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mu^lajn~a^na。又作根本無分別智、如理智、實智、真智。無分別智之一。相對于後得智。乃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證真如之妙理,平等如實,無有差別,故亦稱無分別智。于攝大乘論釋卷八中,稱此智乃爲正證之慧;蓋以此智遠離各種推求考察之行解,亦無分別之智用,然此智之任運可燭照法體,契會真理,故爲正證之智慧。又以此智爲智之正體,而非化用,故又稱之爲正體智,乃十波羅蜜中之般若波羅蜜。[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成唯識論卷九]
(術語)又作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真智等。根本智之名,對于後得智而言。正冥符于真理,而無能緣所緣之差別,一念之真智也。此智爲生一切法樂,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智。唯識論十曰:“根本無分別智,親證二空所顯真理,無境相故,能斷隨眠。”叁藏法數五曰:“根本智亦名無分別智,謂此智不依于心,不緣外境,了一切境,皆即真如,境智無異。如人閉目外無分別,由此無分別智能生種種分別,是名根本智。”
又名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真智等,即符合真理無分別之真智,因它乃生一切法樂,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智。 - 陳義孝編
又作根本無分別智、如理智,無分別智之一。相對于後得智,乃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證真如之妙理,平等如實,無有差別,故亦稱無分別智。此爲體得究極真理的智慧,修唯識行,至通達位,證得所取之境空,能觀之智空,證此二空之智,無能緣所緣之差別,故名無分別智。見《成唯識論》卷九。 - 于淩波居士著
又名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真智等。因別於後得智而言。故名根本智。爲其能生一切法樂和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也。此智不依於心,不緣外境,了一切境,皆即真如,故能符合真理。無能緣所緣的差別。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