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佛学讲演(关牧村、江泓)

  佛学讲演

  关牧村 江泓

  (2009年7月25日上午于文殊阁)

  

  明杰法师:各位营员,此时此刻,当我们在文殊阁中再次唱响三宝歌的时候,除了表达我们对三宝的崇敬和赞叹之外,我们用歌声与一位歌唱家结缘。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关牧村老师。关牧村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的歌声就已响彻大江南北。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我知道关牧村老师歌很美,名很大。但其实呢,除了在北大的一次活动中与关牧村老师有一面之缘,我对关牧村老师的了解并不多。但是昨天我看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一支难忘的歌——关牧村艺术人生》。本来是想简单翻阅,以便加深对关老师的了解。但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字不差的把它读完。这本书对我是一种教育,也给了我一种感动。

  大家知道,关牧村老师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她对音乐的爱好,受到她母亲的启蒙。但不幸的是,在她十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后来,与很多同时代的家庭相似,她的家庭也遭受了一些变故。在那个艰难的时刻,17岁的关牧村老师,也就是1970年,便进入天津钢锉厂成为一名工人。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劳动的辛苦,关牧村老师仍然坚持她对音乐的爱好。在书中,我读到一篇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老师的文章。这篇文章用非常朴实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关牧村老师早年学习音乐的情景。关牧村老师她有许多的光环,有很多的荣誉:她曾经连续五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从1979年开始,担任全国青联委员、常委,是第七届、八届青联副主席。这样一个著名的歌唱家,当她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是如此的朴素。我记得书中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宽厚的音色发自宽厚的心灵。”今天我们就有请关牧村老师和我们分享她的艺术与人生。大家欢迎。

  关牧村老师:朋友们好!非常有缘分,能够托老法师的福,我们能够在这里见面,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请朋友们先坐下来。

  我想以这样的形式开头,我先给朋友们演唱一首《大悲咒》,好吗?(营员:好!)

  最近我又录了一盘佛教歌曲,因为它们还没有运到,所以今天没有带来,下次我给大家寄过来。这个佛曲的名字叫《感恩的心》,借用老法师的那四句话“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这个歌也收录在这张专辑里。

  那么今天我为大家唱《大悲咒》,祝福朋友们吉祥如意,学业有成。(关牧村老师演唱大悲咒)

  祝大家吉祥如意!

  我们今天一起来的,我还带了一位嘉宾——我的先生江泓老师。

  请他一起上台吧,两个人合起来讲给大家,更丰富一些。

  江泓老师:关老师常说她唱的比说的好,其实她说的也很好。因为讲个人的艺术人生,她感到有些话自己不好讲。所以我呢作为最知情者,可以揭露一些秘密,也可以从她的生活经历中呢,谈一点我的感言,可能对大家有些启发。那么还是请牧村先讲。

  关牧村老师:从哪儿开始讲呢?我想我们听了很多很多的课了,咱们这个课呢应该非常的宽松、活跃、畅所欲言,可以互动,我们用这样的形式。

  我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因为我从小,二年级的时候,就在天津市少年宫参加合唱队;十岁的时候,当我母亲发现我有音乐天赋的时候,她不幸就去世了,那么在我的心里就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就觉得,哎呀,母亲这么喜欢唱歌,而且她觉得我有这个音乐天赋,但是她一直没有看到我的演出。那么我在之后不断的艺术演出实践当中,我觉得她的在天之灵能够知道、能够看到、能够听到我的歌声。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有观众的支持,有歌迷的鼓励,我一直坚持到今天。所以我这种精神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可以说是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的。任何的坎坷、挫折,你们都想象不出我有多么难的挫折,多么大的坎坷,你们大家都不知道,那时候生活的艰难给我锤炼了一颗坚韧不拔的决心。就是对事业不断地追求,对人生、对光明不断地追求,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很多那个时候的歌迷,现在已经是六七十岁、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以上的老年人了。当我今天看到他们那种热情,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的时候,我更觉得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我。去年在上海演出,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他买了两张票,他告诉工作人员说他的老伴儿已经去世了,曾经也是我的歌迷,那么他给他老伴儿也买了一张票,两个人一起。他说她虽然走了,空着位子给他老伴儿。所以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后,就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鼓舞着我,在激励着我的心灵,用情感用心灵去为大家歌唱。是这样,怀着这样一种心理去为大家歌唱。所以跟现在社会上这些娱乐,我觉得是两回事,真的是两回事。我觉得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感恩。因为我在我小的时候,青少年的时候,就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我没有倒下,我没有趴下,我仍然努力坚持着向上,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有一束光在照着我,在引着我往前走。一直到今天,这光一直在引着我。

  那时候真的是很艰难的。朋友们你们想象不出来,没有吃没有喝,我现在一说起来这些往事,就像揭伤疤一样,非常难过。所以现在有的时候说采访我,都不太愿意再说这些往事了。我说最好还是找别人说吧。一说这些往事,就非常难过。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监狱,仅有的一点工资就没了。我和我弟弟——他比我小两岁,我哥哥上山下乡,我和我弟弟相依为命。这么十几岁的孩子,生活怎么过?所以那时候去捡白菜帮,捡煤核儿,这些我都干过。捡来以后,烧煤、烧炉子;捡来白菜帮以后,剁碎了,赶快,弟弟借辆自行车去买棒子面。赶快,马不停蹄去磨面。磨完面回来后,姐姐在家里等着,上锅蒸菜团子。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就是这样也经常没有吃的,晚上喝点水就睡觉了。没有吃的,任何吃的都没有。但是那时候心里有一团火,这团火就是要不断的去发奋、努力。所以,艰苦的环境、艰难的挫折和道路,是锻炼人最好的一个大课堂,一个大学校。我觉得,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很难成就我的今天,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感激我的坎坷的道路,感激这些挫折和曲折。所以我没有讲太多是为什么,因为太过伤心了,就想简单说一下,因为有太多故事要说了。这种苦难的历史,就像书一样,翻过去就过去了。我不沉湎于过去,过去的就过去了,我永远是朝前看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穿过黑森林,就是芳草地。所以,朋友,不要为眼前一点点困难、挫折去感叹、去悲观,一定要感激生活给你的这种锻炼。如果没有这种锻炼,怎么能够成大器呢?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感谢生活。

  江泓老师:牧村的一生是一本书,书名应该叫做《生活禅》。她的身上有两个很宝贵的东西:一个是良好的心态,一个是她的声音。她的声音大家都知道,她从小就在天津小红花合唱团演出,在天津就获得了业余歌手大奖赛一等奖,是中国第一届青歌赛在国内的最高奖。因为一等奖获得者是刘捷,她比较早到国际上去深造,回来参赛,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是牧村。那时候三等奖还有彭丽媛,还有殷秀梅。她是比较早获得大奖,她的每一首成名曲都获得过大奖,《一支难忘的歌》获得电视歌曲一等奖,《金风吹来的时候》获得农民歌曲一等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获得中国金唱片奖。

  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得益于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呢,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她姥爷是一个大资本家,民族资本家。那个时候呢,她的母亲受过高等教育,喜欢溜冰、唱歌。她姥爷不叫她出去唱,就请了一个德国的老太太,教她钢琴和美声。那她母亲就是她第一个启蒙老师。以后呢,又遇到了施光南老师,后来又有沈湘老师。沈湘老师就是金铁霖的老师,金铁霖现在是中国音乐学院的院长。金铁霖也是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的老师。那么金铁霖是沈湘的学生,也是她的师兄。那个时候,沈湘老师专门为她做了一个教案,毕业之后呢,还在学校介绍了教授关老师的经验。所以她的一生呢,是在不幸和幸运中度过的。不幸,她遇到了很多苦难,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送进监狱,带着八岁的弟弟,作为一个反革命的家属生存。但是她没有倒下,她又幸运地遇到这么多好人,这么多好老师。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现在的程度,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关牧村老师:大家知不知道《一支难忘的歌》(营员:知道!)

  1 9 8 4年放的电视剧,你们那时候才多大啊?就唱两句啊。(关牧村老师演唱《一支难忘的歌》)

  江泓老师:她的歌,沈湘老师评价是自然美的心灵流淌出来的自然美的声音。实际上这个功劳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施光南老师,因为他们共同走了一条使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民族化的道路,使中国的民歌得到了升华。这是他们一种有意识的探寻之路。因为人们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时代前进了,所以人们需要更好的声音,在生活中得到享受。那么民族的歌曲又需要升华,他们共同走了这样一条路,所以她的歌能够受到欢迎。同时她在音乐处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你看《一支难忘的歌》实际上是有她自己的生活感受的,在声音中可以听得出来。比如说《祝酒歌》,施光南老师认为她唱得很好,粉碎四人帮之后的那种喜悦,不是光简单的单纯的高兴,而是一种含着眼泪的喜悦,一种伤疤还在隐隐作痛的喜悦,要唱出这种感觉来。《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来是女高音在唱,施老师说,你唱得也很好,但是不适合高音唱,唱成“阳光下的凤尾竹”了。那么她处理之后呢,就是一种月朦朦,同时也是那种含蓄的纯洁的爱情的氛围,她能唱出来,表现出来。

  关牧村老师:我给大家唱两句《月光下的凤尾竹》,其实很多年轻的孩子…

《十六届:佛学讲演(关牧村、江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