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屍體之箱分內外箱,其內箱盛放屍體者稱棺,套在棺外之壯外箱名椁。依長阿含經卷四所載,世尊入涅槃時,其弟子依准轉輪聖王之葬法,先以香湯洗浴其身,後以新劫具及五百帳疊纏繞之,納于金棺,灌入麻油,並置棺于鐵椁之中,再以栴檀香椁圍之,積聚各種名香而行荼毗。又據灌頂經卷六冢墓因緣四方神咒經所載,轉輪王命終時,以紫磨黃金、鐵、栴壇雜香等叁種棺盛置其身。但印度之葬禮,一般不用棺椁,而直接焚燒,或棄屍于林中、水中等處。
我國因有厚葬之俗,故有棺椁之製。據四分律行事鈔所載,僧唯用一重棺,不用外椁,一般在家衆亦同,貴人則必用外椁。日本古代貴人之棺,常用二重或叁重之外椁,亦有造石椁以保存者。[淨飯王般涅槃經、佛般泥洹經卷下、迦葉赴佛涅槃經、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下四瞻病送終篇、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四、佛祖統紀卷四、釋氏要覽卷下、淮南子第十叁氾論訓、後漢書列傳第二十九周磐傳、第叁十九王符傳、日本書紀第九、第二十七]
「棺」爲「棺材」,「椁」讀作「果」,即「下葬時加在棺材外的套棺」。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