友一樣,對待它,接受它,給它以安撫。所以在生理上、身體上的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地方,在已經産生一些力量想讓我想放下,不想再做下去的地方,接受它,給它以安撫,放松,讓它愉悅。然後,我的心還是如此的單純,直接而純淨。沒有目標,沒有預期的答案,沒有想要的結果,我只是知道我正在經驗,經曆,在我的身心正直接經曆著一次禅修。只是單純的知道,僅此而已。
也不要試圖擺脫一個你不想要的身心狀態,愉快的、微笑的接受它,已經有了緊張,有了壓力,有了痛,麻,冷,熱,酸,脹,種種的不舒服,不愉悅的感受,不要試圖擺脫它,嘗試著用微笑接受它。看看可不可以做到跟它和平共處,它是它,而你的心不受幹擾,你還可以清楚地知道它痛,不舒服,癢,脹,但是心的覺知的那個層面,依然是純淨透明直接而單純的,不留一物。
如果這個身體現在帶給你的不再是享受,而純粹是折磨和痛苦的話,你就開始要試著讓它放松,然後將腿子掰開,然後慢慢地用手給這個不舒服的腿以充分的按摩。但是你覺得還能堅持,還能安住在這個狀態中,你就繼續坐,而不必受周圍的影響。身邊的人想要怎樣,和你無關,你可以繼續坐。如果你已經無法忍受了,你就無須再去忍受它,接受我已經無法忍受這個現實。放下來,很輕松的很愉快的接受它。把腿拿下來了,可以用手輕輕的把你剛才很不舒服的地方揉一揉,略略用點力,不必發出聲音來,按摩一下,氣血會暢通一些。
你還瞌睡麼?現在不瞌睡了。現在我們繼續坐著,但是可以放松一下,你想怎麼坐都可以,放松就好。你生平第一次打坐的,請舉手,舉高一點。好,蠻多的。已經至少有了半年以上禅修經驗,甚至有些很舒服的,感到享受的,請舉手。只是偶爾的道聽途說也好,別人隨便點撥也好,書面上看的也好,有叁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沒有固定的課程,但是我還是不討厭這個禅修,偶爾的痛苦難受我還能堅持,偶爾的經常坐,就是一個禮拜坐叁次,不是天天坐,就是偶爾的坐,這樣的請舉手。好!現在我們自由的交流。你們想問什麼關于禅修的問題,當然從禅修引申的其他問題也可以。
你要動了呵?不要動,堅持一會兒,這對治你的瞌睡,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沒有問題嗎?那我們就不離開,不休息,繼續坐。沒有交流就繼續坐,由你們選擇啊。
1 .某女營員:奘師我想請教,在打坐的時候要能保持心靈的甯靜,但是我覺得有時候做不到這一點。可能在這裏坐著,身體上很安甯,但是覺得思緒很複雜,有許多事紛至沓來,都在你的腦子裏,也許這些事你平時根本不會想到它,但是你坐在這裏的時候,這些事好像也不知道怎麼樣,它們也不會讓你煩惱,可能會是一個聲音,一個片段,一個影子從你的腦子裏飄過去。我想問怎麼能讓這些思緒停止,然後確實能達到打坐時候的這種甯靜。
奘師: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你這種想法,盡管沒說出來,是吧?阻斷念頭,就是禅修的一個想要的“靜”。就是沒有任何的念頭才是想要的靜。有沒有看過六祖壇經啊?“若人一念絕,即別處受生”是不是?又說“妄念如瀑布”,是什麼樣的呢,你們有誰去看過長白山的瀑布啊?我們的念頭就像從高往下流的瀑布的水一樣。它是念念遷流,“遷”是變化的意思,“流”是流動的意思。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爲無念才是禅修的正受境界,不是的。是接受所有的妄念,接受你的念頭是一個流淌的過程。不是流動的過程,就像水一樣嘩嘩流。但是有些片段你可能清楚,有些片段你可能模糊;有些是過去的,有些是未來的。但是作爲一個總的原則,回憶過去占的比例相對多些,擔憂未來稍微少些,然後對正在發生的一些無可更改的小事、瑣事、煩惱事的想法又是占了一些。大概這叁個層面占的最多。但這叁個層面讓你愉快的很少很少。我們在座將近叁百人,有誰在坐的時候突然像撿到一個元寶一樣,噗哧笑了的呢?有誰在坐的時候覺得很開心很開心?都是眉頭緊縮,苦從心來啊。是不是?所以要知道,念頭會在心識中一直流動,但是我們的禅修是把你的心用放在你應該用的地方,好比現在我只讓你安住在你知道你在禅修這一件事上,這是個因緣法,你知道有一個人,這個人叫明奘,這個人叫李娜,這個人叫王菲,他正在靜坐。只是知道自己是在坐著。至于坐的目的是什麼,坐的方法是什麼,早已忘記了,只有在很痛的時候,你不想忍的時候,你才知道。這就是這一次我教給你們的方法,把那個妄想紛飛的,認爲它是幹擾的那個想法丟掉,接受它。然後把你的心安住在那一次使用的方法上就足夠了。然後日久你自然就會發現微妙的變化産生了。
2 .某女營員:我還有個疑問,我覺得今天叁百個人坐在這裏,在您的引導下打坐,肯定是一種福緣,但是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有這樣的福緣呵,我們回去以後還有誰引導我們?沒有人引導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看南懷謹寫的東西,他會把他的感受告訴大家,怎麼打坐,他還會在說要止住這個思慮,包括他會提供給你一些方法,比如讓你數息,讓你來念佛,止住這個千頭萬緒的思慮,是這樣的嗎?
奘師: 那是南 先生的事,跟我是無關的,呵呵。這是第二個問題,那第一個問題,回去後依止…
《十四屆:禅修講座——“心如晴空”(明奘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