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唯識之一。法相宗將散見于諸經論中之唯識文義,總攝爲五種,其中,境唯識即就所觀之境界以闡明唯識之義者。如阿毗達磨經所說“一處四見”,謂對于同一境界,由于見者心識之不同,故其所觀之境亦大異其趣,如鬼、傍生(畜生道)、人、天同見一水,鬼見是膿血,魚見爲其居所,人見爲水池,天見爲寶飾莊嚴之寶池。[攝大乘論釋卷四(無性)、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五、成唯識論卷七](參閱“五種唯識”1184)
(術語)約于所觀境界之唯識。五種唯識之一。法苑義林章一曰:“一境唯識,阿毗達磨經雲:鬼與傍生,人與天,各隨其所感,事等心異,故義非真實。如是等文,但說唯識所觀之境者,皆境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爲五種,稱爲五種唯識,此爲五種唯識之一。亦即就所觀之境,而闡明唯識的意義,如阿毗達磨經說“一處四見”的譬喻即是。參閱五種唯識條。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