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婆(梵stu^pa )之一種。即石造之層塔。又稱石窣堵波、石塔婆、率塔婆、石浮圖、石浮屠、石佛圖。原爲安置佛舍利而造之建築物,後多作墓碣之用,如墳塔、墓石、墓碑,故又稱石碑;乃爲紀念死者,標示其德而建之。據長阿含卷叁遊行經載,佛說天下有四種人應起塔,即如來、辟支佛、聲聞人、轉輪王。又爲表示如來乃至凡夫之不同,塔之構造亦有等級之別。于密教胎藏界五輪形之塔,乃象征大日如來之叁昧耶形。
據大唐西域記卷九可知印度很早即有墓塔之製。于我國原來就有墓碣依墳陵而設之製,帝王及富人且設有石人、石獸、石阙等,佛教傳來之後又加設塔碑。六朝以後遂廣行墳塔之造立,現存之塔多系隋唐之後所造立。石塔之種類很多,有四角七層、六角五層、十叁層、九層等,形狀、層次各有不同;且有無縫塔者,其中一種即作卵形,稱爲卵塔。[增一阿含經卷十九“四意斷品”、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洛陽伽藍記卷四白馬寺、法苑珠林卷二十九、林間錄卷上、禅林象器箋殿堂門](參閱“塔”5421)
(物名)石造之率塔婆,墓標之總名。原爲死者之紀念,爲標德而建之。佛于凡僧已上雖許建之,然有等級之差。密教別有五輪形之塔,以之爲大日如來之叁昧耶形。爲欲得其加被之功德,聽僧俗一般立之。其趣旨大爲殊異。見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