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滅谛?滅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滅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滅谛”的解釋

  梵語nirodha-satya,巴利語  nirodha-sacca。全稱滅聖谛(梵nirodha^rya  -  satya  )。又作苦滅谛、苦盡谛、苦滅聖谛、愛滅苦滅聖谛。爲佛教基本教義“四(聖)谛”之一。滅,滅盡、息滅之義;谛,審實不虛之義。謂人類若能滅息苦之根本(欲愛),即可從相續不斷之苦中獲得解脫與自由;如實審察了知此一真谛而無絲毫虛謬,即稱滅谛

  又諸論書對滅谛之诠釋頗有出入:(一)法蘊足論卷六謂滅谛即爲涅槃。(二)集異門足論卷六謂擇滅無爲即是滅谛。(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舉出兩種說法:(1)認爲滅盡四谛中之“集”即爲滅谛,如譬喻論師及分別論者皆如此主張。(2)認爲滅盡“苦”及“集”始可稱爲滅谛,如說一切有部之大論師妙音(梵Ghos!a  )及如是說者皆主張之。(四)叁無性論卷上以七真如中之清淨真如配上滅谛,而謂“惑”之滅盡即是滅或滅谛。(五)四谛論卷叁分別滅谛品認爲“愛”之滅盡爲有余涅槃,“苦”之滅盡爲無余涅槃。(六)據成實論卷十一滅谛初立假名品之說,滅盡假名心、法心、空心等叁心,即是滅谛。(七)  辯中邊論卷中則就遍、依、圓等“唯識叁性”來區別叁種滅谛,即:(1)以遍計所執之自性不生,稱爲自性滅。(2)由各種外在因緣而生起(依他起)之二取(見取、戒禁取)不生,稱爲二取滅。(3)以真如之本性寂滅,稱爲本性滅。[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谛經、增一阿含經卷十七、大智度論卷十九、解脫道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八](參閱“四谛”184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滅谛”的解釋

  (術語)Nirodha-&amacron;ryasatya,四谛之一。梵曰尼樓陀,譯曰滅。滅爲滅無之義。以擇滅無爲(即涅槃)爲體。涅槃者,生死因果滅無,故曰滅。此理真實,故曰谛。法界次第中之上曰:“滅以滅無爲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累,故名爲滅。”法華玄義二曰:“二十五有子果縛斷是滅谛。”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滅谛”的解釋

  四谛之一。見四谛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滅谛”的解釋

瑜伽六十四卷十頁雲:雲何滅谛?所謂一切煩惱永斷。又此永斷、由八種相,如前應知。此中愛盡離欲者:此顯有余依涅盤界。永滅涅盤者:此顯無余依涅盤界。
二解  瑜伽六十六卷二頁雲:複次此煩惱品粗重永滅,是有余依涅盤增上所立滅谛。又因永斷、未來不生;及先世因受用盡已,現在諸行、任運謝滅;是無余依涅盤增上所立滅谛。又六十八卷一頁廣釋。
叁解  集論五卷十二頁雲:雲何滅谛?謂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余故,無余故,最勝故,差別故,分別谛故。如彼卷十二頁至十五頁釋。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滅谛”的解釋

  滅以滅無爲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爲滅。滅前苦集,顯偏真理。因滅會真,滅非真谛。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滅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