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十玄緣起。全稱十玄緣起無礙法門,或作華嚴一乘十玄門、一乘十玄門,單稱十玄。表示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通此義,則可入華嚴大經之玄海,故稱玄門;又此十門相互爲緣而起,故稱緣起。十門相即相入,互爲作用,互不相礙。華嚴宗以十玄門與六相圓融之說爲根本教理,曆來並稱“十玄六相”,二者會通而構成法界緣起之中心內容。此即從十方面說明四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表示現象與現象相互一體化(相即),互相涉入而不礙(相入),如網目般結合,以契合事物之自性,即以十門表示法界緣起之深義。于此,複有古十玄與新十玄之分。智俨說一乘十玄門,法藏作華嚴五教章承其說,是爲古十玄;法藏于華嚴經探玄記卷一所示者,澄觀于華嚴玄談卷六中祖述其意,此爲新十玄。
以下略說新十玄各門: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一切現象同時相應,同時具足圓滿,依緣起理而成立,一與多互爲一體,無先後之別。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空間廣狹之對立似爲相互矛盾,然其對立之矛盾正可爲相即相入之媒介,故自在圓融而無礙。
(叁)一多相容不同門,有關現象之作用(用),有“一中之多、多中之一”之相入說。即一具多,多相容一,一多相入無礙,然其體不同,不失一多之相。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有關現象之體,一與一切互爲空、有,兩者一體化,相融互攝而自在無礙。
(五)隱密顯了俱成門,有關緣起之現象,以“一”爲有而顯現相之時,“多”即爲空而不顯。即隱與顯相互一體化同時成立,一切法與一法能互爲一體。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就緣起之現象說相入之理時,特別著眼于不壞自相之點。即于每一現象中,以小入大、以一攝多,大小相互爲不亂,不壞一多之相,而秩序整然。
(七)因陀羅網法界門,森羅萬象一一互相顯發,重重無盡,如因陀羅網(帝釋天宮殿中寶珠之網)。
(八)托事顯法生解門,深妙之理可托卑近之事法加以彰顯,所托之事與所顯之理無別無二。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過去、未來、現在之叁世一一各有過現未叁世,合爲九世。此九世亦唯攝入一念,合九世與一念爲十世。而此十世雖有時間之間隔,然彼此相即相入,先後長短同時具足顯現,時與法不相離。
(十)主伴圓明具德門,緣起之諸現象,隨舉其一則便爲主,而其他一切現象即爲伴,如此互爲主伴,具足一切德。
古十玄之順序與新十玄稍異,且新十玄中以廣狹自在無礙門代以古十玄中之諸藏純雜具德門,以主伴圓明具德門代以唯心回轉善成門。古十玄所以被改爲新十玄之理由,疑系爲避免諸藏純雜具德門與理事無礙相混淆,同時唯心回轉善成門亦唯顯示諸法無礙之理由,並非爲顯示諸法無礙之相。此外,慧苑之華嚴經刊定記卷一,曾述及德相與業用兩重十玄門。[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十、華嚴一乘十玄門](參閱“四法界”1717、“華嚴十義”5237)
(術語)又曰十玄緣起。華嚴宗所立。示四種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者。通此義,則可以入華嚴大經之玄海,故曰玄門。又此十門互爲緣而起他,故曰緣起。至相大師,承杜順之意,創說于十玄章,賢首于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賢首更于探玄記一說十玄,稍異于此,清涼全依之。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十方叁世之一切諸法,緣起之所使然,同一時具足圓滿彼此照應而顯現也。緣起爲諸法之自性,無一法漏于緣起者。故一切諸法于同一時同一處爲一大緣起而存在,是曰具足相應,唐經妙嚴品曰:“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是爲事事無礙法界之總相,其余九門乃此門之別義也。二,廣狹自在無礙門。以一法緣起一切法,一法之力用無際限,名爲廣,守一法之分限,不壞本位,名爲狹。以是觀之。則分即無分,無分即分也。凡緣起之法,于如此一法,具分與無分二義而不相妨,謂之廣狹自在無礙門。叁,一多相容不同門。依上廣狹無礙之義,一勢分,入于他一切法,他一切法之勢分,入于自一。如此一多互相容,曾不失一多之本位,謂之一多相容不同門。是就法之勢用,說彼此之相入也。而一多之二相存,故曰不同。唐經盧舍那佛品曰:“以一國土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余。世界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德故能爾。”四,諸法相即自在門。依上一多相容門,而一法之勢力入于一切法時,一法即爲一切法中之一法。彼既爲一切法中之物,故廢己而同他,一法之體,全爲彼之一切法,即一切法之外更無一法爲虛體,所同之一切法,爲有體。與之同時一切法入于一法,則彼亦廢己而同我,全收彼之一切法而爲一法之體。即一法體之外無一切法,能同之一切法,爲虛體。惟所同之一法爲有體也。以如此一虛一實之故,一法即于一切法,一切法即于一法,故曰相即。是就體而論者。上之相容門,不廢一多,但明力用之交徹,故譬之二鏡相照,此明彼此之二體虛實和融而爲一如,故譬之水波相收,晉經十住品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五,隱密顯了俱成門(五教章及清涼玄談作秘密隱顯俱成門),既依上之義門,一法即于一切法,則一切法顯而一法隱,一切法即于一法,則一法顯而一切法隱。此顯隱之二相俱時成就謂之隱密顯了俱成門。晉經賢首品曰:“或東方見入正受,或西方見叁昧起。于眼根中入正受,于色法中叁昧起。”六,微細相容安立門。以上來第二門以下之義,無論如何微細之中亦含容一切諸法,一齊揃頭顯現,猶如鏡中映現萬像。微細者,示于一毛一塵之中,有其事也。晉經毗盧舍那品曰:“一毛孔中,無量佛刹。莊嚴清淨,曠然安立。”七,因陀羅網法界門(五教章及清涼玄談作因陀羅網境界門),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殿所縣之珠網也,珠珠各各現一切珠影,是一重之各各影現也。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亦現諸珠之影像形體。是二重之各各影現也。如此重重映現而無盡無窮。諸法一一之即入亦如斯。上之細微相容,惟一重之即入,未明即入重重無盡。故今假喻以明此義。此有名之因陀羅網譬喻也。八,托事顯法生解門。上來所明,既于第七門,知一切法緣起重重無盡,塵塵法法,盡爲事事無礙法界。然則得就一事一塵,顯無礙法界之法門矣。是曰托事顯法生解門。如經說十種之寶玉雲等皆是深妙之法門。如示金獅子之無礙,明帝網之重重亦然。凡一切之寄顯表示之法門皆攝于此。九,十世隔法異成門。上八門爲就橫示圓融無礙之相者。而此無礙不獨于橫爲然,于豎亦然。故有此門。十世者,過現未叁世各又有過現未叁世,而爲九世,九世互相入,故爲一總世。總別合爲十世也。此十世隔曆之法,同時具足顯現。謂之隔法異成。異成者,別異之法俱時成就之義也。晉經初發心功德品曰:“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十,主伴圓明具德門。橫豎之萬法既成一大緣起,由于法法皆交徹,而舉一法,他法伴之而速帶緣生。申言之,即舉一法爲主,則余悉爲伴,而赴于此一法。更以他法爲主,則余法爲伴而盡集于其法也。譬如一佛爲主而說法,則他之一切佛爲之伴,更以他佛說法亦然。如斯緣起之法,互爲主伴。互爲約束,故無論何法爲主,他一切隨伴于是。一法圓滿一切之功德。故曰圓明具德。見探玄記一,華嚴玄談六。
(術語)十玄緣起也。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玄者妙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玄妙之門。能通蓮華藏海故也。蓋此十門。乃晉雲華尊者。依華嚴大經一乘圓頓妙義而立也。一同時具足相應門謂舉一法時。頓具一切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時。皆得相應。具足圓滿。經雲。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是也。二廣狹自在無礙門謂大而無名廣。小而無內狹。然大非定大。置毛端而不窄。小非定小。含太虛而有余。所謂事得理融。自在無礙。經雲。能以小世界作大世界。大世界作小世界等。是也。叁一多相容 - 明·一如等 撰
又名十玄緣起,華嚴宗所立,系示四種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能通此義,則可入于華嚴大經之玄海,故名玄門。又此十玄妙法,互爲緣而起他,故曰緣起。即:同時具足相應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多相容不同門、諸法相即自在門、隱密顯了俱成門、微細相容安立門、因陀羅網法 - 陳義孝編
古德准此十義,重開爲十玄門。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以是總故冠于九門之初。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別中先辨此者,此是別門之由。
由前初二門事理相遍故,生余八門。且約事如理遍故廣,不壞事相故狹,故爲事事無礙之始。
叁、一多相容不同門 由廣狹無礙,所遍有多,以已一望彼多,故有一多相容。相容則二體並存,但力用交徹耳。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 由此容彼,彼便即此,由此遍彼,此便即彼,故相即也。
五、秘密隱顯俱成門 由互相攝,則互有隱顯,故有此門。謂攝他他可見,故有相容門。攝他他無體,故有相即門。攝他他雖存而不可見,故有隱顯門。此叁皆由相攝而有,爲門別故。相容則如二鏡互照,相即則如波水相收,隱顯則如片月相映。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由此攝他,一切齊攝,彼攝亦然,故有微細相容。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 由互攝重重,猶如帝網無盡故。
八、記事顯法生解門 由既如帝網已,隨一即是一切無盡故。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 由上八門,皆是所依。所依之法既融,次辨能依。能依之時亦爾,故有十世異成。
十、主伴圓融具德門 由法法皆然,故隨舉其一,則便爲主,連帶緣起,便有伴生,故有主伴門。
事如理遍既爾,余九具玄亦然。
若以喻之,炳然齊現,猶彼芥瓶,具足同時。方之海滴,一多相入,等虛室之千光。隱顯俱成;似秋空之片月,重重交映;若帝網之垂珠,念念圓融;類夕夢之經世,法門層疊;如雲起于長空,主伴遍周;例星圍于北極,彼此相即;像百般之具,體依一金;廣狹融通,比徑尺之鏡,影現千裏。
將前能起十觀門中,各具十玄,則爲百門。而此十觀,又各互具,皆含十玄,即成千門。千中取一,亦具一千,余皆例爾,即爲百萬。前二觀事,准此知之。
一即具多名總相,多即非一名別相,彼此不違名同相,互不相濫名異相,共相成辦名成相,各居自位名壞相。
令此諸法得有如是混融無礙者。
唯心所現故, 如影像現故, 法無定性故, 因無限量故,
緣起相由故, 佛果證窮故, 法性融通故, 深定大用故,
如幻夢事故, 神通解脫故。
于此圓明顯了,則常入重重法界之境。經雲:“一法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此生起,當成無所畏。” - 明·楊卓
又名十玄緣起,華嚴宗所立,系示四種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能通此義,則可入於華嚴大經之玄海,故名玄門。又此十玄妙法,互爲緣而起他,故曰緣起,即:同時具足相應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多相容不同門、諸法相即自在門、隱密顯了俱成門、微細相容安立門、因陀羅網法界門、讬事顯法生解門、十世隔法異成門、主伴圓明具德門。
- 梵心居士編