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nityadr!s!t!i 或 s/a^s/vatadr!s!t!i,巴利語sassata-dit!t!hi 。又作常邪見、常論。二見之一。爲“斷見”之對稱。主張世界爲常住不變,人類之自我不滅,人類死後自我亦不消滅,且能再生而再以現狀相續,即說我爲常住;執著此見解,即稱常見。大慧書(大四七·九二叁中):“常見者,不悟一切法空,執著世間諸有爲法,以爲究竟。”說此常見之外道,則稱常見外道。常見之見解有多種差異:即認爲過去、未來之我及世間爲常之見解中,計前際(過去)之我及世間爲常者,有一分常、一切常之別;計後際(未來)爲常,而分有想、無想等之別。六十二見中,十八種爲前際分別見,其余四十四種爲後際分別見;其中以四種遍常論、四種一分常論(屬前際分別見)、十六種有想論、八種無想論、八種非想非非想論(屬後際分別見),及計極微爲常住之極微常住論,總爲計常論。諸經論中,多明示以空觀對治常見。
釋尊既不偏于常(有)見,亦不偏于斷(無)見。至于靈魂不滅說,即屬常見之一例,虛無主義則爲斷見之一例,釋尊主張遠離有、無兩邊,而取中道。斷常二見,俱非中道,總名邊見,乃五惡見之第二。[雜阿含經卷叁十四、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七、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九、瑜伽師地論卷六](參閱“斷見”6560)
(術語)二見之一。
二見之一。 - 陳義孝編
常見是執身心常住之見,屬於有見。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