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手交叉之意。(一)印度致敬法之一種。又稱金剛合掌。即合掌交叉兩手之指頭。中
阿含經卷叁(大一·四叁八中):“彼伽藍人或稽首佛足,卻坐一面;或問訊佛,卻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卻坐一面;或遙見佛已,默然而坐。”
于密教中,叉手又稱歸命合掌,乃表示生(左手)佛(右手)二界,亦即衆生(左)歸命于諸佛(右)之意。二手合之,亦表示能所不二、生佛一如。以其代用于一切印相,故又稱普印。[普曜經卷二降神處胎品、觀無量壽經]
(二)禅林禮法之一。又稱拱手。原爲我國俗禮,後爲禅門采用。即以左手把住右手,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拇指向上。如以右手掩胸,不得著胸,須令
稍離。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大衆章裝包(大四八·一一四○上):“途中雲水相逢,彼此叉手,朝揖而過。”[釋氏要覽卷中、事林廣記(道忠)]
(雜語)叉手乃吾國之古法,即拱手也。洪武正韻曰:“叉手相錯也,今俗呼拱手曰叉手。”然竺土之法,叉手之禮,合掌交叉中指者,單曰叉手,亦曰合掌叉手。方等般泥洹經上記阿難禮空無菩薩曰:“叉十指說是偈言:其雄根爲寂定,空無出大光明,我爲勇猛叉手,爲師子大吼禮。(中略)佛告阿難:汝用是叉手功德,我般泥洹後,六月中當獨作佛,天上天下人皆當稽首向汝作禮。”觀無量壽經曰:“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此合掌有深意,見蓮華合掌條。
另譯作「叉十」,合掌。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