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覺靈妙之心性。即覺證本具之真心(佛性)。圓覺經(大一七·九一四上):“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二)(1207~1298)日本臨濟宗法燈派之祖。信濃國神林人,俗姓常澄。號心地。天性英邁。十五歲入神宮寺,十九歲落發,二十九歲于東大寺受具足戒。建長元年(1249)春,隨商船入宋,直趨徑山。翌年,參谒荊叟珏,遊四明、育王、五臺山等聖地。寶祐元年(1253)春,偶值鄉僧源心,聞知無門慧開爲一代宗師,乃共至護國寺參谒慧開,得其心要,六年後回國。先後駐錫西方寺、興國寺、勝林寺。龜山上皇聞師高風,曾叁度下诏書請師住于洛東勝林寺,並親迎至宮中問法,後又將皇居改爲禅刹,請師居之。然師厭帝畿之煩囂而辭之。從其座下受教者常達千余人,室中多舉“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之話頭接引學人。永仁六年示寂,世壽九十二。龜山上皇敕谥“法燈禅師”。後醍醐天皇重谥“法燈圓明國師”。[元亨釋書卷六、延寶傳燈錄卷二]
(術語)本覺之妙心。一心之靈性,本來離迷妄,故雲覺。全之即稱佛圓覺經曰:“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化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本覺的妙心,亦即覺悟不迷的心。 - 陳義孝編
覺悟不迷的心,本覺的妙心。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