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佛陀本生譚之一。佛世時,有一暴志比丘尼,舍家而從佛學道,然竟違犯戒律,毀佛謗法,複輕侮衆僧。諸比丘共相疑議時,佛即爲說鼈謀猴肝之事緣,令諸比丘了知暴志比丘尼所以犯戒之緣由。
即于過去無量劫時,有一鼈與林間一猕猴王甚爲親善;此猴王既具智慧,亦通曉義理,故鼈常往猴王處共論經義。惟鼈之婦多疑善妒,不欲其夫時時外出,遂設計欲害猴王。
一日,鼈婦佯稱重病,需以猴肝爲藥始得活命。鼈爲謀猴肝,乃往請猴王至其住處,僞稱將供肴馔。因猴王不谙水性,故由鼈負之入水。途中,鼈告以真相,猴王即謂其肝挂于樹上,令鼈負之返陸取肝;既登陸,便跳返樹上,其後二者不複往來。
上記佛所說之鼈婦,即後來犯戒之暴志比丘尼;鼈,即犯五逆等重罪而與佛對立之調達(提婆達多);機智之猴王則爲佛之過去身。[生經卷一]
(傳說)有鼈與林間一猕猴親,屢往遊。其婦妒之,欲殺猕猴,止夫外出,佯臥病,謂夫言:吾病甚重,當得汝所親猕猴之肝,吾乃活。夫不得已,往請彌猴,謂將供小食,猕猴曰:吾居陸地,卿在水中,安得相從。鼈曰:吾當負卿。猕猴便從之。負至中道,謂猕猴言:所以請卿者,因吾婦病困,欲得卿之肝也。猕猴報曰:吾肝挂在樹,今未持來。速還取肝相從。便還樹上,跳踯歡喜。時鼈問曰:卿何不早持肝來?猕猴曰:天下之至愚,無如卿者,誰以肝挂于樹,共爲親友而反相圖,欲危我命,自今以往,各自別處。見本生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