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集)  2009/2/10  臺灣華藏電視臺  文件名:12-47-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正文第一段:

  【一、顯一體者。謂自性清淨圓明體。然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

  我們就念到這段,這段裏面講到『如來藏』,什麼叫如來藏,我們要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在現場學習,每天都有些新來的同學,前面沒有聽到,照規矩來說,都要做個簡略的介紹,以彌補前面所學的經文。這就是世尊給我們留下的典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家講宇宙的本體,稱它爲自性,在這篇文字裏面,賢首國師用的這七個字用得很好,『自性清淨圓明體』,實際上就是大乘經裏面常常講的佛性、法性、真如本性,都是這個意思,稱如來藏也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就這句話,把它跟《華嚴經》上世尊所講的對照起來,諸位就很容易懂。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裏頭「自性」就是如來,「清淨」就是德,「圓」就是相,圓滿,「明」就是智慧,你看有智慧、德相。這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都是從它那裏生出來的,六祖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意思。他這七個字,惠能大師講了二十個字,釋迦牟尼佛講得更清楚,詳細說明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的這句。賢首大師告訴我們,這句就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所以我們這兩天好好的來溫習一下,什麼叫如來藏,學如來藏。

  如來藏,文也有叁段,第一段講藏有叁個意思,藏有「所攝」的意思、有「隱覆」的意思、有「能攝」的意思。什麼叫攝?攝是攝受。這是現在最容易懂的,現在手機和小型的照相機太普遍,我們走出去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有,攝相,攝的時候把這個相藏到裏面去,照相機就是藏,把外面所有的現象都收藏在裏面。攝有攝受的意思、有攝持的意思。前面所攝的我們學過,我們繼續學「隱覆之義」。什麼叫隱覆?真如,就是佛講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在煩惱的時候,誰有煩惱?六道衆生有煩惱。有煩惱的時候如來的性德就不見,煩惱把它隱覆,我們一般也講得更白一點,蓋覆,好像你把它蓋起來,蓋覆,如來的性德就不能現前,這個時候叫如來藏。如來就藏在煩惱的裏面,這個意思就好懂!不是沒有如來,如來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有,這個東西永遠存在的,它不是生滅法,後面會講得很清楚。這叫如來藏。所以說「衆生之煩惱藏如來」,這就是衆生的煩惱把如來藏起來,叫如來藏。《勝鬘經》上說,「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這都是這個意思。六道衆生無量的煩惱,藏所纏的如來藏,如來被煩惱纏縛、障礙住,如來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

  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德也不是從外來,所以叫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愛。佛家說愛,怕一般人誤會,因爲愛裏面有情,有情執,那是煩惱,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智慧的、是理性的,所以他沒有煩惱,佛用另外一個名詞來說它,叫慈悲,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愛,愛就是慈悲。爲什麼說慈悲?慈悲裏面沒有情執,也就是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叫做慈悲。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愛叫慈悲,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慈悲就叫做愛,這兩個字要辨別清楚,不要産生誤會。所以佛法講大慈大悲,我們世間人講大愛,大愛跟大慈大悲是有差別的,大愛它還是有分別、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再大的愛都出不了六道輪回,爲什麼?六道輪回是執著變現出來的,只要有執著就有輪回,哪一天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斷掉,輪回就沒有了。輪回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四聖法界,就是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我們稱爲四聖法界,這個境界出現。這個境界好,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我們也可以稱之爲它是淨土。六道是穢土,是染汙的,四聖法界是清淨的,六道裏面有善惡、有苦樂,四聖法界裏頭沒有善惡,換句話說也沒有苦樂,稱爲淨土。但是它還不是真的清淨,相似的,跟佛的淨土很接近,差別在哪裏?他還有起心動念,就是還有妄想,他沒有分別執著。什麼時候他妄想斷了,不起心、不動念,那是真淨土現前,四聖法界也沒有了。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不起心、不動念它全都不見了,真的像作夢一樣,起心動念是在作夢,不起心、不動念就從夢中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十法界不見了,出現一個什麼?出現真正的淨土。我們淨宗說常寂光淨土,常寂光現前,那是真的,永恒不滅。常寂光雖然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它能生物質現象、能生精神現象,所以也可以稱爲如來藏。如來藏是什麼?它藏著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沒有緣它不起現行。所以如來藏這個名詞的意思就很深很廣,有種種說法。

  「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覺悟就稱爲法身,沒有覺悟就稱爲如來藏,我們現在迷而不覺,在佛法裏稱我們的人身是如來藏。像惠能大師覺悟了,對他來講就不稱如來藏,稱什麼?稱法身,確確實實。怎麼是法身?他真的認識、真的肯定盡虛空遍法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那就叫法身。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認識,雖然佛在經上橫說豎說,我們也讀了幾十年、聽了幾十年,依舊不承認,我是我,你是你,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怎麼山河大地也是我?我們不承認!不承認就是我們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承認。惠能大師爲什麼承認?他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放下就是,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那叫法身。那個身就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身,所以法身沒有生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法身沒有生滅,法身是真正的自己,這個慢慢的去求證。證得法身,你就不叫凡夫,人家稱你什麼?稱你成佛,比菩薩還高一級。十法界裏面的菩薩沒有證得法身,十法界裏面的佛也沒有證得法身,證得法身,十法界就沒有了,從十法界醒過來。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裏面,那些人各個都是證得法身的,《華嚴經》裏面稱他爲法身菩薩、法身大士,《金剛般若經》裏面,釋迦牟尼佛稱他們爲「諸佛」,諸佛如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現在對這些事相、對這些道理,逐漸我們明白了,現在所欠的是功夫,修行的功夫不到家,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放下。真的搞清楚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裏面、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一定要認真學習放下、看破。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再不執著這些事,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都不要執著,認真在經典裏面學習,看看諸佛菩薩他們是怎麼樣的生活、怎樣工作。我們能契入他的境界就完全正確,如果都放下,佛每天所做的事情,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爲什麼要做?我們這個世間人工作是爲什麼?爲報酬。沒有報酬你肯不肯去做?你不肯去做,總是爲名爲利,總有個原因。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裏面教化一切衆生,他不要報酬,他也不要名聞利養,他憑什麼?給諸位說,就是那個慈悲。他知道整個宇宙一切諸法跟自己是一體,他自自然然很用心的來做,做得盡善盡美不要報酬。爲什麼?一體,還談什麼報酬!我左手這裏有痛癢,右手去摸摸它、安慰它,右手要不要報酬?爲什麼它不要報酬?一體!我們現在只知道身體四肢、五官是一體,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曉得這個。所以真正覺悟契入佛境界,他知道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

  他怎麼會有這個認知?這篇文章你看先講體,一體,然後講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産生變化。就像中國道家所講的太極,一體是太極,二用就有陰陽,就起變卦,太極生二儀,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是中國道家講的。這篇文章也差不多,但是講得非常的精彩,從一體起二用,二用裏面有叁種周遍,它的特性,這是其它地方沒講到的,這是佛法講的,講得太好了,把我們許許多多的疑惑都斷掉了。所以我們肯定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學、是高等科學,今天哲學跟科學上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全在佛經裏頭。可是佛經真的是難信之法,不容易相信,信的條件是有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深厚的善根你沒辦法理解。佛是科學,科學的特色是講證據,你要把它證實,佛法是樣樣都教你證實。清涼給我們講《華嚴》,他就立四分:信、解、行、證,那怎麼不科學!可是第一個能信,這個信心你怎麼生起來?生了信心之後,不是說信了就完了,不是的,不像其它宗教信了就得救,佛法不是的,信之後你要理解,那你就要學習,理解就是看破,解了之後你要行,行實在講就是放下,行之後你要證。證什麼?你所信的、所解的、所行的全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一體了。我們中國人也講,但是沒有佛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顯。中國人講人性本善,本善有「自性清淨圓明體」的意思,中國人講本性,把清淨圓明用一個字代表,善。所以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個善是大圓滿,智慧圓滿、德相圓滿那叫善。所以東方聖人,跟西方這些科學家、哲學家不一樣!有相似,不是完全相同,我們都要清楚、明了,要認真努力學習。所以生爲東方人,尤其是生爲中國人,這個緣分是無比的稀有,能有修成正果的緣分在其中。

  《理趣般若經》說的這句話,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有情皆如來藏」,《華嚴經》裏面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這個意思都相同。有情是凡夫、六道衆生,六道衆生有如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被煩惱蓋住,被煩惱所纏縛,雖有,它不起作用。實在講這話很難講,你說不起作用也講不通,它還是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起煩惱的作用。悟了起作用是起智慧作用,迷的時候智慧沒有,隱藏,智慧沒有,煩惱起來。其實煩惱就是智慧,智慧變了形,智慧扭曲就變成煩惱。所以煩…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