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若那?若那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翻譯名義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若那”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若那”的解釋

  (人名)見惹那條。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若那”的解釋

  秦言智。智與于慧,有異有同。言其異者,如肇師雲:決定審理謂之智,造心分別謂之慧。分別則從因立名,決定乃從果立號。故大論以道慧、道種慧,是因中總別。一切智、一切種智,是果上總別。輔行雲:言總別者,直語道慧一切智故,故名爲總;各加種故,故名爲別。天臺雲:善入佛法名慧,巧用佛法名智。肇論鈔雲:智則知也,慧則見也。此約義異,若通途說,智祗是慧,俱通權實及以因果。故梵語般若,此翻智慧,合爲一名,不分二別。今就義異,以明慧學。然宗鏡雲:我法俱空,唯從識變。第一心法,能變有叁:一、第八異熟識變,二、第七思量識變,叁、第六了別識變。以迷人空,故起我見之愚,受妄生死。以迷法空,故違現量之境,障淨菩提。既唯識變,我法皆虛,因此一空,契會玄旨。以我空故,煩惱障斷;以法空故,所知障消;煩惱障斷故,證真解脫;所知障斷故,獲大菩提。行滿因門,心冥果海,境識俱寂,唯一真空。 - 宋·普潤法雲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若那”的解釋

  或阇那,秦言智。大品若字門,入諸法智不可得故。論雲:即知一切法中無智相。華嚴唱壤字時,名作世間智慧門。疏雲:即能所知性。佛地經明四智:一、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衆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衆像影現(佛地論雲:大圓鏡智,離一切我我所執,乃至能現能生一切境界。又雲:此智是如來第八淨識。資中雲:離倒圓成,周鑒萬有,名大圓鏡智)。二、平等性智者,證得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叁、妙觀察智者,住持一切陀羅尼門、叁摩地門,無礙辯才,說諸妙法故。四、成所作智者,勤身化業,示現種種,摧伏諸伎,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解脫故(然涅槃雲:依智不依識。在聖名成所作智,在凡名五識。在聖名妙觀察智,在凡名六識。在聖名平等性智,在凡名七識。在聖名大圓鏡智,在凡名八識。雖聖凡體一,而迷悟名異。故令依智,誡不依識。傳燈智通禅師,不會叁身四智,遂谒六祖求解其義。祖曰:叁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叁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叁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叁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爲汝說,谛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叁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叁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複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釋簽雲:庵摩羅是第九,本理無染,以對真性。阿梨耶是第八,無沒無明,無明之性,即是智性,故對般若。末那識即是第七,執持藏識所持諸法,即此執持,名爲資成,以助藏識持諸法故。第六但能分別諸法,故與第七同爲資成。是故今文不論第六。若准唯識論,轉于八識以成四智,又束四智以成叁身者,則轉第八爲大圓鏡智,轉第七爲平等性智,轉第六爲妙觀察智,轉五識爲成所作智。大圓鏡智成法身,平等性智成報身,成所作智成化身,妙觀察智遍于叁身。此中不取第九,乃是教道一途,屬對不與今同。何者?彼居果位,叁身仍別;此在因位,叁身互融。即此叁身,只是叁德。叁德據內,叁身約外。今從初心常觀叁德,故與彼義不可儡同。寶藏論雲:智有叁種:一曰真智,謂體解無物,本來寂靜,通達無涯,淨穢不二。二曰內智,謂自覺無明,割斷煩惱,心意寂靜,滅無有余。叁曰外智,謂分別根門,識了塵境,博鑒古今,皆通俗事。又大品明叁智,見薩婆若)。 - 宋·普潤法雲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若那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