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不染汙無知?不染汙無知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不染汙無知”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染汙無知”的解釋

  梵語aklis!t!a^jn~a^na。又作不染無知、不染愚。二無知之一。爲“染汙無知”之對稱。即其性不染汙,而于佛法等各種義類差別未能了知之劣慧。聲聞、獨覺雖畢竟斷染汙無知,或能斷,或猶存不染汙無知,唯佛能永斷不染汙無知,故稱一切種滅。蓋不染汙無知,其體較廣,總含解脫障等,而聲聞、獨覺雖或能斷之,然以煩惱習氣尚未滅盡,故猶有現行之時。據大毗婆沙論卷九、順正理論卷二十八等之意,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等,而猶起現行。

  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汙無知之體,謂不染汙無知系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爲體,在叁性中,通于善、無覆無記;菩薩之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以缺無知之勝緣,故頓時總斷之。

  不染汙無知相當二障中之所知障,然依佛性論卷四載,障有煩惱障(離此障,得慧解脫阿羅漢)、禅定障(離此障,得俱解脫阿羅漢及獨覺等)、一切智障(離此障,得成正覺)叁種,依之,不染汙無知廣通解脫障及所知障,其中,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然未離所知障,唯佛俱能斷盡。又對大乘而言,主張不染汙無知系以無明爲其體。[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九、卷一四一、俱舍論卷一、順正理論卷七十、佛地經論卷四、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之上、俱舍論寶疏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染汙無知”的解釋

  (術語)二無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門之義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無始以來不學之結果也。但此無知非執著于物之不淨性分,故雲不染汙,是以此無知非爲悟谛理離生死之自行障,但爲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謂之化導障之惑,阿羅漢獨斷染汙無知,不斷不染汙無知,故阿羅漢有赤鹽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斷不染汙無知,故即稱爲一切智人。天臺之叁惑,以之爲塵沙惑。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不染汙無知”的解釋

  以劣慧爲體,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義理,其無知非因染汙而起,故名不染汙,不知無數法門差別,故名無知,臺家謂之塵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薩必須須斷之。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不染汙無知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