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四届:禅修讲座——“心如晴空”(明奘法师)

  禅修讲座---“心如晴空”

  明奘法师

  

  主持人的介绍似乎还卖不出去我,你们想买我么?没人想买,就卖不出去,介绍的不精彩。还是我来介绍精彩的吧。我的精彩的就是你们把毯子拿下去,跟我来运动一下,然后才进入禅修的阶段。把手表念珠先都摘下来,把鞋子都搁在身后,鞋跟对鞋跟,摆成一条线,搁在身后。我来现场看一下大家的禅修的情况。这次夏令营的讲座由我来开始。由我来开始的讲座是满有味道的一个体验。题目叫做《心如晴空》。我们要解决心的问题,但是通过的手段和方法,以什么为工具呢?这要有技巧,是以身体为工具的。现在先让身体放松一下,跟着我做。

  尽力把自己拔高,似乎可以让自己伸展得足够长。放下时吐气。鼻孔吐气。再来一次。尝试着把臀部抬起来,尽量让身体离开地面。(众笑)你们能做到的,最好能盘住腿。盘住了,才能做得到,散盘就不容易做到。再来一次。抬起的时候吸气。再来,错开点,彼此不要碰着,左右两边斜着点,错开就好。感觉两边有两个火车头同时挤向你。也尝试着把自己再举起来。能坚持就多坚持一会儿。如果能做到双盘的更容易做得到。再来。慢一点,动作太大了就不容易让自己平静。放松一下。体会你一点力气都不用,但是它自身骨骼肌肉有个力量带着你自由的走。频率根据自己掌握。尝试着左边的胳膊慢慢的放下来,右边继续揉。然后左边的手可以放在腹前,轻轻放好。现在不是肢体动作了。现在是配合我们的观察力。这不是用眼睛去观察,不是在练瑜伽,看你的指尖。是用你的觉知力。你很清楚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后尽量让它放松。你很清楚你要做什么,很清楚地把手搁在这里。让自己再尽量的放松。前后左右晃一晃。左前方,右前方,动作幅度随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大,以放松为主。然后摇一摇整个后背。放松么?很放松是不是?有人习惯打磕睡么?一打坐的时候就打磕睡的,举手,我看看。你们一打坐就磕睡的,现在你们跪着。跪着的把袜子脱掉。跪在垫子上,让两个大脚趾随便哪一边压住另一边就可以。不要象日本人的跪坐。两个大脚姆趾必须有一个压住另一个。等一会儿你们痛或者麻,无可忍受的时候,你就尽情的忍就行了。总之不会让你睡着的。假如你要是在这种状态下还能睡着,睡功足够高。

  我们把手表念珠都摘下,放在身边。如果做到足够放松了,我们现在就可以试着将眼睛闭起来,眼镜也用不着了。在这一霎那,你的心实际上就是晴空的。它空无一物,因为所有的存在都跟你是不相关的。你知道你在打坐,但是你并没有期待一个打坐的目的,也不知道这个打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刚睡起来精神又很充裕,所以在这样一个身心状态下,你的心是非常的宁静单纯而纯粹的。假如你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安守住,安住住,那你就抛弃所有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在这种状态下安住。脑袋里面空空如也,外面所有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的呼吸也觉知得很清楚,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跟我不相关。它不会影响到我们这颗心的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子。一切都自然的发生了,而你又单纯的清醒的纯粹的知道这一切。我们就在这个状态下安住。

  把你记忆中的想象中的关于禅修的所有的印象都抛弃掉。此时此地,就这个此人,他单纯直接,没有任何的理论,也没有任何想象的和幻想的东西,只是一个正在坐着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坐着而已。如果说有一个方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坐着,这是唯一的方法。所有关于禅修的理论、记忆、想象、揣测,都抛得越干净越好。

  让自己的心里尽可能的放松。要将一个观念从心里面扔掉:不要有很大的意愿,我要做得好,我要做出成效,我这一次的禅修要有一个想要的结果,要把这个想法扔得越干净越好。每一次的禅修无所谓好坏,好的禅修和坏的禅修是一样的,就是在这一次的经验中,它只是一个生灭的现象。所以,把“我想要做好”这个想法丢掉,同时呢,也要把另一个想法丢掉,担心我做不好,担心我有妄想,担心我坐不住,担心我打磕睡,担心我随着自己的意念四处游荡。把这个想法也要丢掉。眼前,当下,直接,此时,此地,就此人,就是我,我自己,在经历,经验这个最直接的禅修。

  要记得随时让自己生理和身体是在一个很放松很愉悦的姿势和状态。当哪里出现一些紧张和压力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对抗,接受它,然后略做调整,让那些已经紧张,产生压力的身体部位放松,可以象对待一个生气的小朋友一样,对待它,接受它,给它以安抚。所以在生理上、身体上的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地方,在已经产生一些力量想让我想放下,不想再做下去的地方,接受它,给它以安抚,放松,让它愉悦。然后,我的心还是如此的单纯,直接而纯净。没有目标,没有预期的答案,没有想要的结果,我只是知道我正在经验,经历,在我的身心正直接经历着一次禅修。只是单纯的知道,仅此而已。

  也不要试图摆脱一个你不想要的身心状态,愉快的、微笑的接受它,已经有了紧张,有了压力,有了痛,麻,冷,热,酸,胀,种种的不舒服,不愉悦的感受,不要试图摆脱它,尝试着用微笑接受它。看看可不可以做到跟它和平共处,它是它,而你的心不受干扰,你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它痛,不舒服,痒,胀,但是心的觉知的那个层面,依然是纯净透明直接而单纯的,不留一物。

  如果这个身体现在带给你的不再是享受,而纯粹是折磨和痛苦的话,你就开始要试着让它放松,然后将腿子掰开,然后慢慢地用手给这个不舒服的腿以充分的按摩。但是你觉得还能坚持,还能安住在这个状态中,你就继续坐,而不必受周围的影响。身边的人想要怎样,和你无关,你可以继续坐。如果你已经无法忍受了,你就无须再去忍受它,接受我已经无法忍受这个现实。放下来,很轻松的很愉快的接受它。把腿拿下来了,可以用手轻轻的把你刚才很不舒服的地方揉一揉,略略用点力,不必发出声音来,按摩一下,气血会畅通一些。

  你还瞌睡么?现在不瞌睡了。现在我们继续坐着,但是可以放松一下,你想怎么坐都可以,放松就好。你生平第一次打坐的,请举手,举高一点。好,蛮多的。已经至少有了半年以上禅修经验,甚至有些很舒服的,感到享受的,请举手。只是偶尔的道听途说也好,别人随便点拨也好,书面上看的也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有固定的课程,但是我还是不讨厌这个禅修,偶尔的痛苦难受我还能坚持,偶尔的经常坐,就是一个礼拜坐三次,不是天天坐,就是偶尔的坐,这样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自由的交流。你们想问什么关于禅修的问题,当然从禅修引申的其他问题也可以。

  你要动了呵?不要动,坚持一会儿,这对治你的瞌睡,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没有问题吗?那我们就不离开,不休息,继续坐。没有交流就继续坐,由你们选择啊。

  1 .某女营员:奘师我想请教,在打坐的时候要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但是我觉得有时候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在这里坐着,身体上很安宁,但是觉得思绪很复杂,有许多事纷至沓来,都在你的脑子里,也许这些事你平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但是你坐在这里的时候,这些事好像也不知道怎么样,它们也不会让你烦恼,可能会是一个声音,一个片段,一个影子从你的脑子里飘过去。我想问怎么能让这些思绪停止,然后确实能达到打坐时候的这种宁静。

  奘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你这种想法,尽管没说出来,是吧?阻断念头,就是禅修的一个想要的“静”。就是没有任何的念头才是想要的静。有没有看过六祖坛经啊?“若人一念绝,即别处受生”是不是?又说“妄念如瀑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有谁去看过长白山的瀑布啊?我们的念头就像从高往下流的瀑布的水一样。它是念念迁流,“迁”是变化的意思,“流”是流动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无念才是禅修的正受境界,不是的。是接受所有的妄念,接受你的念头是一个流淌的过程。不是流动的过程,就像水一样哗哗流。但是有些片段你可能清楚,有些片段你可能模糊;有些是过去的,有些是未来的。但是作为一个总的原则,回忆过去占的比例相对多些,担忧未来稍微少些,然后对正在发生的一些无可更改的小事、琐事、烦恼事的想法又是占了一些。大概这三个层面占的最多。但这三个层面让你愉快的很少很少。我们在座将近三百人,有谁在坐的时候突然像捡到一个元宝一样,噗哧笑了的呢?有谁在坐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很开心?都是眉头紧缩,苦从心来啊。是不是?所以要知道,念头会在心识中一直流动,但是我们的禅修是把你的心用放在你应该用的地方,好比现在我只让你安住在你知道你在禅修这一件事上,这是个因缘法,你知道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明奘,这个人叫李娜,这个人叫王菲,他正在静坐。只是知道自己是在坐着。至于坐的目的是什么,坐的方法是什么,早已忘记了,只有在很痛的时候,你不想忍的时候,你才知道。这就是这一次我教给你们的方法,把那个妄想纷飞的,认为它是干扰的那个想法丢掉,接受它。然后把你的心安住在那一次使用的方法上就足够了。然后日久你自然就会发现微妙的变化产生了。

  2 .某女营员:我还有个疑问,我觉得今天三百个人坐在这里,在您的引导下打坐,肯定是一种福缘,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有这样的福缘呵,我们回去以后还有谁引导我们?没有人引导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看南怀谨写的东西,他会把他的感受告诉大家,怎么打坐,他还会在说要止住这个思虑,包括他会提供给你一些方法,比如让你数息,让你来念佛,止住这个千头万绪的思虑,是这样的吗?

  奘师: 那是南 先生的事,跟我是无关的,呵呵。这是第二个问题,那第一个问题,回去后依止…

《十四届:禅修讲座——“心如晴空”(明奘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