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淨土曼荼羅之歌舞菩薩與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之歌舞菩薩兩種。淨土曼荼羅之歌舞菩薩,于各種觀經曼荼羅(淨土變相)舞樂會中皆繪有歌舞菩薩。敦煌千佛洞第一叁九A窟壁畫中,臺子中央有一菩薩舉其足呈舞蹈狀,左右各有五菩薩相向而坐,呈現奏樂之相。于當麻曼荼羅中,則描繪臺前有裸形白色八童子,或舞蹈,或奏樂。其後方有二菩薩,呈坐舞之姿,左右各坐四菩薩奏樂,共計金色菩薩十人。此圖意義,據證空之當麻曼荼羅注卷五載,此種舞樂,系表示衆生之貪、嗔,以貪爲樂,嗔爲舞;以智慧爲內供養,慈悲爲外供養;又以慈悲爲嗔,智慧爲貪;以慈悲爲舞,智慧爲樂;而以白新生菩薩八人爲衆生之貪欲,以金色菩薩十人爲衆生之嗔恚。即以一切衆生之貪欲爲樂,故爲諸種方便譬喻之法門。又歌舞時之樂器數量極多,形狀亦有多種。此外,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之
歌舞菩薩,乃指金剛歌與金剛舞二位菩薩。(參閱“內四供養”1233)
(菩薩)奏天樂,歌舞而贊歎如來,賞揚往生人之菩薩。無量壽經下曰:“鹹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又金剛界叁十七尊中有金剛歌,金剛舞之二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