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南能北秀。我國禅宗自五祖弘忍門下,由于神秀(?~706)與慧能(638~713)二大弟子見處各異,因而發展成不同系統之禅。前者以長安爲中心教化北方,稱北宗禅;後者則教化南方,稱南宗禅,後世禅宗大多出自此系統。若自禅之性質觀之,兩派差異可以“南頓、北漸”稱之。循漸進之法指導子弟,令其開悟,稱爲“漸”;不分階段,頓速覺悟,稱“頓”。南頓北漸一詞,或沿用自慧能門下之自稱。據六祖壇經載,昔時,神秀稱爲弘忍門下第一,曾以一詩示其心境(大四八·叁四八中):“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則于壁面另題(大四八·叁四九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師弘忍乃以慧能爲正統。禅風有頓漸之別,相傳亦由此詩而來。[景德傳燈錄卷四]
(術語)支那南北兩宗之禅,從宗風之稱呼而雲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