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圓滿有情之衆同分,而令各人諸根形量等殊別之善惡業。又作圓滿業、別報業。爲“引業”之對稱。凡人之一生中所造善、惡、邪、正等種種業,其中最爲主要者僅有一業,此業能招感未來世生于鬼、畜、人、天等諸趣之果報,稱爲引業;相對于此,其他一切之諸業,則于已招感之鬼、畜、人、天等諸趣之果報中,能決定六根具足與否,及身體之強弱、壽命之長短,及其他貧富貴賤等各各差別之果報,則稱爲滿業。譬如畫師畫人體,先畫輪廓,作爲人體之總體,複于其上細描眼眉口鼻等之美醜差別;如是,則輪廓猶如引業,細描之衆彩則猶如滿業。[大毗婆沙論卷十九、順正理論卷四十叁、俱舍論卷十七、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七](參閱“引業”13 93)
(術語)又名別報業。凡人間一生中造善惡邪正種種之業,其中最爲主要者,唯有一業,招引未來世鬼畜人天等之生者,名爲引業。其他一切諸業相倚,于彼鬼畜人天等生中,更使六根具不,身體強弱,壽命長短,其他貧富貴賤等各自差別之果報圓滿者,謂之滿業。因而亦名引業爲總報業,滿業爲別報業。畫者畫人體,引總體之輪廓,譬如引業。于其上別好醜妍美,譬如別報業。俱舍論曰:“一業一引生,多業能圓滿。”
又名別報業,二業之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