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的解釋

  (術語)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與非有想非無想同。楞嚴經曰:“識性不動,以滅窮研,于無盡中,發實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按非想非非想處,爲無色界第四天,諸天之最勝者也。非想,言非有想。非非想,言亦非有此非想也。即經所雲如存不存若盡非盡者是。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的解釋

  瑜伽叁十叁卷十四頁雲:複次從無所有處求上進時,由于無所有處想,起粗想故;便能棄舍無所有處想。由是因緣,先入無所有處定時,超過一切有所有想;今複超過無所有想。是故說言非有想。謂或有所有想,或無所有想。非無想,謂非如無想,及滅盡定,一切諸想,皆悉滅盡;唯有微細想,緣無相境轉。是故說言:非想非非想。卽于此處起勝解時,超過一切近分根本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彼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超過一切無所有處,于非想非非想處具足安住。
  二解  法蘊足論七卷一頁雲:複有苾刍,超一切種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是名非想非非想處。超一切種無所有處者:謂彼爾時,于無所有處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種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者:雲何非想非非想處定加行?修何加行,入非想非非想處定?謂于此定初修業者,先應思惟無所有處爲粗苦障,次應思惟非想非非想處爲靜妙離。余廣說如空無邊處。
  叁解  大毗婆沙論八十四卷五頁雲:雲何非想非非想處?如契經說: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是名非想非非想處。問:此何故名非想非非想處?答:此地中無明了想相,亦無無想相;故名非想非非想處。無明了想相者:非如七地,有想定故。亦無無想相者:非如無想,及滅定故。由此地想,暗鈍羸劣,不明了不決定,故名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非想非非想處善四蘊。于得獲成就,說具足住聲。是故名爲非想非非想處。問:欲界,非想非非想處,何緣無有無漏道耶?答:非由器故。謂彼二地,非無漏道所依由器,故無漏道,二地中無。複次斷有根故。謂彼二地,是有根本。諸無漏道,斷有根本。故無漏道,二地中無。複次斷二邊故。謂彼二地,是下上邊。諸無漏道,能斷二邊,住于中道。故彼地無。複次欲界無定;亦非修地,非離染地。有頂暗鈍不決似疑。諸無漏道,必依定界,修離染地,明利決定;故二地無。複次欲界地中,掉舉增上。有頂地中,寂止增上。非無漏道所依止處。
  四解  品類足論七卷四頁雲:非想非非想處雲何?此有二種。一定、二生。此中所系受想行識,是名非想非非想處。 - 朱芾煌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的解釋

另譯爲「無有思想、有想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想非非想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界」,世俗定之最深者,入此定時已無「粗想」,所以稱「非想」,但還有「微細想」,但此「微細想」已沒有想的功能,所以稱「非非想」,一如水面上的油花,雖還是油,但沒有油的一般功能一樣。(同義詞「有想.無想處」)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非想非非想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