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佛學講演(關牧村、江泓)

  佛學講演

  關牧村 江泓

  (2009年7月25日上午于文殊閣)

  

  明傑法師:各位營員,此時此刻,當我們在文殊閣中再次唱響叁寶歌的時候,除了表達我們對叁寶的崇敬和贊歎之外,我們用歌聲與一位歌唱家結緣。今天我們有幸請到關牧村老師。關牧村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她的歌聲就已響徹大江南北。作爲80年代出生的人,我知道關牧村老師歌很美,名很大。但其實呢,除了在北大的一次活動中與關牧村老師有一面之緣,我對關牧村老師的了解並不多。但是昨天我看到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一支難忘的歌——關牧村藝術人生》。本來是想簡單翻閱,以便加深對關老師的了解。但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從頭至尾一字不差的把它讀完。這本書對我是一種教育,也給了我一種感動。

  大家知道,關牧村老師出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她對音樂的愛好,受到她母親的啓蒙。但不幸的是,在她十歲那年,母親便因病去世。後來,與很多同時代的家庭相似,她的家庭也遭受了一些變故。在那個艱難的時刻,17歲的關牧村老師,也就是1970年,便進入天津鋼锉廠成爲一名工人。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勞動的辛苦,關牧村老師仍然堅持她對音樂的愛好。在書中,我讀到一篇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老師的文章。這篇文章用非常樸實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關牧村老師早年學習音樂的情景。關牧村老師她有許多的光環,有很多的榮譽:她曾經連續五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從1979年開始,擔任全國青聯委員、常委,是第七屆、八屆青聯副主席。這樣一個著名的歌唱家,當她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卻是如此的樸素。我記得書中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寬厚的音色發自寬厚的心靈。”今天我們就有請關牧村老師和我們分享她的藝術與人生。大家歡迎。

  關牧村老師:朋友們好!非常有緣分,能夠托老法師的福,我們能夠在這裏見面,我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請朋友們先坐下來。

  我想以這樣的形式開頭,我先給朋友們演唱一首《大悲咒》,好嗎?(營員:好!)

  最近我又錄了一盤佛教歌曲,因爲它們還沒有運到,所以今天沒有帶來,下次我給大家寄過來。這個佛曲的名字叫《感恩的心》,借用老法師的那四句話“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大衆,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這個歌也收錄在這張專輯裏。

  那麼今天我爲大家唱《大悲咒》,祝福朋友們吉祥如意,學業有成。(關牧村老師演唱大悲咒)

  祝大家吉祥如意!

  我們今天一起來的,我還帶了一位嘉賓——我的先生江泓老師。

  請他一起上臺吧,兩個人合起來講給大家,更豐富一些。

  江泓老師:關老師常說她唱的比說的好,其實她說的也很好。因爲講個人的藝術人生,她感到有些話自己不好講。所以我呢作爲最知情者,可以揭露一些秘密,也可以從她的生活經曆中呢,談一點我的感言,可能對大家有些啓發。那麼還是請牧村先講。

  關牧村老師:從哪兒開始講呢?我想我們聽了很多很多的課了,咱們這個課呢應該非常的寬松、活躍、暢所欲言,可以互動,我們用這樣的形式。

  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的經曆。因爲我從小,二年級的時候,就在天津市少年宮參加合唱隊;十歲的時候,當我母親發現我有音樂天賦的時候,她不幸就去世了,那麼在我的心裏就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就覺得,哎呀,母親這麼喜歡唱歌,而且她覺得我有這個音樂天賦,但是她一直沒有看到我的演出。那麼我在之後不斷的藝術演出實踐當中,我覺得她的在天之靈能夠知道、能夠看到、能夠聽到我的歌聲。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有觀衆的支持,有歌迷的鼓勵,我一直堅持到今天。所以我這種精神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可以說是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的。任何的坎坷、挫折,你們都想象不出我有多麼難的挫折,多麼大的坎坷,你們大家都不知道,那時候生活的艱難給我錘煉了一顆堅韌不拔的決心。就是對事業不斷地追求,對人生、對光明不斷地追求,所以一直堅持到現在。

  很多那個時候的歌迷,現在已經是六七十歲、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以上的老年人了。當我今天看到他們那種熱情,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情的時候,我更覺得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我。去年在上海演出,一位七十歲的老先生,他買了兩張票,他告訴工作人員說他的老伴兒已經去世了,曾經也是我的歌迷,那麼他給他老伴兒也買了一張票,兩個人一起。他說她雖然走了,空著位子給他老伴兒。所以工作人員告訴我以後,就像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鼓舞著我,在激勵著我的心靈,用情感用心靈去爲大家歌唱。是這樣,懷著這樣一種心理去爲大家歌唱。所以跟現在社會上這些娛樂,我覺得是兩回事,真的是兩回事。我覺得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感恩。因爲我在我小的時候,青少年的時候,就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經曆了這麼多的苦難,我沒有倒下,我沒有趴下,我仍然努力堅持著向上,因爲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感覺到有一束光在照著我,在引著我往前走。一直到今天,這光一直在引著我。

  那時候真的是很艱難的。朋友們你們想象不出來,沒有吃沒有喝,我現在一說起來這些往事,就像揭傷疤一樣,非常難過。所以現在有的時候說采訪我,都不太願意再說這些往事了。我說最好還是找別人說吧。一說這些往事,就非常難過。父親被打成反革命,關進監獄,僅有的一點工資就沒了。我和我弟弟——他比我小兩歲,我哥哥上山下鄉,我和我弟弟相依爲命。這麼十幾歲的孩子,生活怎麼過?所以那時候去撿白菜幫,撿煤核兒,這些我都幹過。撿來以後,燒煤、燒爐子;撿來白菜幫以後,剁碎了,趕快,弟弟借輛自行車去買棒子面。趕快,馬不停蹄去磨面。磨完面回來後,姐姐在家裏等著,上鍋蒸菜團子。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就是這樣也經常沒有吃的,晚上喝點水就睡覺了。沒有吃的,任何吃的都沒有。但是那時候心裏有一團火,這團火就是要不斷的去發奮、努力。所以,艱苦的環境、艱難的挫折和道路,是鍛煉人最好的一個大課堂,一個大學校。我覺得,如果沒有這段經曆,很難成就我的今天,沒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感激我的坎坷的道路,感激這些挫折和曲折。所以我沒有講太多是爲什麼,因爲太過傷心了,就想簡單說一下,因爲有太多故事要說了。這種苦難的曆史,就像書一樣,翻過去就過去了。我不沈湎于過去,過去的就過去了,我永遠是朝前看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穿過黑森林,就是芳草地。所以,朋友,不要爲眼前一點點困難、挫折去感歎、去悲觀,一定要感激生活給你的這種鍛煉。如果沒有這種鍛煉,怎麼能夠成大器呢?是不是?所以我們要感謝生活。

  江泓老師:牧村的一生是一本書,書名應該叫做《生活禅》。她的身上有兩個很寶貴的東西:一個是良好的心態,一個是她的聲音。她的聲音大家都知道,她從小就在天津小紅花合唱團演出,在天津就獲得了業余歌手大獎賽一等獎,是中國第一屆青歌賽在國內的最高獎。因爲一等獎獲得者是劉捷,她比較早到國際上去深造,回來參賽,獲得了一等獎。二等獎是牧村。那時候叁等獎還有彭麗媛,還有殷秀梅。她是比較早獲得大獎,她的每一首成名曲都獲得過大獎,《一支難忘的歌》獲得電視歌曲一等獎,《金風吹來的時候》獲得農民歌曲一等獎,《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獲得中國金唱片獎。

  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也得益于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呢,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她姥爺是一個大資本家,民族資本家。那個時候呢,她的母親受過高等教育,喜歡溜冰、唱歌。她姥爺不叫她出去唱,就請了一個德國的老太太,教她鋼琴和美聲。那她母親就是她第一個啓蒙老師。以後呢,又遇到了施光南老師,後來又有沈湘老師。沈湘老師就是金鐵霖的老師,金鐵霖現在是中國音樂學院的院長。金鐵霖也是李谷一、彭麗媛、宋祖英的老師。那麼金鐵霖是沈湘的學生,也是她的師兄。那個時候,沈湘老師專門爲她做了一個教案,畢業之後呢,還在學校介紹了教授關老師的經驗。所以她的一生呢,是在不幸和幸運中度過的。不幸,她遇到了很多苦難,十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送進監獄,帶著八歲的弟弟,作爲一個反革命的家屬生存。但是她沒有倒下,她又幸運地遇到這麼多好人,這麼多好老師。使她的藝術成就達到了現在的程度,也受到了廣大觀衆的認可。

  關牧村老師:大家知不知道《一支難忘的歌》(營員:知道!)

  1 9 8 4年放的電視劇,你們那時候才多大啊?就唱兩句啊。(關牧村老師演唱《一支難忘的歌》)

  江泓老師:她的歌,沈湘老師評價是自然美的心靈流淌出來的自然美的聲音。實際上這個功勞相當一部分應該歸功于施光南老師,因爲他們共同走了一條使民族歌曲藝術化,藝術歌曲民族化的道路,使中國的民歌得到了升華。這是他們一種有意識的探尋之路。因爲人們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人們的欣賞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時代前進了,所以人們需要更好的聲音,在生活中得到享受。那麼民族的歌曲又需要升華,他們共同走了這樣一條路,所以她的歌能夠受到歡迎。同時她在音樂處理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你看《一支難忘的歌》實際上是有她自己的生活感受的,在聲音中可以聽得出來。比如說《祝酒歌》,施光南老師認爲她唱得很好,粉碎四人幫之後的那種喜悅,不是光簡單的單純的高興,而是一種含著眼淚的喜悅,一種傷疤還在隱隱作痛的喜悅,要唱出這種感覺來。《月光下的鳳尾竹》原來是女高音在唱,施老師說,你唱得也很好,但是不適合高音唱,唱成“陽光下的鳳尾竹”了。那麼她處理之後呢,就是一種月朦朦,同時也是那種含蓄的純潔的愛情的氛圍,她能唱出來,表現出來。

  關牧村老師:我給大家唱兩句《月光下的鳳尾竹》,其實很多年輕的孩子…

《十六屆:佛學講演(關牧村、江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