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菩薩發心至佛果之修行時間。又作叁祇百劫。爲叁阿僧祇劫和百大劫之合稱。叁阿僧祇,又作叁劫,阿僧祇譯作無數,或指數之極;劫乃時間名稱,譯作長遠等,其中有大、中、小之別。叁個阿僧只之大劫稱爲叁大阿僧祇劫,是菩薩積集菩提資糧之時間;百大劫則是佛果之身得相好莊嚴,爲修福業之時間。菩薩爲度他而作叁阿僧祇劫之修行,更爲自己成佛之身感叁十二相,而于百大劫間植無量之福德。然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攝大乘論卷下等唯舉叁祇,而未說百劫,故智顗、法藏等諸師皆主張叁祇百劫之說爲小乘所立。[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俱舍論卷十八、順正理論卷四十四、華嚴五教章卷二](參閱“叁阿僧祇劫”577、“劫”2811)
(術語)菩薩爲度他而作叁阿僧祇劫之修行,更爲自己成佛之身感叁十二相,而于百大劫間植無量之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