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日(一)
遊祥州教授
(2009年7月23日上午于普賢閣)
大和尚、各位老師、各位營員:
今天可以說是帶著一種回到柏林寺複考考功的這樣一個心情回到柏林寺來。
2002和2003年我兩次來到柏林寺。到柏林寺一個大的因緣就是因爲,當時老和尚,還有我們大和尚邀請越南的一行禅師到柏林寺來。越南的一行禅師,大概現在在西方國家,應該是在禅修方面是繼鈴木大拙先生之後,對西方影響最大。前幾年在美國的舊金山召開過一個世界級的世界政治領袖會議,邀請一行禅師去這個會議做一個講演,一行禅師回信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說我講佛學不講政治;第二個呢,所有的與會者必須跟我一起行禅。就像昨天諸位跟我們大和尚一起行禅,他要求戈爾巴喬夫——就是當時俄國的領袖,美國的總統布什,說你們全部要跟我行禅我才來。這個主辦方就很爲難了,因爲什麼呢?我們可以邀請你來,可是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政治領袖都跟著佛教的師父去行禅。一行禅師說:“如果你們這個事情做不到,我不來。”結果一行禅師去了,然後世界各國的政治領袖也跟著行禅。所以諸位跟著明海法師行禅,這跟世界領袖的位置是相當的,我們要恭喜大家。
一行禅師來到中國四次。來到中國的一個因緣是1 9 9 5年,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他說他從16歲出家開始,所讀的佛經全部都是漢傳佛教的經典。因爲當時越南的寺院還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之下,所以他們當時要讀佛經,就是一定要讀漢文的,越南文翻譯的佛經很少。所以他爲了要感念中國的曆代祖師對他一生的法身慧命的啓迪,他要到中國來朝聖、來禮祖、來報恩。因爲他是我們中國臨濟宗的禅宗的傳承第四十叁代——就是傳到越南去的第四十叁代的傳人,所以他1995年帶了很多的西方的弟子們,還有他的越南弟子們來到我們柏林寺,同時來到我們附近的臨濟寺去禮祖,就是認祖歸宗啊,因爲這一個因緣所以跟我們老和尚、跟我們大和尚結了很深的緣。後來我們明海大和尚的安排,還到了北京大學做了一場演講,由明海法師來翻譯,同時還在北大的校園裏面行禅,這個行禅的照片我這裏也有。(演示幻燈片)
這是當時明海大和尚安排在北大的校園行禅的一個影像。明海大和尚在哪裏?不用介紹了!這就是一行禅師,然後當時有兩個小朋友在校園裏面散步,一行禅師就把他們帶過來一起行禅,後面這個是一行禅師的大弟子,他是美國德州大學的太空科學的博士,後來他隨一行禅師出家,這是我們,那一天很冷,積雪、結冰都還沒有退掉,這是一行禅師在國外的弟子們。
一行禅師他個人告訴我,他到大陸走了很多寺院,覺得最相應的就是柏林禅寺。我覺得這就是柏林寺的道風,尤其是柏林寺的提倡禅茶的這樣一個努力的方向,他非常非常的認同,所以我們感謝老和尚,感謝我們大和尚。
我記得那個時候一行禅師來到柏林禅寺的時候講了一段話讓我很感動。他說“佛教在西方”,現在西方人對佛教是如饑似渴在追求佛法,可是現在西方弘法的人開始少了。所以就特別的期待我們柏林禅寺可以多培養一些人才,將來到西方去弘法。
我覺得在座的各位營員、各位同學來到這裏學習,我覺得你今天種下的不只是你個人學佛的種子,我想也是將來到西方去弘揚佛法很重要的種子,我希望大家在這方面努力,好不好?
(營員回答:好!)
我們這個路怎麼走出去呀?我們大和尚上個月才到德國去主持了一個禅七。我說師父你沒有翻譯嗎?他說:“沒有,我直接用英文講。”所以我希望諸位要作爲師父的角度將來到西方去弘揚佛法,英文要先學好,好不好?
師父給我《禅茶一日》這個題目,我剛剛跟大家報告說我是回來這裏考功,考功就是你去打禅七,去坐禅修活動最後要結束的時候,就是要考驗一下你現在功夫做到哪裏了。我記得當時來到我們柏林寺的時候,我們老和尚就帶我到我們那個流通處走了一下,然後就在這個書架上面就拿下一部書,交給我跟我家裏的師傅,再給大家過目一下。(遊祥州教授拿出《茶經》給營員看)
當時老和尚就拿了這一套書交給我們,諸位看得出來,《茶經》這個功課不得了,老和尚的功課交下來,我們回去以後就積極的、努力的研究茶,這是老和尚給我們的公案。我們參了幾年,今天回來我真的很感謝明海大和尚,回來報告一下心得。所以我今天特別虛上座,就是請大和尚這裏負責監考,考一考今天回來報告的這個心得是不是及格,所以我們接下來總結的時候請大和尚來打一下分數,不要太低啊!
諸位知道,在佛教的整個思想裏邊,最核心的一個思想就是兩個字叫做“緣起”,一切的事物,成住壞空,生住異滅都是一個緣字。緣這個字,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條件(Condition),就是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要有條件的。我們知道20世紀有一場非常重要的辯論,就是英國的大哲學家Russell,中文翻譯叫羅素,他跟當時法國的一個神父,就是非常權威的一個神學的大師兩個人有一場辯論。這個辯論的主題是什麼呢?叫做“The existence of God“——上帝的存在”。法國神學大師就是因果論述,說你承認不承認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羅素先生說我當然承認,法國神學大師就說如果所有的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這個宇宙的形成當然一定有一個最後、最初的原因。但是羅素先生反駁他,他用了個比喻來反駁。他說我們承認天下所有人都有母親,可是我們不要把天下所有的母親加在一起說她們來自于一個共同的母親,而名字叫做上帝。你們懂我意思嗎?萬事萬物各有因緣,可是你不可以把所有的因緣把它加在一起,把它抽象化,把它變成一個最初的因,最初的緣。
我們常常會有一個很有意義的一種問話,說請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你們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你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想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大的陷阱,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邏輯思考的陷阱,爲什麼呢?因爲你先要定義,請問你的“先”是最先呢還是什麼先?別說你家隔壁人家養個雞,它孵出來一顆蛋,你當然說先有母雞後有這個蛋的,對不對?可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天下的雞跟天下的蛋放在一起說最先有雞或最先有蛋。你們懂我的意思嗎?因爲先有雞或先有蛋這個“先”講的是“最先”哪,講的就是最初因哪!所以西方的基督教的神學,他們一直把上帝定位爲最初因,當然這個是講不下去了。
佛教呢?不這樣講法的,佛教是說有因有緣世界生,同樣的道理,有因有緣世界滅。你千萬別說無緣世界滅,無緣這個世界是滅不了的,懂嗎?地球不斷的惡化,我們不斷産生大量破壞環境的氣體,有這樣的因緣這個地球才會滅,這個世界才會滅呀,你們了解我的意思吧?這兩句話你們跟我念一下,這是佛祖講的話,我念一句你們念一句:“有因有緣世界生”(營員隨念),“有因有緣世界滅”(營員隨念)。
好,諸位知道,這個世界是可以換的,“有因有緣愛情生,有因有緣愛情滅”,你們同意嗎?(營員:同意),對不對?這個天下哪一件事情不是有因有緣才發生,有因有緣才産生變化的嘛!
好,所以在今天宗教裏邊,你會聽到一個很重要的表達叫做:“上帝是萬能的。”這個實在是人類一個很偉大的創造性思考的結果。可是我們換個角度來講,有人就問了,說如果上帝是萬能的,請問他能不能造一顆連他自己都搬不動的大石頭?請同學回答我:“如果上帝是萬能的,他能不能造一個連他自己都搬不動的大石頭?”認爲能造的請舉手,認爲不能造的請舉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嘛!你回答就掉到陷阱裏面去了。所以爲什麼要學會龍樹菩薩《中論》的一種智慧,每一次當對方提出問題的時候,你先質疑他的問題,懂嗎?譬如說你說上帝是萬能的,那如果說他能造一個他搬不動的石頭那不是證明他不能嗎?那如果他不能造他也是不能,所以結論是什麼?萬能包括不能,所以萬能是不成立的,這樣了解嗎?所以萬能這個詞語的本身,它就是一個內在的矛盾。
我們再來說一下這個事情。佛陀有沒有說他是萬能呀?
從來沒有,爲什麼?有因有緣無所不能,無因無緣一無所能,同意嗎?所以佛說“無緣不能度”啊!你沒有見佛的因緣,就是佛要度你也度不了。有一次佛陀和文殊菩薩在街上行腳,文殊菩薩就說:師父,前面有個老太太,我觀照她的宿命很辛苦的,師父去度她。佛祖說她跟我還沒有這個因緣。文殊菩薩把佛陀帶到她的面前,她就轉身,轉向後邊,佛陀轉到另外一邊去,她又轉到相反的一邊。爲什麼?沒有種下見佛因緣的種子。所以我們今天來到柏林寺,今天有這麼大的福氣在聽老和尚開示,大和尚帶我們行禅,這個事情不是今天發生的,因爲這個事情今天發生的是果,這個果一定是有它的因,對不對?這個種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就種下了,所以要珍惜因緣。我們今天在這裏相遇,我們就是種下未來相遇的種子,如果我們今天大家在此相遇,彼此發現彼此的優點,彼此看到了一個很陽光的一面,諸位將來這個種子下面,將來發出的果就是很陽光,就是很喜樂的。所以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我一向有兩個原則:第一善緣要增長,惡緣要善了。什麼叫善了?就是“你能幫助我,常常來成就我,來提升我的智慧,這是我的善緣”,前天晚上師父帶大家做的一個討論“我的善緣”,這個善緣有很多形式。什麼是惡緣呢?就是來挫敗你,來跟你找麻煩,或者很多的事情本來可以成就讓你不成就,這是惡緣,請小心,惡緣千萬不要惡了,爲什麼呢?因爲以怨抱怨它不能了啊!所以越是惡緣,越要善了,什麼叫善了?用善意的態度來回應。所以爲什麼佛教反對以怨抱怨,而是以德抱怨,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談到這個地方,就是說佛教的基本思想一個…
《十六屆:禅茶一日 一(遊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