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nis!yanda,巴利語nissanda。等,等同之義;流,流類之義。等流,即同一流類之義。俱舍論卷二十一(大二九·一○九下):“無慚、悭、掉舉,是貪之等流。”即謂無慚等系由貪所流出,以無慚等皆爲具有同于“貪”之法,故稱等流。
又若就時間之先後而論,對于前者而稱後者爲等流果;反之,前者即稱爲同類因或遍行因。又同類相續之法稱爲“等流相續”。于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列舉出色蘊之相續流轉有等流流、異熟生流、長養流等叁類,其中之等流流又分爲四種,即:異熟等流、長養等流、變異等流、本性等流(又稱自性等流)等。
在密教,稱佛九界隨類之身爲等流身;此即以其平等流演而九界等同之故。[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七、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一、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
(術語)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因果本末相類似,由甲出與甲無異也。唯識論九曰:“聞法界等流教法。”同述記九末曰:“法界性善順惡違,具諸功德。此亦如是,故名等流。等者相似義,流者出義,從彼所出,與彼相似,故名等流。”又等者等同,流者流類也。但言二者相似。
等者等同之義;流者流類之義。等流,即同一流類之義,簡單的說,果同于因稱等流。《俱舍論》卷二十一載:“無慚、悭、掉舉,是貪之等流。”即謂無慚等系由貪所流出,以無慚等皆爲具有同于“貪”之法,故稱等流。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